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雾霾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红皇后 2016-01-23 10:15:12

    作者为我们详述了伦敦雾霾的由来历史,也挖掘出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复杂社会经济人文因素,全面而深入,让我们不禁怀疑这样的对立矛盾最本质是否来源于人类的自私本性与我们所创造的社会制度?

  • 2 ly的读享生活 2016-01-21 17:32:28

    描述伦敦成为“雾都”的始末,从各种证据和事实中引出论述。不仅数表罗列,而且文学和艺术角度也有感性的呈现。以及空气污染对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英国对雾霾的认识和治理同样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但这条路当引以为鉴。必须一提:本书资料翔实,每章参考目录很细致,插图也注明了出处。

  • 1 baohb 2017-01-08 19:40:24

    完了。中国的治理雾霾至少这么长时间才有希望改善了。

  • 0 Jasmine 2016-04-07 13:23:06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sigh

  • 0 璃人泪@2011 2016-01-21 12:32:28

    内容翔实,系统的介绍,值得一读

  • 0 老实喵 2018-07-07 21:28:17

    微博抽奖中的……薄薄一本里囊括了自维多利亚时代起(?)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市民思潮、文学艺术、农学园艺等等各种奇特视角对空气污染的一些客观反应,议论不咋多,比较朴素。(实现了看书、手剥莲子、肝手机游戏的multi tasking……

  • 0 不足方丈 2017-03-06 10:41:27

    1987年出版。长销不衰。作者为大气化学家,专业。但叙事线索感不如《发明污染》。

  • 0 ZOILIA 2022-03-08 07:59:02

    最开始的木头、煤、木炭的论述以及后面雾对文学家艺术家的影响有点意思,其他的就有点无聊。就污染程度而言当时的伦敦比国内严重多了,英国人忍了几百年也是够能忍的。

  • 0 开题顺利Joe 2021-12-21 22:45:11

    确实是……环境史,到了最后一章才提到想看的伦敦1952年大雾霾。视角是挺丰富的,甚至提到了大雾对文学的影响

  • 0 zebaoa 2022-11-29 20:37:59 北京

    早起开创性的研究。这个翻译,态度不是好啊

  • 0 Sheldon 2016-03-02 20:22:32

    作为一本“科普”书,内容杂糅了很多其他有趣的东西。值得一读。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文字有些拗口。

  • 0 恒亮 2016-07-02 13:17:57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霾才刚起步

  • 1 茄子花儿飘 2017-01-25 22:56:56

    内容是我感兴趣的,只是这个翻译,实在有点难受,一些专有名词明显没有仔细核查过,边读边改错……

  • 0 卡里斯瑪 2019-02-22 16:05:17

    有关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伦敦“雾都”之称的由来,以及英国如何治理工业造成的空气污染的相关趣闻,一部另类的环境史。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看来只要是发展市场经济,总是逃避不了先污染在治理的老路,无论是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还是我朝都是如此。 再说这个译名,英文原名明明是【The Big Smoke】,译作“大烟雾”才对,翻译成“大雾霾”是为了更好的接地气吗?

  • 1 不寐听江 2018-02-14 09:20:01

    对雾霾发展和治理历史的钩沉,资料丰富。有些地方意思翻译错了,前半部翻译腔较重

  • 0 李定国两蹶名王 2016-09-11 12:36:41

    科普作品,而不是环境史,相比而言不如隔壁那本发明污染。

  • 0 柳暗花明 2024-04-27 22:17:12 浙江

    一般对伦敦雾都的印象是工业革命开始才出现的,读了此书才发现16世纪就已经出现大气污染的问题。不过最有意思的是作者描述了科学家、立法者、文学艺术家、普通市民、外国人等各界对雾霾的态度和反应,以及雾霾对各方面的影响

  • 0 伊斯坦布尔 2021-01-07 06:15:17

    本书记述了伦敦大雾霾的来源、人们对它认识的不断发展和影响,及在认识越来越科学的基础上对减轻治理污染的努力。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整个叙述过程的大众化,可读性很强。个人认为学术大众化是学者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