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我们辜负的人的笔记(38)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但对于我来说,《她》最重要的意义是对诺齐克忽略的那个问题的回答。两个自主的人能否经由最初的吸引和后续的用心经营,而不靠运气的眷顾或其中一方的委曲求全,一直相爱相守?答案是否。但随之而来的是彻底的虚无还是更大的自由,这个我们并不清楚。   (1回应)

    2020-09-01 21:32:48   1人喜欢

  • 每次讨论到”叛逆者”,就会牵扯到一个后现代逻辑:叛逆者最终总是成了系统的一部分,系统象征性地允许“反抗”的存在,反而使得系统本身维持得更稳固。这个逻辑可以用在韩寒的身上,不过用不到陈冠希的身上,在某个意义上来说,陈冠希的位格更为卑微,他不是一个叛逆者,他是一个空有叛逆的姿态,却希望不用花太多力气就能得到主流喜欢的“媚俗者”而已。那些“形而上层面的不羁者”,不会在一部纪录片里温柔地表示自己希望有...

    2020-09-02 17:30:26   1人喜欢

  • 人类都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使是那些宣称不在乎世俗的看法的,也会在乎一些“不世俗的人”的看法

    2020-09-02 16:27:34   1人喜欢

  • 人类身上那不屈服于现状的野心,膨胀到极致可以屠国灭种,杀人放火,但它在我们平凡的生活蠢动不安的时候,却又是我们区别于周围人的标志。有多少人在翻盘无望的时候依然想着,我跟一般人不一样,我心里还有梦想/我只是怀才不遇/我还没有认命。

    2020-09-01 22:39:25   1人喜欢

  • 用卡尔・曼海姆的话说,知识分子不自成一个阶级,他们就是各个阶级在知识这个角斗场的代表(这可能本身就是一种左派观点)。   (1回应)

    2020-07-19 17:39:17   1人喜欢

  • 而且我鼓励年轻人培养属于自己的观念(我不说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这带有个人主义的色彩,很难被一些特殊的宗教派别接受),正视各种观念冲突,不是要去认为这些观念都一样正确(这是我和伯林之类的价值多元主义者的区别),而是要看到,多元的冲突是人类生活的本质持征,即使是强权也没法完全消灭。

    2020-07-10 10:36:37   1人喜欢

  • 中国人是这样来理解“每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的:有的人做生意,有的人当官,有的人做医生,有的人当老师,每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但你要是说,有的人可以中途退学去创业,有的人可以选择不结婚生子,有的人不想拼命赚钱想尽可能去经历不一样的生活,那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听了是要摇头皱眉的,如果听的人是你爹妈,那他们估计要疯掉。

    2020-07-10 09:48:41   1人喜欢

  • 七年前我写过一篇《耐住寂寞》,一时在小圈子内广为流传。里面提到学术和世俗成功,和爱情,可能都是不兼容的。

    2020-07-10 08:28:15   1人喜欢

  • 晨晨今天吃饱了

    在我看来,共同生活对爱情来说是必要的,而她非常坚信,共同生活会摧毁爱情。

    2021-02-10 17:32:52

  • 我也不反对我们可以在亲密关系中完善自身,只是这样一种亲密关系,必须是两个人(或多个人)发自内心的结合,而不受外界标准的干扰。在这之前,双方(或各方)对“本真自我”要有相当程度的认识,而这可能会非常地艰难。

    2020-07-10 09:23:27

<前页 1 2 3 4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那些被我们辜负的人

>那些被我们辜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