匿名 短评

热门 最新
  • 34 邓安庆 2016-03-04 15:39:51

    尝试不太成功的作品,但与余华崩塌的写作有质的区别,写一本不好看的小说,精神是可贵的。一写上海就生动,一写山林就生硬。她的知识结构是否太封闭了?在行文中冒出来的词语和用典颇感陈旧和消化不良。

  • 24 鲁闽 2016-04-21 22:33:29

    王安忆小说里有一路专门探讨时间空间关系以至基本没有情节的小说,我最不爱读。以前还是中短篇,这次长篇《匿名》算是补齐了,但缺点暴露得更充分。第一,她非常执着于阐释时间空间的关系,此次花了相当篇幅,但我更加不知道她到底想讲什么,或是没有更多可讲所以只能重复;第二,她的思考缺乏脚力,因此关于野外的上部,虽然逻辑成立,但感觉只是凭空想象 ;第三,她乐于用其他学科作比方,但掌握并不深入,比如“假如有人开枪,一定是枪响比子弹飞先发”这样的错误不该出现。第四,她看重审美,乐于给笔下人物写前史,但这些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未必能够消受她的审美。比如麻和尚,一次拙劣的绑架根本配不上他的前史和后续;比如和《启蒙时代》里的小兔子颇有些相似的鹏飞,其成长之迅速也令人生疑。原本三星,但折腾了我几个月,扣一颗星。

  • 21 欢乐分裂 2016-08-11 15:01:41

    饶是资深阿姨粉如我,也吃不消意欲构建微型宇宙的野心,文字变本加厉的绵密汹涌,无法喘息;探讨时间与空间、文明与蛮荒的喜好经年未变,追溯生命起源与身份认同,在以往作品中也常有端倪;而故事切入点与十年前《遍地枭雄》惊人相似,可见王安忆早有决心将这份版图扩大到自己无法自控的地步;上半部上海街巷犹有熟稔迹象,后半部信马由缰,结构虽封圆,但无数插进来的枝桠信息,已经突破藩篱,大量教科书般的知识灌输,只能让人感到无趣无聊。阿姨再见~

  • 14 思郁 2016-01-29 00:05:16

    判断一个作家的书,不是看她想写什么,而是看她能写出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匿名的尝试值得赞扬,但是呈现出来的文本是失败的。

  • 8 молоко 2016-01-06 18:28:48

    此书切入主题的进路和题材与一个世纪前Italo Svevo代表的精神分析小说如出一辙,情绪上又太近似近年欧陆流行的不成体系的新式存在主义小说,炒这么一大锅冷饭,真的没什么意思。

  • 10 薄荷MA🍀 2016-08-19 14:44:56

    阅读体验非常不好,言语之间非常生涩,读起来牙碜。故弄玄虚,矫揉造作,多少大家的语言都那么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偏她非要搞得如此诘屈聱牙。

  • 7 左叔 2016-06-10 18:32:56

    读匿名的体验并不舒服,因为没有流畅感,所以常常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进入情境。每一段落长且琐碎,容易让人困在细节中而忘记整条路。好在读完了。

  • 7 林林总总 2016-02-24 10:29:43

    不管怎样,特别不喜欢。即使是我曾经收齐所有作品的王安忆。

  • 5 春雪 2016-02-21 14:26:56

    瑕疵有一些,也有图解各种概念的嫌疑,但无碍整体的优秀。寻根文学曾是王安忆的强项,现在也由她复杂地终结,这是必要的,只是之间相隔的时间或许还是长了一些。

  • 6 霜降文思斜 2016-03-12 09:44:59

    东拉西扯的毛病和《天香》一样!毫无趣味。要讨论文明与野蛮,存在与时间,却偏偏不能将这些哲思粘合进小说中。那些说有这小说有“阅读挑战”的评论家们真是遣词造句的高手,八面玲珑的琉璃蛋!

  • 4 松谷 2016-03-10 09:12:29

    最无趣的一本书,小说写的乱七八糟让人看得累看不懂,故弄玄虚,玄技,不是作家境界深或读者水平不高,而是这样的书意义何在?

  • 2 其安 2016-07-09 18:21:29

    绑架与失忆,残酷与温柔。林窟和福利院,菩萨和可怜人,老新和小朋友。

  • 2 momo 2016-02-10 21:08:05

    Unreadable. That bad.

  • 2 谷润良 2017-07-10 06:35:34

    看了好几次,放下又拿起,终于看完了,很费脑,只这一点,就挺佩服王安忆的,她敢于打破自己的写作惯性,这就不一般。

  • 1 糖罐子 2016-01-28 18:39:51

    王安忆的字就像细致的针线活,题材变了但那种绵密依旧,绝非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 2 mengbai 2015-12-28 20:45:03

    五星给前半部 叙述绵密 有仙侠气

  • 1 nick 2016-04-06 23:19:55

    偏爱前半部胜过后半部,片段多过整体;行文多用短句,语感绵延,可惜用典时而古旧,山林故事读来生硬,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费力写一本不好读的书

  • 1 张乖崖 2016-01-15 11:23:06

    一如既往细。前后两部分可以独立成作。前半没有看出特别的传统且多线程,后半就比较明显了,但是多人物传记。用喻与故事性是最重要的吧。小说丰富多元吧,很奇特,当代罕见~

  • 1 邱小樣 2016-05-04 14:29:42

    前部比后部更易读,后部读起来有些乏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字间距能稍微大一点吗,读起来真得吃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