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叶绍袁,天启五年(1625)进士,任南京武学教授,再迁国子助教,官至工部主事。因反对魏忠贤阉党擅权祸国,以母老为由告归,隐居汾湖,与妻沈宜修及诸子女歌咏唱酬为乐,坚不出仕。妻子沈宜修是副都御使沈琉之女,两人育有八子五女。其后,叶母、女叶小鸾、叶纨纨及妻沈宜修相继去世,绍袁日益幽忧憔悴。清顺治二年(1645年),他在国破家亡的打击下,虽仰慕吴易反清壮举,却无勇气参加,携三子出走杭州遁入空门,名木弗,号栗庵,《甲行日注》正是在这个时期所写,从1645年一直记录到1648年天寥先生圆寂。《甲行日注》也是叶绍袁生命四年行踪、心迹历程的详尽记录。该日注字里行间浸透亡国之恨,抑郁沉痛,令人不忍卒读。后又迁居浙江省平湖外婆家,辑明末死节诸臣一书,书尚未编完,即伤感而逝。
作者简介 · · · · · ·
叶绍袁,天启五年(1625)进士,任南京武学教授,再迁国子助教,官至工部主事。因反对魏忠贤阉党擅权祸国,以母老为由告归,隐居汾湖,与妻沈宜修及诸子女歌咏唱酬为乐,坚不出仕。妻子沈宜修是副都御使沈琉之女,两人育有八子五女。其后,叶母、女叶小鸾、叶纨纨及妻沈宜修相继去世,绍袁日益幽忧憔悴。清顺治二年(1645年),他在国破家亡的打击下,虽仰慕吴易反清壮举,却无勇气参加,携三子出走杭州遁入空门,名木弗,号栗庵,《甲行日注》正是在这个时期所写,从1645年一直记录到1648年天寥先生圆寂。《甲行日注》也是叶绍袁生命四年行踪、心迹历程的详尽记录。该日注字里行间浸透亡国之恨,抑郁沉痛,令人不忍卒读。后又迁居浙江省平湖外婆家,辑明末死节诸臣一书,书尚未编完,即伤感而逝。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十三日,甲寅。晴。拜墓归,道中晤沈治佐,出所作曲相示,犹乙酉秋赠余父子祝发词也。“扑面胡尘,秋风飚。愁发三千丈,难支几夜霜。梦整缨冠,拜手皇上,泪血染枫江。数丹心一缕青丝放(步步娇)。离恨随天老,思君落日长。宁怜绿鬓看无恙,酒不漉葛巾陶元亮,冠不戴故里文丞相。不是他儒心释像,撑个东土纲常,倒藉那西方和尚(江儿水)。莲花香世界,贝叶古文章。跳出个鬼啸鬼号弥天网,且自筑灵台水云乡(侥侥令)。铁铮铮头颅那厢,搰碌碌衣冠这厢,试看取推三瞒两,自吊胆与悬肠,更顿首,且诚惶(园林好)。一朝百万须眉葬,举世里那堪棒喝,任他雪漫毗庐月满床(尾声,治佐名永隆,吴江人)。” (查看原文)
丛书信息
甲行日注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甲行日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赵困兽 (困兽犹斗)
十三日,甲寅。晴。拜墓归,道中晤沈治佐,出所作曲相示,犹乙酉秋赠余父子祝发词也。“扑面胡尘,秋风飚。愁发三千丈,难支几夜霜。梦整缨冠,拜手皇上,泪血染枫江。数丹心一缕青丝放(步步娇)。离恨随天老,思君落日长。宁怜绿鬓看无恙,酒不漉葛巾陶元亮,冠不戴故里文丞相。不是他儒心释像,撑个东土纲常,倒藉那西方和尚(江儿水)。莲花香世界,贝叶古文章。跳出个鬼啸鬼号弥天网,且自筑灵台水云乡(侥侥令)。铁铮铮...2021-02-05 21:07
十三日,甲寅。晴。拜墓归,道中晤沈治佐,出所作曲相示,犹乙酉秋赠余父子祝发词也。“扑面胡尘,秋风飚。愁发三千丈,难支几夜霜。梦整缨冠,拜手皇上,泪血染枫江。数丹心一缕青丝放(步步娇)。离恨随天老,思君落日长。宁怜绿鬓看无恙,酒不漉葛巾陶元亮,冠不戴故里文丞相。不是他儒心释像,撑个东土纲常,倒藉那西方和尚(江儿水)。莲花香世界,贝叶古文章。跳出个鬼啸鬼号弥天网,且自筑灵台水云乡(侥侥令)。铁铮铮头颅那厢,搰碌碌衣冠这厢,试看取推三瞒两,自吊胆与悬肠,更顿首,且诚惶(园林好)。一朝百万须眉葬,举世里那堪棒喝,任他雪漫毗庐月满床(尾声,治佐名永隆,吴江人)。” 回应 2021-02-05 21:07
-
赵困兽 (困兽犹斗)
十三日,甲寅。晴。拜墓归,道中晤沈治佐,出所作曲相示,犹乙酉秋赠余父子祝发词也。“扑面胡尘,秋风飚。愁发三千丈,难支几夜霜。梦整缨冠,拜手皇上,泪血染枫江。数丹心一缕青丝放(步步娇)。离恨随天老,思君落日长。宁怜绿鬓看无恙,酒不漉葛巾陶元亮,冠不戴故里文丞相。不是他儒心释像,撑个东土纲常,倒藉那西方和尚(江儿水)。莲花香世界,贝叶古文章。跳出个鬼啸鬼号弥天网,且自筑灵台水云乡(侥侥令)。铁铮铮...2021-02-05 21:07
十三日,甲寅。晴。拜墓归,道中晤沈治佐,出所作曲相示,犹乙酉秋赠余父子祝发词也。“扑面胡尘,秋风飚。愁发三千丈,难支几夜霜。梦整缨冠,拜手皇上,泪血染枫江。数丹心一缕青丝放(步步娇)。离恨随天老,思君落日长。宁怜绿鬓看无恙,酒不漉葛巾陶元亮,冠不戴故里文丞相。不是他儒心释像,撑个东土纲常,倒藉那西方和尚(江儿水)。莲花香世界,贝叶古文章。跳出个鬼啸鬼号弥天网,且自筑灵台水云乡(侥侥令)。铁铮铮头颅那厢,搰碌碌衣冠这厢,试看取推三瞒两,自吊胆与悬肠,更顿首,且诚惶(园林好)。一朝百万须眉葬,举世里那堪棒喝,任他雪漫毗庐月满床(尾声,治佐名永隆,吴江人)。” 回应 2021-02-05 21:07
-
赵困兽 (困兽犹斗)
十三日,甲寅。晴。拜墓归,道中晤沈治佐,出所作曲相示,犹乙酉秋赠余父子祝发词也。“扑面胡尘,秋风飚。愁发三千丈,难支几夜霜。梦整缨冠,拜手皇上,泪血染枫江。数丹心一缕青丝放(步步娇)。离恨随天老,思君落日长。宁怜绿鬓看无恙,酒不漉葛巾陶元亮,冠不戴故里文丞相。不是他儒心释像,撑个东土纲常,倒藉那西方和尚(江儿水)。莲花香世界,贝叶古文章。跳出个鬼啸鬼号弥天网,且自筑灵台水云乡(侥侥令)。铁铮铮...2021-02-05 21:07
十三日,甲寅。晴。拜墓归,道中晤沈治佐,出所作曲相示,犹乙酉秋赠余父子祝发词也。“扑面胡尘,秋风飚。愁发三千丈,难支几夜霜。梦整缨冠,拜手皇上,泪血染枫江。数丹心一缕青丝放(步步娇)。离恨随天老,思君落日长。宁怜绿鬓看无恙,酒不漉葛巾陶元亮,冠不戴故里文丞相。不是他儒心释像,撑个东土纲常,倒藉那西方和尚(江儿水)。莲花香世界,贝叶古文章。跳出个鬼啸鬼号弥天网,且自筑灵台水云乡(侥侥令)。铁铮铮头颅那厢,搰碌碌衣冠这厢,试看取推三瞒两,自吊胆与悬肠,更顿首,且诚惶(园林好)。一朝百万须眉葬,举世里那堪棒喝,任他雪漫毗庐月满床(尾声,治佐名永隆,吴江人)。” 回应 2021-02-05 21:0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岳麓书社 (1986年)8.9分 4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甲行日注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海洙 2017-02-03
说起来惭愧,从周作人先生的书里知道这个小册子——很薄,即便后面附录了窃闻、续窃闻、传记,也仍旧很薄,一个下午就可以翻一遍,却不知道书名的意思,读了前言,更加脸红了,书名出自楚辞,“甲之朝吾以行”。楚辞读过的,不止一遍,却一点没有印象。正如周作人先生说的,写作这部书的时候,叶绍袁已经五十六岁,不算8月24日前的背景,日记自1645年8月25日(甲辰)起,到1648年9月25日“丙戌,晴”,终了,几日... 说起来惭愧,从周作人先生的书里知道这个小册子——很薄,即便后面附录了窃闻、续窃闻、传记,也仍旧很薄,一个下午就可以翻一遍,却不知道书名的意思,读了前言,更加脸红了,书名出自楚辞,“甲之朝吾以行”。楚辞读过的,不止一遍,却一点没有印象。正如周作人先生说的,写作这部书的时候,叶绍袁已经五十六岁,不算8月24日前的背景,日记自1645年8月25日(甲辰)起,到1648年9月25日“丙戌,晴”,终了,几日后叶即谢世,所以是不折不扣的晚年文字。日记写漂泊流寓写山河国破写日常交际写听闻感喟,而几乎没有杂质,简洁处悲痛自郁,而又不失文字的风致。自卷六开始,所记就事迹少天气多,如“夜雨至晓”,“浓霜,晴”,“午后阴”,“热,时有小雨”,虽短却也有意思,但或者也是因为作者已逐渐接近死神没有气力了吧。 (展开)
1 有用 藏树 2018-06-26
读到“颜子之乐,自在簟瓢,予不堪忧者,家国殄瘁,岂能忘心”句,简直泪崩!子丧女夭妻死,更加上亡国,岂能不伤哉痛哉!于是“高楼听雨,滴滴声更愁人耳。”“斜月半归,幽光脉脉愁人。”甚至风声、莺语、雁鸣、鸡啼都可能勾起内心的伤痛。作者于离乱之世睹太平景色,倍生感叹;读者于太平之世读离乱之句,亦感慨倍生!叶绍袁精于景物描写,构词巧妙,行文极有风致,如“流云时飞,秋容郁白”、“轻霜藉草,疏烟笼树,人家如画”... 读到“颜子之乐,自在簟瓢,予不堪忧者,家国殄瘁,岂能忘心”句,简直泪崩!子丧女夭妻死,更加上亡国,岂能不伤哉痛哉!于是“高楼听雨,滴滴声更愁人耳。”“斜月半归,幽光脉脉愁人。”甚至风声、莺语、雁鸣、鸡啼都可能勾起内心的伤痛。作者于离乱之世睹太平景色,倍生感叹;读者于太平之世读离乱之句,亦感慨倍生!叶绍袁精于景物描写,构词巧妙,行文极有风致,如“流云时飞,秋容郁白”、“轻霜藉草,疏烟笼树,人家如画”甚至卷六之后大部分只记录天气情况如“忽晴忽雨,宛乎秋景”也保持着一种令人怜惜的诗意,然愈是如此愈觉凄怆。附录中沈宜修《季女琼章传》要胜过叶所作传记。PS:喜欢老版的封面!欲因封面减一星,不忍~ (展开)
0 有用 杜秋筠 2016-03-26
n34
1 有用 金桔希子 2016-08-16
窃以为无论信与不信,人对宗教本身、对自身或他人的宗教行为都应有诚意。所以士大夫逃禅这件事让我觉得很尴尬,不评。作者是难得的修辞大师,但语言不够洗练,几篇小传用笔平庸,情绪架空,比之日记体几无甚可取。有意思的是见到了《甄嬛传》里的宜修、《十八春》里的叔惠一类名字,还有《同学少年都不贱》、《烟锁重楼》书名也似乎寻得了出处。
0 有用 万守四 2020-04-06
天下兴亡之际,藏身山野,不胜悲哀。作者夫人沈宜修所作《季女琼章传》,尤为悲哀。
0 有用 叶疏篁 2020-10-16
算是晚明小品,这本是作者的日记。“同休文、倕过吼庵。坐匪石北窗下,初旭煮笋,听流莺语。莺甚多,笋甚美。”“西风片片吹,雨敲纸窗,但听松涛声,在屋顶上,如千斛蟹汤湔沸,羁怀旅况,一往而深。”“夜沽村酒甚浊,不能强饮;一灯青荧,勉尔为卧,几欲如许伯之哭。”
0 有用 伊卡洛斯 2020-06-01
比较典型的小品文
0 有用 plasticmoon 2020-05-23
天天担心他们没东西吃,又担心年轻一辈的病况…太惨了… 出家隐入山中,到了第二年第三年,有熟人好友陆续被害,尤其有几位是在前一年还互相往来,坐在一起饮酒作诗,朝代更替的时代背景太残酷了。整体的基调都是沉郁,虽然不时有书写优美的景致,但点点滴滴渗透出来的都是国破家亡的凄苦。 最后一篇沈宜修写的亡女悼文太动人了,回忆起女儿生活的日常和一言一笑,不禁感慨这就是母爱。太哀婉深沉了。
0 有用 万守四 2020-04-06
天下兴亡之际,藏身山野,不胜悲哀。作者夫人沈宜修所作《季女琼章传》,尤为悲哀。
0 有用 昭隐 2020-03-02
“十三日,辛酉。……横枝瘦影,临窗亦尽开矣。追忆八月雨夜,恍如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