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畔 短评

热门
  • 5 念青 2020-05-14 23:34:25

    如奥多耶夫采娃所言:“除那些改变俄国国籍的作家外,所有侨民作家都感到自己不被人承认,不被人理解,是备受生活欺辱的不幸的人。”俄国侨民的流亡生活是俄国文化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奥多耶夫采娃在这本回忆录里详细记述了很多流亡国外的作家诗人的生活创作和集会。其中,陪伴蒲宁晚年很多岁月的她,揭露出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作家蒲宁之外的架子十足,傲慢无比,瞬息万变的情绪,对衰老死亡恐惧的另外真实一面。还有茨维塔耶娃被侨民排挤,返回俄国的前夜,奥多耶夫采娃似乎遇见到等待着茨维塔耶娃的死亡,想要跪下来央求她不要回去,让我对茨维塔耶娃顿生更多泪水和怜爱。正如作者开头所说“喜爱我所写得人,那你便赋予他们暂时的不朽”。我们定要珍爱这些作家特别是诗人,将他们保留在人世间。

  • 1 蚱蜢 2017-06-06 23:33:40

    惊叹于奥多耶夫采娃这样事无巨细的惊人记忆力,且当成真的来读罢。关于梅列日科夫斯基、吉皮乌斯和布宁的几处,修改了我一直以来的印象。感情充沛饱满,看得出,奥多耶夫采娃是个很善良的观察者。

  • 1 海扬尘 2020-09-28 22:04:52

    序里不该洋洋洒洒总结了全书的内容,叫人不想读了。但是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写蒲宁那部分最有趣,其次写是苔菲。作者提到俄国作家有种独特性,是其他国家的作家所永远没有的。俄国作家都“不正常”。

  • 0 司徒稚岛 2017-03-20 23:13:26

    历时半年,终于读完了这本回忆录…

  • 0 罗佐欧 2016-02-18 11:29:58

    这部回忆录很清晰、具体,也很有意思,读后对俄罗斯白银时代了解更多了。

  • 0 哈德良 2023-11-14 20:45:21 山东

    9.5分起评吧。看到了叶赛宁的纯真与疯癫,看到了沉稳的布宁。梅列日科夫斯基、吉皮乌斯、安年科夫,俄国人的名字似乎不再那么难记了。我为什么要看手机而不看这本书呢?

  • 0 Heesoo 2022-06-02 03:11:26

    书里的诗人我一个也不认识,边看边搜。有些地方还是带着厌女味的。描述的各种聚会,诗人间的辩论,交谈与轶事,让人神往。她不记日记却能把回忆录写得巨细无遗,记忆力确实厉害👍不过也可能带点加工。但是结尾有点突兀,还想再往后翻呢就直接完了。

  • 0 醒来的风车 2022-11-24 23:56:19 上海

    我一直在等的正是这样一本书,全景叙事俄侨作家生活与创作。初到柏林大家好像都把诗忘了。对拯救俄罗斯与诗歌感兴趣。这里的气氛不再适合蝴蝶结。像忘不了初恋俄国的心忘不了克伦斯基。谁发笑谁就不饿了。关于俄国的一切都刺痛他的心。他们夸奖逗笑的东西严肃的诗没人承认。外表无变化内在发生革命。都呼吸过彼得堡神话年代的空气。爱情中永远存在死亡念头。皎洁月光下与茨维塔耶娃永别。过去吞噬现在。作者文字有动人少女气息也有慨叹历史苦难的悲怆。

  • 0 kthlyu 2022-09-22 16:03:22 广东

    “多美啊!上帝,多美啊。” 他转过脸对我,脸上蒙上一层霞光。 “美有时刺痛我的心。不知为何,有时突然被一股强烈的幸福感侵袭,至今仍能感觉到。那种使我疯狂的幸福,现在想起来都想哭,跪在地上感谢上帝赐给我幸福。那种狂喜,让我害怕,呼吸困难。我心中有一团火,就像莱蒙托夫笔下童僧胸中的那团火,它在焚烧我,您还记得童僧吧。或者不是这样。仿佛我不止有一条生命,而是有几百条生命。几百条热烈的、勇敢的和不死的生命。仿佛我将永生,永远不死。” 我望着夕阳下他的脸,觉得他的脸发光,就像圣像上圣徒的脸。” 梦一样的俄国诗人们啊……

  • 0 KLUNK 2022-04-15 21:47:02

    我永远舍不得忘记您。

  • 0 夜河 2023-02-07 21:18:46 广东

    17年读的。

  • 0 🤧 2022-03-06 23:36:27

    这些二十世纪初的俄侨作家群体,似乎无论在哪里都遥望着涅瓦河畔

  • 0 荒腔走板 2023-02-19 15:44:57 江苏

    书有三好,作者记忆力好、译者序言及译笔好、封面选得好。唯一的不足是插页图片不对,真的当塞纳河畔来选图,应该是用俄罗斯白银时代的那些人物的图片,可见编辑是个外行。

  • 0 平行R.E. 2022-07-25 19:57:50

    无论是否了解俄国诗人都可以读得畅通无阻

  • 0 Misanthrope 2022-07-12 13:49:17

    赋予了他们暂时不朽。

  • 2 X316 2022-06-13 20:05:45

    对每个作家、诗人的描写都很细致,作者是最好的倾听者和观察者,善良、宽容、真诚、细腻。读完最大的感受是:爱某个作家的作品,就只看TA的作品即可,不要对艺术家、诗人、作家本人幻想太多。天才的作品之外,天才本人,同样拥有所有普通人都有的各类缺点,可能还更加严重。

  • 0 飞行的丁丁10422 2022-07-08 08:44:35

    流亡海外的俄国诗人们的群像,每个人都是鲜活生动的生命,虽然笼罩着挥之不去的落寞和远离故土的忧伤。

  • 0 陈mo 2024-02-22 22:38:19 湖南

    作者的记忆力真是惊人……对于不熟悉书中所提及的作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或许没那么有吸引力。像苔菲,别雷,吉皮乌斯还算是比较为人所知的,书的最后部分同时也算是占据全书篇幅最大的是诺奖作家布宁,因为早前买了布宁的文集,所以看的过程中还比较有目的性。虽然如此,作者的叙述能力很强,即便是向读者描述不熟悉的人与事,但读者依然能从中得到不少乐趣。

  • 0 曾沐沐沐隽 2018-01-10 22:13:16

    力荐。喜欢俄罗斯文学的朋友不要错过。美中不足的是,原著没有分章节,读起来有点琐碎

  • 0 雨田 2020-03-28 19:22:53

    对白银时代的作家了解的还是太少,很多作家都不认识,确实惭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