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农民的生活伦理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lawjude 2016-04-24 13:46:56

    曹锦青的学生,读的博士论文,错别字特别多,与吴飞、桂华大致一个路数。

  • 2 闻夕felicity 2017-01-31 21:56:04

    1.访谈法和“尽量融入”的研究方法存在明显的限制;2.作者一直在评论观察到的现象和访谈到的结论,但是没有对自己评论时的身份作明确的界定;3.小标题和总结东一榔头西一棒,缺乏逻辑和论证;4.村民的宗教观有意思,还不如整个研究都集中做这个;5. 根本原因应该还是作者的理论功底不好,跟吴飞男神差太远了;6.还不如把所有的总结都删掉、光把访谈文字稿放出来、脚注放作者对自己经历的回忆、感慨和自我认知分析,可能还能提供点学术价值;7.里面的歌词是什么鬼?!8.没看出历时分析的任何意义;9.只有直接涉及“过日子”这个概念的部分有点意思。

  • 0 纪恩同学 2016-01-14 10:32:01

    读的博士论文

  • 1 黑化肥会挥发 2018-10-24 20:20:59

    目前为止读过最不喜欢的一本…个人化色彩实在太严重了,有时候让人发笑,写作水准实在是令人堪忧,这还是博士论文,理论性论述太少了,想要表达的观念有些站不住。另外感觉作者喜欢滥用概念无论是马克思的概念还是经典儒家学说,让人愤慨,更不用说里面一些说教式的人生感慨,讲什么仁义礼智啊,说好的“价值中立”呢?如果不能做到价值中立,个人化的感慨也少说一些吧,读起来真的让人觉得好气。换一种方式来写,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不是说完全不可取。but……

  • 0 南池子 2016-03-09 18:58:36

    跟吴飞、桂华的内容大同小异

  • 0 江海一蓑翁 2016-04-12 17:21:27

    秉承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式的个案调查研究路径,以丰富扎实的黄炎村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展开关于关中地区农村日常生活伦理的多维度社会学研究。尽管部分章节有陈述大于分析的感觉,但整体而言,这仍然是一部集理论建树和鲜活案例于一身的社会学佳作,贯穿始终的作者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人文关怀,让人感同身受。

  • 0 子扉我[已注销] 2016-02-17 17:02:21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6/02/23/%e8%bf%87%e6%97%a5%e5%ad%90%ef%bc%9a%e5%86%9c%e6%b0%91%e7%9a%84%e7%94%9f%e6%b4%bb%e4%bc%a6%e7%90%86%ef%bc%9a%e4%b8%80%e5%8f%a5%e8%af%9d%e4%b9%a6%e8%af%84/

  • 1 一只大鱼 2016-06-12 19:34:46

    新意不多,有些提问好想笑。作者自己理论性的反思太少了,如情与理、传统与现代、命运与生活,讨论过于表面,老是想着去挖掘过日子的经济、家庭、社会关系、人生意义的再生产…

  • 0 游伟 2021-04-11 10:29:02

    采访材料其实并不多,以此为基础去做生活哲理的生发有点蹈空。这点在第四章提现最明显。不过书写得明白晓畅,还是值得一读的。

  • 0 Chosen 1 2022-02-21 16:06:07

    开学看完的第一本书。中规中矩的博士论文,甚至可以说中等偏下,主要短板是理论水平差了点意思(和吴飞、应星相比),比较温情脉脉。家庭主义就是农民的信仰比较给人启发。

  • 0 NADA开宇宙飞船 2022-03-03 15:32:08

    博士论文,“过日子”把民间俗语概念化还挺有意思的,但是访谈故事很多,缺少归纳概括,就是在读故事。

  • 0 绥克斯图犹格 2023-11-29 16:50:28 云南

    1.很难相信这是博士论文,也不知道怎么过的答辩,个人的主观色彩非常浓重。 2.在结论分析前的每一章节内,基本看不到分析内容,带上了很多“我”的感受。而在个案的引入和分析当中,甚至没有和其他人的访谈对比,仅仅靠访谈对象的访谈内容,没有进行对照就直接进行分析,主观性太强了吧。 3.不用去查作者,只看行文就能知道作者是男性,男人味太冲了。在父子关系和分家部分,分析简直是狗屁不通,个案的引入和分析可以说有关系,但关系不大。对婆媳关系的分析仅用两段就写完了,很难说这不是因为作者没有进行过相关调查,如果说进行过相关调查但最终文本没有呈现,那这部分毫无必要。 总之,没有浪费时间在这本书身上的必要。

  • 0 Zzzzz 2023-11-03 14:12:25 北京

    不喜欢

  • 0 cancel 2023-11-05 17:12:32 广东

    作为博士论文不是很合格…素材的表达内容显得非常散乱

  • 0 大笔记和大报本 2023-05-18 23:42:41 江苏

    这有啥看头啊这…民族志???故事集???理论呢???

  • 0 Reine A. 2019-03-26 16:48:57

    从一篇博士论文的角度来讲,论文试图从“过日子”的概念出发分出几个维度对应生活伦理,并构架了一个分析框架。但是为什么要从“过日子”来探讨生活伦理?具体和什么生活理论要对话?在经验分析之后的理论贡献在哪里,并没有交代清楚。总之,没有理论升华,可惜。

  • 0 缨蝉 2016-08-23 10:52:07

    从过日子的角度切入,蛮有价值。我个人觉得写得还是不错的。

  • 1 妖怪瓶 2016-05-20 00:30:05

    没什么价值,太多水分了,访谈也没搞出什么大动作来。还是去读读吴飞吧。

  • 0 小厨神 2021-06-16 16:21:18

    序言里贺雪峰将作者“在论文中代入过多的个人情感”视作是“一个可以理解甚至令人尊敬的缺点”,但我不这样认为。 研究者当然不能做到(也不应当宣称自己)全知全能/客观中立,但更不应该为研究对象“辩护”和“唱赞歌”,用缺乏反思性的伪学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是研究的致命伤。 不过前几章与访谈对象的对话倒是值得一读,挺有意思。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