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Un été avec Proust
译者: 徐和瑾
出版年: 2017-3
页数: 336
定价: 45.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4761833
内容简介 · · · · · ·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划时代巨著,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尤利西斯》并称意识流小说的巅峰。这部小说以清新灵动的独特艺术风格,借助超越时空的潜在意识,使逝去的时光在他笔下重现,从中抒发对故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
安德烈·莫洛亚曾说过:“普鲁斯特简单的、个别的和地区性的叙述引起全世界的热情,这既是人间最美的事情,也是最公平的现象。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
《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是八位学者阅读普鲁斯特小说的心得体会,分为“时间”“人物”“社交界”“爱情”“想象的事物”“地方”“普鲁斯特和哲学家”“艺术”八个章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并附有《追忆似水年华》梗概和精彩片段,绝对是送给普鲁斯特爱好者的一道大餐。
作者简介 · · · · · ·
译者徐和瑾(1940—2015),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著名翻译家,著名普鲁斯特研究专家。他的译著有《交际花盛衰记》《娜娜》《长夜行》《梵蒂冈地窖》等。编有《新法汉小词典》《大辞海·外国文学卷》《实用法语信函》等。从2004年起,徐和瑾先生致力于以一人之力,重译法国文学的高峰——《追忆似水年华》,在因病去世之前,已经完成了四卷半。
目录 · · · · · ·
引言 劳拉 · 马基
时间 安托万 · 孔帕尼翁
读者肖像
漫长的时间
迷宫般的时间
失去的时间
找回的时间
人物 让—伊夫 · 塔迪埃
读者肖像
母亲的形象
夏尔 · 斯万
夏吕斯男爵
阿尔贝蒂娜
普鲁斯特及其社交界 热罗姆 · 普里厄尔
普鲁斯特是社交界的专栏作家
普鲁斯特是社交界人士的评论家
普鲁斯特隐藏的一面
爱情 尼古拉 · 格里马尔蒂
读者肖像
欲望
等待
嫉妒
幻觉
想象的事物 朱丽娅 · 克里斯特娃
读者肖像
写出感觉
目光
睡眠和梦
普鲁斯特是现代作家
地方 米歇尔 · 埃尔曼
作者肖像
贡布雷
巴尔贝克
巴黎
威尼斯
普鲁斯特和哲学家 拉法埃尔 · 昂托旺
读者肖像
普鲁斯特和蒙田
普鲁斯特和叔本华
普鲁斯特和尼采
普鲁斯特和加缪
艺术 阿德里安 · 格茨
读者肖像
音乐
绘画
写作
阅读
附录一 《追忆似水年华》梗概
附录二 《追忆似水年华》精彩片段
· · · · · · (收起)
"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试读 · · · · · ·
本书是八位学者阅读普鲁斯特小说的心得体会。《追忆似水年华》?长!法文本全书将近三千页。但普鲁斯特有必要写得这样长,因为他想要表明,时间如何在我们一生中逝去,时间如何改变我们,而我们又如何能把时间留住。另外,如果你喜欢,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就会显得很短,法国作家让 • 科克托就是这样说的。为本书撰文的第一位学者是法兰西公学教授安托万 • 孔帕尼翁,他首先来解决读...
喜欢读"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的人也喜欢 · · · · · ·
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 更多书评 4篇
-
“跟马赛尔·普鲁斯特同时代的人都想知道,《追忆》中是否有‘钥匙’。但普鲁斯特认为,这样阅读极其肤浅,即使他自己也曾这样去读其他作家的作品。在他看来,这样可能败坏读者对小说的艺术可能会产生的兴趣。因此他否定曾从人物的原型吸取灵感…” 如果在阅读时花费大量精力在寻找人物原型的蛛丝马迹,认为可以凭此来活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其实是不现实的,普鲁斯特对此的描述是“极其肤浅”。 而现在红学的研究很多都是在这样“...
2017-07-23 20:23 2人喜欢
“跟马赛尔·普鲁斯特同时代的人都想知道,《追忆》中是否有‘钥匙’。但普鲁斯特认为,这样阅读极其肤浅,即使他自己也曾这样去读其他作家的作品。在他看来,这样可能败坏读者对小说的艺术可能会产生的兴趣。因此他否定曾从人物的原型吸取灵感…”
如果在阅读时花费大量精力在寻找人物原型的蛛丝马迹,认为可以凭此来活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其实是不现实的,普鲁斯特对此的描述是“极其肤浅”。
而现在红学的研究很多都是在这样“肤浅”的阶段,很多读者包括红学家穷其一生都在寻觅书中人物的原型,比如由此衍生出的“秦学”“曹学”。把这当做兴趣爱好无可厚非,但是要冠以研究之名实在牵强。既然要依据人物原型来理解艺术人物,就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人物上,而非怀着八卦心情去窥视曹雪芹先生本人本就晦暗不明的真实生活。因为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曹雪芹先生的原本意思是什么,也永远不可能精确取证人物原型的对应关系。暂且形成结论的那些,也只不过是以读者自身的视角出发进行的又一次的艺术构造,并且这种艺术构造更加偏离轨道。因此如果是做研究,还是要专注于书的本身,钻研艺术形象本身的深意,而非做些无用的,旁门左道的苦功。
回应 2017-07-23 20:23 -
-
我有疲倦和惊恐的感觉,是因为感到这段如此漫长的时间,不仅毫无间断地全被我体验、思考和分泌出来,感到这时间是我的一生,是我自己,但还感到我时刻都使这时间跟我保持联系,让它在我处于它令人眩晕的顶峰时支持我,感到我不移动它就无法动弹,而我跟它在一起就能活动。我听到贡布雷花园门铃声的那个日子,是如此遥远,却又在我的内心之中,这是在这个巨大的维度中的一个基准点,但我却不知道自己有这个维度。我眩晕地看到,...
2018-03-27 10:38
-
无论何时,我们在审视自己的心灵时,虽说对其财富有众多的结论,我们的整个心灵只有一种近于虚构的价值,因为有时缺少一些财富,有时缺少另一些财富,而这些却是实有的财富,就像想象的财富那样,而对我来说,一方面是盖尔芒特家族的古老姓氏,另一方面是对我外婆的真实回忆,这后一种财富要重要的多。因为记忆的紊乱跟心灵的间歇有关。
2018-03-27 10:26
-
无论何时,我们在审视自己的心灵时,虽说对其财富有众多的结论,我们的整个心灵只有一种近于虚构的价值,因为有时缺少一些财富,有时缺少另一些财富,而这些却是实有的财富,就像想象的财富那样,而对我来说,一方面是盖尔芒特家族的古老姓氏,另一方面是对我外婆的真实回忆,这后一种财富要重要的多。因为记忆的紊乱跟心灵的间歇有关。
2018-03-27 10:26
-
-
我有疲倦和惊恐的感觉,是因为感到这段如此漫长的时间,不仅毫无间断地全被我体验、思考和分泌出来,感到这时间是我的一生,是我自己,但还感到我时刻都使这时间跟我保持联系,让它在我处于它令人眩晕的顶峰时支持我,感到我不移动它就无法动弹,而我跟它在一起就能活动。我听到贡布雷花园门铃声的那个日子,是如此遥远,却又在我的内心之中,这是在这个巨大的维度中的一个基准点,但我却不知道自己有这个维度。我眩晕地看到,...
2018-03-27 10:38
-
无论何时,我们在审视自己的心灵时,虽说对其财富有众多的结论,我们的整个心灵只有一种近于虚构的价值,因为有时缺少一些财富,有时缺少另一些财富,而这些却是实有的财富,就像想象的财富那样,而对我来说,一方面是盖尔芒特家族的古老姓氏,另一方面是对我外婆的真实回忆,这后一种财富要重要的多。因为记忆的紊乱跟心灵的间歇有关。
2018-03-27 10:26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Des Equateurs (2014)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普鲁斯特及相关 (如雨乃可乐)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雾岛夜随)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2017年购书目录 (思郁)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的评论:
feed: rss 2.0
18 有用 桃花石上书生 2017-03-13
薄荷绿在网上看不讨巧,现实中却是悦目可人。封面那个钟楼是普鲁斯特自己的画!小小一本无压力,深入浅出,金句满满,仿佛几个亲切聪明的朋友围坐夜谈。你会一直想“真有道理!”“我算是懂得《追忆似水年华》了!”书这周出厂。春天正是读书好辰光!
2 有用 译林出版社 2017-07-21
大热的天气里,与草绿色的普鲁斯特共度夏日……噢,不……是假日!
2 有用 阿杨 2018-12-05
写论文间隙于图书馆闲逛偶得。内容还行,尤其前两章的解读,与其说精彩,不如说与我看法相似。但快看完时,觉得这类评论对于作为普鲁斯特读者的我来说,是没有必要的。看追忆,好似与作者二人间的窃窃私语,是极为私人的体验。更何况,追忆最大的意义,正在于其内容的“无意义”。因此,任何多余的阐述,都是一种累赘。
1 有用 阿伽墨得 2017-06-29
批评的话留给别人讲吧,让我小小沉醉一下 (p224贝戈特错为见戈特)
1 有用 vivi 2017-12-22
3.5 每个人的普鲁斯特。整本书的编排也很用心,时间、人物、爱情……哲学、艺术,最后一篇说的普鲁斯特和他的读者,追忆这么长,最终读者读到的还是自己。明年真的要重读了。
0 有用 暂时改个名 2020-12-27
很高兴与普鲁斯特共度圣诞节和周末。
0 有用 alain.proust 2020-12-03
巨著切片,文学零嘴,仅供开胃,不可贪吃。
0 有用 小朱优作 2020-11-11
与时光相处
0 有用 SR么么哒 2020-11-10
8位名家从不同角度解读《追忆似水年华》,确实成功让人感受到原著的魅力。原文似乎是广播节目稿件,还是挺好读的。
0 有用 小岛 2020-08-28
@2017-06-26 16: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