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 短评

热门
  • 13 陆钓雪de飘飘 2019-12-06 15:04:15

    君主们的导师,马基雅维利只提到一位,就是抚育了阿喀琉斯和其他很多古代君主的那个半人半马的怪物开伦。他的楷模,一半是兽,一半是人。我们可以从马基雅维利联想到斯威夫特,他的最伟大的著作,是以人们应该效仿马国的贤马这个劝诫箴言作为终极高峰的;或者联想到卢梭,他要求返回到自然状态去,返回到一种低于人类的状态,也可以联想到尼采,他提出真理不是上帝,而是一个女人。至于马基雅维利,我们至少可以同样有根据地说,他用对半兽半人的开伦的效仿,取代了对一半是上帝、一半是人的耶稣基督的效仿。西庇阿在效仿居鲁士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效仿色诺芬笔下的一个产物,同样地,如果贯彻某个学说,可以被正确地称为效仿那个学说的话,那么君主们在效仿开伦的时候,实际上也将不会是在效仿开伦,而是在效仿古代的作者们。马基雅维利是全新类型的开伦

  • 18 风后 2018-03-11 15:41:13

    施特劳斯的精湛与毒眼真是我毕生无法企及万一的

  • 4 陈归礼 2017-11-14 13:46:39

    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的对读。

  • 3 十四卷 2016-11-30 19:03:56

    终于等来再版////读了大半年,

  • 2 Dave 2022-04-05 17:46:33

    近日读了施特劳斯笔下的马基雅维利,笔法正义,也较为审慎。确实是有门槛的。

  • 0 AsYou_LikeIt 2021-12-30 23:01:13

    赶在年底读完,后面五六十页特别精彩!

  • 1 廉清不信 2022-01-07 14:53:44

    暂且标记成读过吧。读了《君主论》这一章节,翻译设置了很大门槛。施特劳斯的教诲值得反复阅读,精深凝练。全文26个章节加献辞被紧密地编织进一个特殊时代的诉求、马基雅维里个人立场、意图,读完收获也很大。施特劳斯确实是一位很好的导师,能带人进入文本的不同层次,至少在我这样积累不厚的阶段助益很大。

  • 0 🔥 2023-12-26 15:33:08 北京

    洞若明火

  • 0 没有鲜味的蘑菇 2023-10-09 19:57:04 上海

    太牛了…精湛到位的分析

  • 0 delphi 2024-08-25 16:16:52 湖北

    没看懂

  • 0 接下来干点什么 2023-10-15 20:24:43 上海

    读了关于《君主论》的一章。

  • 0 Taylor 2024-12-20 15:21:48 四川

    终于啃完了,得十分熟练一手文本才能读懂的二手文本。梳理了几个要点,有机会再读。

  • 0 脸都不要了 2019-09-29 13:50:15

    施特劳斯对马基雅维利的分析着重点在于后者对基督教以及道德的毁灭性分析:道德行为被社会的主要需求所支配。 施特劳斯“剥洋葱式的写作风格”有点难以接受。第四章后半部分读起来相对顺畅,但最后几页不太能理解。需要再读。

  • 0 溪山 2020-11-06 20:18:40

    半人半兽的城邦

  • 1 缘督 2019-04-11 16:14:30

    为论文还是重读了一下第四部分,命运(337-343.347-349.389-390),审慎德行(303-310.340-342.382-383.392-393),萨伏那罗拉(316.321.333-334),真伪(273-274.287-291.346.369-372.375.412),先知与征兆(337-346) 对比一下,还是前面隐微解读有意思,后面太发散了。只能提取有用信息。中世纪哲学的部分还能理解一些,旧约就很困难了。

  • 0 慢慢走 2020-07-18 16:01:16

    典型六经注我的风格,后半部分过于散乱。

  • 0 柏拉图下港口 2019-10-18 22:01:48

    在研究马基雅维里时,每次我都仿佛置身于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叮嘱我: 请留意每一个细节。但每当我遵命行事后,一道从很远处就可见的强光照耀过来,带来了这样一条信息: 列奥施特劳斯已经在这里了。——小哈维·曼斯菲尔德 看完本书后,我意识到这句话说不定不带有褒义。因为每当我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原创性的观点时,却发现施特劳斯早就帮我说了...

  • 0 渊渟岳立 2021-08-23 22:00:07

    不免云遮雾绕的困惑,最亮眼的依然是马基雅维里的论述,有些论断不免过度解释嫌疑。全书显然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作者必然精心布局,必然通过微言说出大意的立论。于是试图从书写方法中找寻作者深意,可谓与汉儒同调。只是这种微言大义的寻找需要大量相关著作的积累,或者说是熟悉施氏解读古典的语言,阅读体验好比是觐见王公,必须舍却自我匍匐而进,而非良师降阶相迎,根据我之性情修剪。智识的护城墙如此高峻,既是御敌良方,更是自困之道,自言自语、自娱自乐、坐困书斋,亦可谓另一种精神封闭?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