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治学·写作》(精装珍藏版)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何妨 2020-12-12 15:08:00

    季老先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从事语言翻译的,却被聘为中国作协的理事。而且很搞笑的是,他多年以后看了报纸才知道这个事。这本书集合了季老在80年代,90年代的文章,时隔二三十年,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季老的文学功底很深,严谨的治学精神贯穿了书的始终。“惨淡经营”是他提一直坚持的宗旨。“古代大家写文章都不掉以轻心,而是简练揣摩,惨淡经营,句斟字酌,瞻前顾后,然后成篇,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我深以为然。读书,写作,治学,真的离不开这种严谨的“考据”精神。季老推崇写散文,认为散文的精髓是“真情”,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 1 liamlee 2016-02-17 20:42:01

    关于“治学”没有认真读,感觉其方法不适合当前;季老竟如此推崇散文;最大影响在于,我想找更多的古文来看

  • 0 金金金拾钻石 2022-02-17 22:11:33

    看看老先生们是如何做学问的,真的对我们很有帮助。

  • 2 后现代 2021-11-16 22:38:45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 0 韬韬 2023-02-28 10:04:42 湖北

    90/150季羡林的文章合集,可以一读

  • 0 空西瓜 2019-06-08 17:15:50

    书的装帧质量不错。铁葫芦出品。

  • 0 漠云川 2021-02-25 16:39:58

    这本书说不上出彩,但是一本值得读完的好书,文风朴实真诚可以作为消遣读物。

  • 0 hehe. 2018-01-01 23:06:17

    2018年01:老先生写得特真诚特浅特白,可以看看,不过确实是本没什么意思的书。选的篇章重复太多,谈散文的就超过5篇了,就算是自选集也不带这样一股脑全放一起的

  • 0 Viva La Vida 2019-11-21 14:28:20

    【藏书阁打卡】 “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无绿叶更无花朵的树。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我禀性板滞,不喜欢玄之又玄的哲学。我喜欢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而考据正合吾意。” 季老推荐书单(仅限中国文学作品)—— 一、司马迁的《史记》 二、《世说新语》 三、陶渊明的诗 四、李白的诗 五、杜甫的诗 六、南唐后主李煜的词 七、苏轼的诗文词 八、纳兰性德的词 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十、曹雪芹的《红楼梦》

  • 0 抄史料的人 2020-08-28 23:42:49

    被迫参加某活动时的打发时光读物

  • 0 Black Hole 2019-05-21 20:06:31

    有一些观点重复的文章,还是要好好读书呀

  • 0 饮马恒河 2020-12-18 17:47:42

    季先生几十年关于读书治学写作文章的合集。个人觉得,散文作品要么能给人知识的收获、要么给予智慧的启迪、要么给予美感的享受。季先生的文章,一是真诚,从不惮于展露自己真情实感;二是通达,富于年岁带来的智慧;三是关于语言学习和治学的经验也有借鉴的价值。

  • 0 呆呆 2020-03-14 15:56:20

    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就通过读书,治学的方式解答了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这是历史总在重复?还是即使提升了文化素质的普罗大众本在根本上就没有进步? 谁知道呢,做到自己内心舒坦,心明,行静,就足够了。

  • 0 榴莲说 2018-01-20 14:07:22

    抱着看看前辈学者的治学方法的心态看的这本书,后来发现只能当做闲书来看。一些有启发性的经验是有的,就是废话多了点,尤其这个版本中重复性的东西特别多。

  • 0 E.L 2017-03-10 21:54:42

    老爷子真是真诚且有趣~

  • 0 伪注销 2017-04-21 15:13:59

    看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的版本。“读书”、“治学”部分很好,颇有启发。但是谈“写作”实在不咋地,特别是那些鼓吹文字,凭什么觉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管目前还有多少困难,总的趋向是向上的,是走向繁荣富强(《多注意“身边琐事”》)”?这么认为的依据是什么?瞎讲有啥讲头。还有,《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提到“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琢等”;然后说,中华文化的深义是“三纲六纪”。我就问一句:为什么日本文化的深义都是形容词,而中国文化深义竟然只是些条条框框?

  • 0 liwudao 2020-09-04 23:44:43

    这两年看了几本书,发现无论多么平庸的书,随便读一读,也会有一些收获。这一册的第一篇就是《开卷有益》。

  • 0 YHC 2021-01-23 00:29:52

    偏爱读写意的作品,此前有一种不是意识流不看的走火入魔式挑剔。写实的,这一下子还连读两本,准备再看看清华园日记。文采斐然,重复一些,又有什么要紧呢。

  • 0 典典酱 2021-07-05 11:34:51

    虽学富五车,却水深愈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