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更像是一种探讨形式,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是尚未被科学所深入研究的领域,因而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和猜想。其核心讨论的主题是“人类社会的一切是受遗传的影响多还是文化的影响多”、“人类的心灵、意识是否有生物学或物质性基础”。遗传奠定了人的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甚至是心灵活动的物质基础,进而影响人类的文化。我觉得威尔逊在这里少谈了一个因素,或者说对此着墨不够,就是自然环境对人的行为和文化的影响也非常强烈,这是人类学的一种认识。
我觉得威尔逊的观点大概率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生物学基础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但具体大到何种程度,如何产生影响,我们对此所知甚少。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之类的哲学家对人性的总结来自于社会生活的观察,这种观察无疑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意识,并且人类既不是完全自私也不是完全利他的生物,而是两种特征都具备,这让早期的哲学家们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仿佛是在迷雾中前行,始终找不到那个最核心的基础,即“一切从何而来”。对于人文学科来说,他们面对人性,更多的时候也只能是赞扬、哀叹、无可奈何。
共分为八个章节,讨论了不同的内容。
第一章:困境
困境1: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物种所具有的目的不得凌驾于各自遗传史所确立的各项规则
困境2:人类生来就有的抑制性潜意识和动机存在于大脑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对我们的伦理前提产生深刻影响。要想自己掌控命运,就要摆脱基于生物本性的自动控制。生物学科和社会学科必将不断融合并相互促进。
第二章:遗传
核心:人类的社会行为是否由遗传而来?
人类并不独特,人类中心论极度有害
是环境还是遗传塑造了人的社会行为?
第三章:发育
核心:人类的发育过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
第四章:形成
核心:人类社会虽然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但那些最基础的行为和特征都是类似和相通的,并无差别
第五章:攻击
核心:人类的攻击性是天生和遗传的。人类有为攻击性制造文化机制的先天倾向,这种文化机制将有意识的心灵与基因所设定的原始生物过程分离开来。文化决定了攻击的具体形式,并将所有部落成员遵循该攻击形式的行为神圣化。
第六章:性
核心:借助进化论的新进展可以更精确地定义人类的性行为。以及两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有遗传性限制的原因。社会中对性行为的各种态度和看法是一种纯粹的文化特征,还是有其生物学基础。
第七章:利他行为
核心:基因提供了利他行为的情绪基础,人类文化塑造了它的表现形式。人类是非常精于算计的,我们可以从自私演化出利他与合作,将自利的目的包裹在利他的外衣之中,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但在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里有程度差异,若不如此,这个社会早已崩溃。我们应该对人性的这种演化结果感到庆幸。
第八章:宗教
核心:宗教活动同样具有遗传性基础,受到了人的生物性的影响。科学正在变成新的宗教。宗教对人的社会生活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第九章:希望
核心:藉由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宗教,这将会形成对宗教的根本性的威胁。
这个版本的翻译不太行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