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我的父亲柏杨 短评

热门
  • 3 冷战老手 2016-05-27 18:51:27

    大力水手事件就是自作聪明的作死,不值得同情,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审讯、审判、狱中生活、出狱后境遇,都证明了白色恐怖不过尔尔,矫情文人的幼稚病只有古拉格能治。为书中过多的怨妇般废话减一星。

  • 2 妲妮娅 2016-06-29 21:59:10

    柏杨是被大力水手送进的监狱,哇哇

  • 3 十月褴褛db 2016-11-26 22:16:00

    第一,看得出作者是个孝子,写的情真意切,但文笔逊然;第二,儿女给父母立传,不是不能,但很容易把诸多东西写的一厢情愿,实在是与读者难有共鸣。

  • 1 燕ちやん 2016-05-07 19:28:17

    作者很尽力的去描述父亲所经历的一生,带着对父亲一生的好奇、崇拜、心疼;也让我感受到那个激情燃烧年代的亲情,爱情,家国情。

  • 0 季米 2024-12-02 16:43:57 浙江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曾经轰动一时,至今还是很有争议,这种促人深思和反省的作品无论如何说还是很有意义的。他还写过《中国人史纲》和白话的《柏杨版资治通鉴》,对于中国可谓是投入了深情,也正是因为认识到传统中国的缺陷,他立主人权,以“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百姓说人话”作为论世的立场,确实还是很难能可贵的。他去世后其长子郭本城写了他一生的传记,可以让读者更为深入地认识他的精神世界。书中详述了柏杨幼年被后母凌虐、少年失学、战乱从军、冒名读书、远渡台湾以及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十年著史的人生经历,收录了大量家书、信件、诗词等一手珍贵历史材料,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他一生的经历。现在看起来,柏杨因为大力水手事件坐牢跟他倡导人权倒也没什么特别的关系,也只是当时的当权者太敏感了吧。

  • 1 alexander 2018-04-16 01:04:45

    言语上批判中国人,行动上努力帮助弱者。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百姓说人话。前半生坎坷,但有一个好的晚年。一生主张人权。 出生在河南,母亲早逝,继母凶恶,童年凄苦。一直想上大学,几次三番,终于在成都读了东北大学,抗战结束后,随复校去沈阳,后内战,辗转流离到了台湾。做编辑,写文章,鞭挞政府,被捕入狱。入狱期间,坚持读书写作。晚年幸福。

  • 1 飞狐狸 2016-05-31 17:36:35

    走近柏杨生命现场,很难做到波澜不惊。郭本城先生作为儿子的身份,以电影倒带的方式回顾父亲柏杨的一生,一边担当解说员,一边代入父亲的人生电影场景中,为我们呈现了家人眼中的人文大师形象。更为生动、可感。 郭本城先生继承了父亲身上的幽默与风骨,时而激傲,时而拍案,时而自嘲,时而平和宽容,让人在字里行间俨然看到另一个活生生的柏杨。这部回忆录,也是本城先生通过回忆,重建对父亲认识的过程。此前,因父母离异,本城先生对柏杨先生颇有怨恨,而随着年龄渐长,他慢慢认识了父亲的本真,最终达成爱的和解,尽管着墨不多,却令人动容。 在记述父亲的同类书中,郭先生的文字绝对不算最为出众的,然而他对父亲的疼惜,即使再华美的文字也难以尽述。相反,倒是质朴率真的字句更让人动心。在血浓于水的亲情面前,一切华丽的词藻都黯然失色。

  • 0 叶无戒 2019-08-23 23:56:30

    2019第24本 看一个作家的功力,就看他写苦难的时候的感悟,因为不经历过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 0 接近美 2020-12-27 01:09:45

    回忆录。我没想到自己一直在网站上看到的资治通鉴的译本,竟然是柏杨翻译的。

  • 0 大鱼海棠 2021-05-25 00:20:04

    唯有“爱”是超越世代的东西,唯有“爱”和对人性的尊重,才是一个人权的社会。

  • 0 TYG0417 2019-02-28 22:59:01

    柏杨的一生不容易,他的几任妻子或许更不容易

  • 0 辣椒妹 2017-07-09 22:05:20

    过去的历史存在争辩,或也是文人的矫情,但是书里却也温情满满。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荡气回肠。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