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的剖析 短评

热门
  • 16 Cambrian 2017-06-01 08:39:58

    老头的莎士比亚病是治不好了→_→

  • 17 吴起 2016-12-07 22:19:38

    终于读完第一遍了,收获太多,需要再次重读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乔伊斯和贝克特还得继续认识,爱默生和劳伦斯得重新读,最大的收获还是诗歌啊#虽然一直很喜欢惠特曼,但布鲁姆在这本书中的阐释让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书的最后一部分暨惠特曼的逆子们(阿什贝利、埃蒙斯、默温、斯特兰德、赖特)写的每一首诗都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在这里真要感谢布鲁姆,感谢金雯老师的翻译,真是特别赞。不过,我很好奇金老师为什么在翻译克兰的《桥》时选择了文言文,这是整本书里唯一让我阅读受阻的地方……当然,部分原因是克兰于目前的我来说还是有点难。 总之感谢吧,书里的译诗和理论部分都需要多次重读,继续啃吧

  • 9 赵松 2017-05-31 12:59:26

    哈罗德-布鲁姆写的这些文章,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在我的实践中,文学批评首先是具有文学性的,也就是说是个人化而富有激情的。”

  • 12 译林出版社 2017-02-15 10:25:28

    布鲁姆说,“制造自己的武器,抵御不断积聚的意识形态的阴霾”!

  • 6 又及 2017-03-15 15:58:17

    布魯姆深入且清楚地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會喜歡讀其中一些文學批評論著而不喜歡另一些,因為在閱讀這些批評的過程中,我們感覺自己變成了他們(甚至像伍爾夫所說,讀有些人的批評讓我們感到,他們思考得那麼多,可以省掉閱讀),而我們也清楚認識到我們不是他們,但又希望我們可以成為他們那樣的我們自己。

  • 3 Fei.Y 2017-02-08 22:53:10

    前后翻译不一致处不少,多人翻译?

  • 3 杜鹏 2019-01-20 23:28:32

    阅读是一种恩赐。

  • 3 echo韩 2018-05-30 17:14:00

    喜欢。以前觉得夹带私货不合时宜,现在觉得理论就是要夹带私货啊,比如莎士比亚之于布鲁姆,如果说影响是参杂着防御机制的文学之爱,从而成就被影响之人,那么批评也是一样

  • 2 不要找我 2024-02-21 16:49:10 北京

    Bloom用一种宗教般的热忱在阅读文学,竭力维护它的神秘性、崇高性,任何试图将文学世俗化的做法都被视为亵渎与僭越。书中不仅看到他对影响的焦虑,还看到他年龄的焦虑,八十岁这件事全文好几处都在强调。同样是文学之爱,我们在一些作家身上看到的反倒是自信的包容,是对各类合理解读的欢迎,Bloom则更像是把很多人拒之门外,就像躲在陈旧腐朽的暗室、其中每一处都透露即将被岁月吞噬与遗忘的木制房间中,一位老人小心翼翼地把住手里颤颤巍巍的火苗,对所有打开门、引起一阵空气对流的人都报以最大的恶意。

  • 1 Oracle 2017-06-18 03:43:37

    “哈姆雷特和撒旦说的任何东西都是独白:他们两个的精神在独自的氛围中辉煌地凋零。两人说话(如果说的内容有任何重要性的话)的对象都只是自己,在他们看来,还有任何其他人是真实的吗?哈姆雷特并不爱任何人,撒旦也不爱任何人,不过至少撒旦想要爱他自己,而哈姆雷特连这点都不要。”

  • 1 Ambrosia 2018-02-17 12:34:42

    读着很难过

  • 3 lωh 2021-11-29 19:20:48

    译序和翻译很棒,老白男的自大庸俗跃然纸上,辉沛及尼瓣利剑太太们是更油滑的“再世”. 若非必要,这辈子都不想翻开半页布鲁姆...

  • 1 胡如隐 2018-02-10 00:21:00

    哈罗德·我爱莎士比亚和惠特曼·新古典主义的执剑人·布鲁姆

  • 0 思郁 2016-11-14 17:23:34

    不得不佩服哈罗德·布鲁姆选诗真好,金雯老师的翻译也好,不喜欢看文学理论的,可以读诗,都是最好的诗歌。

  • 4 Alain 2019-06-27 00:21:03

    为什么布鲁姆直至封笔也仍要将勾连文化批评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划到憎恨学派,却也没有走上文本细读的新批评道路呢?私以为小说完全不必抛却这两者,而诗歌作为文学纯度最高的一种文学体裁,诚然适用于布鲁姆这种神启式的批评(毋宁说审美性阅读、鉴赏)方法,似乎唯有如此他才得以不断强调:文学不为别的,只为了让我们和自我内心的孤独相遇。布鲁姆纵观文学史大手一挥划拉出一条巨大的影响链条,我偶然注意到开端从哈姆雷特到弥尔顿、结尾从惠特曼到克兰等等,有一个带着神启灵光的意象发生了遥远的回响,那便是克兰的钟塔,在克兰这里,诗才的钟声压垮意识的塔楼,而回到弥尔顿,打碎其孤独塔楼的不知所终的钟声则是其诗中的神灵(“把缪斯内化为自己的声音”),这是他们共有的缺憾也是成就之处:诗(文学)使得他们终于抵达了自我内在深处的世界。

  • 2 maca 2017-05-04 15:14:15

    热爱文学真好,有诗能读真好。

  • 1 cintysun 2018-01-09 22:52:23

    “我们必须臣服于这个苦难时代的重量,不能按规矩说话,要诉说内心真相:年老的承受得最多;而我们还乳臭未去 | 永远看不到这么多,也活不到沉沉日暮” “意识到不可逆转的徒劳和一切伟大美好事物的虚无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美好的事物。”

  • 2 于不浪 2019-10-17 09:51:43

    没有广播可发的日子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