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叉的想象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XD 2016-11-06 10:58:40

    迷妹到达战场

  • 6 砂丁 2016-06-22 23:07:56

    在得到签名本之前作为迷弟已经从容浏览完一遍。

  • 4 ByChristy 2016-04-04 10:08:55

    不是那种思想火花式的各种双引号套着的观点罗列,而是展开了几乎无懈可击的绵密推理。浮躁如我,不知道啥时候才能修炼出这种节奏感。尤其喜欢《表达即挣扎》《从“重言”到发现》两篇。

  • 3 咸鹅 2018-06-01 16:09:10

    早已读完,补标一下。冷霜师的研究如其人,史料扎实,论证严谨,无论是现代文学研究,还是当代诗歌批评,又或是学术书评,都堪称典范。

  • 0 琴酒 2019-05-02 12:42:07

    同题那篇写林庚的很有趣,但还是觉得没能说清楚。文言/白话,旧诗/新诗,格律/自由,自由/自然种种,但对“何为新诗”的感觉,没能讲破。

  • 0 雪深蓝 2017-10-08 22:00:36

    关于郑敏“为什么现代汉语诗歌没有出现国际公认的作品”的重要论题,作者拿现代/传统的互文性举例,意图拆掉两者间继承关系,却仅止于证明前者的合法性。至于黄灿然所说的现代汉语诗人在传统面前承受巨大焦虑,也只能作为论题表征而非解释,局限在诗歌而非更广阔文化语境下谈这个问题,不可能有答案。

  • 0 少女标本 2017-12-17 14:34:31

    论《野草》的题目也是对批评何为的解答一种——可以与幸存即见证互文的——表达即挣扎。

  • 0 午言 2017-04-18 16:19:06

    最近重读,仍觉得极好。冷霜的叙述姿态和语言感觉是我最喜欢的一类。

  • 0 那颗晴空 2018-07-31 23:59:16

    补记。四星半。应该说如果冷霜有幸能更早几年就读北大,这部诗学著作还会更好。有关更早时期诗歌语焉不详的地方会说的更清楚,也更能直观地亲历当时诗坛的氛围。

  • 0 且渡河去 2022-10-31 21:16:05 江苏

    发现学界有关《野草》研究的各种好文章真的是越看让人沉迷。 不少文章的最初期刊版本和收录版本的区别值得细品。

  • 0 aurau 2023-03-20 14:17:51 北京

    张枣、王敖(2023.3)

  • 0 眼睛 2017-08-06 13:23:59

    牛逼的人都是诗与批评比翼双飞的人

  • 0 野野 2017-05-18 19:34:43

    很多来自冷霜师的启发!

  • 0 Cora 2019-05-10 22:33:05

    我不喜欢思想史,不喜欢政治和过度解释。

  • 0 刘川 2018-11-19 09:06:01

    评鲁迅、张枣的很好

  • 0 羑碧钥·善逝 2019-01-08 18:35:48

    迂腐之气跃然纸上,所关注的问题尽是二流乃至三流的问题。视野、格局一塌糊涂。尤以第一辑最为难看。

  • 0 滑铲大师 2021-05-10 21:32:23

    讲《野草》和《镜中》,尚未超出张枣自己的讲义和诗论范畴。细读萧开愚很受启发,学院的文本细读功底感受到了。讲王敖的即兴爵士可惜了,浅尝辄止,未能更进一步探明音乐和现代诗的操作关系。其他选题兴趣一般,浏览算过。

  • 0 非虛構 2017-05-15 15:40:21

    历史与社会现象至少部分是在一种叙述内形构完成的,一定意义上,不存在处于话语之外的历史。断裂、转折抑或遗忘的历史并未消失,而是“褶皱”在了既有的历史叙述话语之中,将这些扭结着张力的“褶皱”摊开,历史生长、变迁的依据方得以显现,由此,话语的“褶皱”实际上对应并展示着历史的“褶皱”。

  • 0 晏清 2024-05-01 10:22:14 北京

    单纯对诗的文本细读两篇在给定篇幅内论说比较充分。而前面两辑则因涉及更泛意义上的诗论以及文学、思想史的讨论,虽然好几个切入点都很有趣,但限于篇幅,给人浅尝辄止、不够过瘾感。于我而言,第一篇文章和同题文章最让我想进一步了解:废名论“性善”“天理人欲”,林庚之格律诗乃其追求自然诗形式之实验,而非“拿白话写古诗”。关于一些诗人受艾略特论传统影响下所论传统的内容也让人觉得可以再展开讨论。第三辑后几篇感觉最单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