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过去200多年的时间,我们一直生活在西方制造的世界中,生活在一个“西方”概念等同于“现代”概念的时代里。然而21世纪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随着非西方国家力量的迅速兴起,西方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一国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也将不再以效仿西方模式为主。中国将成为全球竞技场上的核心角色,并主导世界秩序的重新构建。
马丁·雅克认为,从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来看,中国绝不会变成一个西方式社会,它将保持高度鲜明的中国特色。国家规模和国民精神的大陆性,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数量,以及该国的民族特性、态度和价值观,都使中国将以非西方化的“文明国家”方式影响着世界,而其惊人的发展速度也标志着西方的“民族国家”在全球主导地位的终结。
这部极富远见的原创著作,首次从包括文化传播、民族性、社会生活、语言形成、传统价值观念等更为深层面上解释了中国作为全球性力量到来的意义。以西方学者的...
过去200多年的时间,我们一直生活在西方制造的世界中,生活在一个“西方”概念等同于“现代”概念的时代里。然而21世纪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随着非西方国家力量的迅速兴起,西方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一国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也将不再以效仿西方模式为主。中国将成为全球竞技场上的核心角色,并主导世界秩序的重新构建。
马丁·雅克认为,从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来看,中国绝不会变成一个西方式社会,它将保持高度鲜明的中国特色。国家规模和国民精神的大陆性,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数量,以及该国的民族特性、态度和价值观,都使中国将以非西方化的“文明国家”方式影响着世界,而其惊人的发展速度也标志着西方的“民族国家”在全球主导地位的终结。
这部极富远见的原创著作,首次从包括文化传播、民族性、社会生活、语言形成、传统价值观念等更为深层面上解释了中国作为全球性力量到来的意义。以西方学者的深邃且客观的目光重新审视了现代中国和世界秩序。
作者简介 · · · · · ·
马丁·雅克,学贯中西的英国著名学者,拥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IDEAS的高级客座研究员,剑桥大学政治学与国际问题系高级研究员,同时还是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曾在京都立命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是英国智库Demos的创始人之一。雅克亦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历,曾为《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以及《独立报》副主编,为BBC撰写稿件并多次主持电视节目。其文章还经常在《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目前他在英国《卫报》及中国的《财经》、《南方周末》上都设有专栏,专门探讨中国问题。
目录 · · · · · ·
前 言 中国:正在改变世界
第一部分 西方世界的终结
第1章 西方的兴起
是先决条件还是特征?
欧洲例外论
欧洲的优势
美国的崛起
第2章 日本:现代国家但非西方国家
日本从哪里来?
明治维新
历史的传承
转向西方
第3章 中国:动荡的历史与翻天覆地的变化
辉煌的历史
中国人眼中的“国家”
内忧外患
1949年之后
经济腾飞
第4章 中国与西方:相互融合,还是相互竞争?
东亚现代性的兴起
转变的速度
如何界定现代性
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西方化有多深
本土的现代性
现代性竞争
第二部分 中国世纪的来临
第5章 中国:超级经济大国
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
人口老化
环境的两难困境
低科技还是高科技?
中国模式
规模效应
中国的全球经济影响力
第6章 文明国家
中国—一种文明
中国—一片大陆
中国政治的本质
中国与民主
共产党的领导
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中国
第7章 大国心态:中国人在想什么
从多样性到同一性
从天下到民族国家
中国人与种族问题
海外华人
中国如何对待差异
第8章 中国与周边国家:愈加紧密,还是错综复杂?
中国重回舞台中央
瞬息万变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台湾—容不得讨价还价
日本—很受伤
美国—一头“巨象”
第9章 中国:正在崛起的世界强国
拉美
非洲
中东和伊朗
俄罗斯
印度和南亚
欧洲
崛起的大国和衰落的大国
冲突的加剧
国际体系的未来
第10章 当中国引领世界
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作为新全球之都的北京
文明国家的兴起
朝贡体系再现
数字的意义
中国的种族秩序
中华联邦?
全球经济引擎
一种全新的资本主义形态
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如何作为
全新的政治一极
价值观之争
新兴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兴起
你会说汉语吗?
中国大学的崛起
作为软实力的中国文化
北京奥运会
中餐和中医
西方的没落
结 语 界定中国的八大特性
后 记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开始
附 录 海外华人
· · · · · · (收起)
喜欢读"大国雄心"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大国雄心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大国雄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当中国统治世界》作者马丁·雅克专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不一样的大国 第一财经日报:你这本书的书名很醒目——《当中国统治世界》,有人说你在奉承中国,也有人说你是想“捧杀”中国,你写这本书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雅克:首先,对这本书的书名不应仅仅按照字面上来理解,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真的“统治”世界,历史上... (展开)
书好坏不在材质,在于内涵
> 更多书评 58篇
-
亿黎加 (期待砰然心动)
P179:中国人一直很重视对孩子技能的培养,而西方人则更看重孩子的开放性和创造力。因此,中国儿童和西方儿童相比,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掌握了较高技能,比如在音乐等艺术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许是中国人使用表意文字的结果,要记住好几千个汉字,还得能完美地组词造句。 P180:所谓的中国文化,是指构成、渗透于中国社会之中的社会关系、习俗、价值观、规范、机制的总称。 P194:1860年,大部分美国白人男性都已拥有了选...2019-09-26 22:13
P179:中国人一直很重视对孩子技能的培养,而西方人则更看重孩子的开放性和创造力。因此,中国儿童和西方儿童相比,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掌握了较高技能,比如在音乐等艺术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许是中国人使用表意文字的结果,要记住好几千个汉字,还得能完美地组词造句。
P180:所谓的中国文化,是指构成、渗透于中国社会之中的社会关系、习俗、价值观、规范、机制的总称。
P194:1860年,大部分美国白人男性都已拥有了选举权,但绝大多数黑人实际上都没有。美国黑人直到1965年才获得选举权,而美国女性赢得选举权则是在1920年。这也就是说,在美国经济的腾飞时期,只有一少部分人才有选举权。
回应 2019-09-26 22:13 -
亿黎加 (期待砰然心动)
摘抄:日本的习俗不仅要求人们尊重等级制度,而且还包括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责任体系,也就是所谓的“义”。日本存在两种类型的“义”:一种是“义务”,是无限的、终身的,例如对自己的父母就要有“义务”;另一种则是“情义”,是有限的。这些“义”构成了日本社会的核心,日本的“德”是从是否有“义”的角度来判断的,而西方社会的“德”则通常用金钱来衡量。如果一个人没有“义”,就会产生一种羞耻感。从广义上讲,文化可以...2019-08-25 22:33
摘抄:日本的习俗不仅要求人们尊重等级制度,而且还包括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责任体系,也就是所谓的“义”。日本存在两种类型的“义”:一种是“义务”,是无限的、终身的,例如对自己的父母就要有“义务”;另一种则是“情义”,是有限的。这些“义”构成了日本社会的核心,日本的“德”是从是否有“义”的角度来判断的,而西方社会的“德”则通常用金钱来衡量。如果一个人没有“义”,就会产生一种羞耻感。从广义上讲,文化可以划分为原罪文化(如基督教衍生出来的西方文化)和原耻文化。原罪文化源于“原罪”的观念,认为人生来都是有罪的。而原耻文化是通过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审视自我,从而进行自我约束的产物。日本社会深深根植于原耻文化:与一个人自己的良知相比,他如何被别人评价,才是最为重要的。
回应 2019-08-25 22:33 -
亿黎加 (期待砰然心动)
摘抄:尽管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几乎与世隔绝,但纵观历史,在关键的时间点,日本对于外国的影响总是能展示出开放性,早在公元5~6世纪,处理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时就是如此。在必要的时候愿意借鉴国外的经验,正是日本社会的能力之一。对于外部的理念,日本没有全盘照搬,而是在借鉴的同时力图保持日本的本质特征,即传统习俗、体制和价值观。2019-08-25 22:20
-
这一章的目的是想将西方在文化方面的特征与现代化的特征区分开来。作者想说其实现代化最先诞生于西方是有其偶然性的,同时期的中国和日本实际上也具有现代化的土壤,只是被具有先发优势的西方打破了原有的发展方式。文中提到了古希腊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这二者曾被认为奠定了西方现代化的基础,使“现代化发端于欧洲”具有了一定的必然性。作者对这种观点表示反对。但我奇怪作者为什么不提数学和科学技术在这其中起到的作用呢...
2019-07-21 17:44
这一章的目的是想将西方在文化方面的特征与现代化的特征区分开来。作者想说其实现代化最先诞生于西方是有其偶然性的,同时期的中国和日本实际上也具有现代化的土壤,只是被具有先发优势的西方打破了原有的发展方式。文中提到了古希腊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这二者曾被认为奠定了西方现代化的基础,使“现代化发端于欧洲”具有了一定的必然性。作者对这种观点表示反对。但我奇怪作者为什么不提数学和科学技术在这其中起到的作用呢?这个也很关键吧。不知道后文会不会有具体说明。作者说在1800前后,中国和日本在纺织农业水利等领域都拥有领先世界的技术,相比而言,西方发明了蒸汽机,各有所长。但这二者的区别我感觉并不仅仅是你发展了技术甲我发展了技术乙的区别吧,中国可没人把天体的运行统一到一个简单的公式里,也没人站在皇城之巅,往下扔两个不一样重的小球。
回应 2019-07-21 17:44 -
亿黎加 (期待砰然心动)
摘抄:日本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国家,迅速建立起一系列全新的机制。日本派出特使和代表团到欧洲乃至美国,研究到底应该学习什么、借鉴什么、吸收什么。相关工作十分系统化,其目的在于明确哪些国家能在特定领域能提供最多、最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日本1873年引入的教育体系,就是以法国的学区制为模板。其海军的建设师从英国,陆军的建设则先后借鉴了法国和德国的经验。铁路系统是以英国为范本,大学的创设则...2019-08-25 22:04
摘抄:日本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国家,迅速建立起一系列全新的机制。日本派出特使和代表团到欧洲乃至美国,研究到底应该学习什么、借鉴什么、吸收什么。相关工作十分系统化,其目的在于明确哪些国家能在特定领域能提供最多、最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日本1873年引入的教育体系,就是以法国的学区制为模板。其海军的建设师从英国,陆军的建设则先后借鉴了法国和德国的经验。铁路系统是以英国为范本,大学的创设则是效仿美国而成。1871~1876年间,大约有300余名欧洲专家被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邀请到日本,协助日本进行相关领域建设的规划与实施。其结果便是外国经验,以颇具日本特色的方式,开始不知不觉地融入日本民族特性之中。
回应 2019-08-25 22:04
-
亿黎加 (期待砰然心动)
P179:中国人一直很重视对孩子技能的培养,而西方人则更看重孩子的开放性和创造力。因此,中国儿童和西方儿童相比,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掌握了较高技能,比如在音乐等艺术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许是中国人使用表意文字的结果,要记住好几千个汉字,还得能完美地组词造句。 P180:所谓的中国文化,是指构成、渗透于中国社会之中的社会关系、习俗、价值观、规范、机制的总称。 P194:1860年,大部分美国白人男性都已拥有了选...2019-09-26 22:13
P179:中国人一直很重视对孩子技能的培养,而西方人则更看重孩子的开放性和创造力。因此,中国儿童和西方儿童相比,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掌握了较高技能,比如在音乐等艺术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许是中国人使用表意文字的结果,要记住好几千个汉字,还得能完美地组词造句。
P180:所谓的中国文化,是指构成、渗透于中国社会之中的社会关系、习俗、价值观、规范、机制的总称。
P194:1860年,大部分美国白人男性都已拥有了选举权,但绝大多数黑人实际上都没有。美国黑人直到1965年才获得选举权,而美国女性赢得选举权则是在1920年。这也就是说,在美国经济的腾飞时期,只有一少部分人才有选举权。
回应 2019-09-26 22:13 -
亿黎加 (期待砰然心动)
摘抄:日本的习俗不仅要求人们尊重等级制度,而且还包括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责任体系,也就是所谓的“义”。日本存在两种类型的“义”:一种是“义务”,是无限的、终身的,例如对自己的父母就要有“义务”;另一种则是“情义”,是有限的。这些“义”构成了日本社会的核心,日本的“德”是从是否有“义”的角度来判断的,而西方社会的“德”则通常用金钱来衡量。如果一个人没有“义”,就会产生一种羞耻感。从广义上讲,文化可以...2019-08-25 22:33
摘抄:日本的习俗不仅要求人们尊重等级制度,而且还包括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责任体系,也就是所谓的“义”。日本存在两种类型的“义”:一种是“义务”,是无限的、终身的,例如对自己的父母就要有“义务”;另一种则是“情义”,是有限的。这些“义”构成了日本社会的核心,日本的“德”是从是否有“义”的角度来判断的,而西方社会的“德”则通常用金钱来衡量。如果一个人没有“义”,就会产生一种羞耻感。从广义上讲,文化可以划分为原罪文化(如基督教衍生出来的西方文化)和原耻文化。原罪文化源于“原罪”的观念,认为人生来都是有罪的。而原耻文化是通过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审视自我,从而进行自我约束的产物。日本社会深深根植于原耻文化:与一个人自己的良知相比,他如何被别人评价,才是最为重要的。
回应 2019-08-25 22:33 -
亿黎加 (期待砰然心动)
摘抄:尽管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几乎与世隔绝,但纵观历史,在关键的时间点,日本对于外国的影响总是能展示出开放性,早在公元5~6世纪,处理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时就是如此。在必要的时候愿意借鉴国外的经验,正是日本社会的能力之一。对于外部的理念,日本没有全盘照搬,而是在借鉴的同时力图保持日本的本质特征,即传统习俗、体制和价值观。2019-08-25 22:20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中信出版社 (2010)7.1分 1062人读过
-
Penguin Press (2009)7.6分 112人读过
-
Allen Lane (2009)8.0分 21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2012)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大国雄心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James Mcavoy 2016-05-31
红彤彤赤忱忱的马丁·雅克。
2 有用 暗夜里的小屁孩 2017-12-18
挺无聊的。。没什么干活。。全书总结就是“脱亚入欧”向为文化自豪而转化
2 有用 一笑懸命 2019-11-17
在预期中国崛起挑战甚至超越美国的大前提下,表达了中国作为文明国家,在未来用“朝贡模式”影响世界局势的可能性。在整体上从宏观角度赞许中国政府及其主导的经济改革的成功,在中国仍需努力发展的领域闭口不提。而这些被忽视的领域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并为之奋斗的。
8 有用 ayuhaha 2016-05-31
翻译不错,观点也有些意思,虽是外国人看中国,却给人“哇,原来是这么回事”的感觉。
3 有用 木本 2017-09-01
Robert推荐的,老头对中国的向往可见一斑。全书主要论点是,现代性的模式不止一种,“文明”和“政治”、“经济”等应该置于一样重要的地位,用以理解一个国度。后者亨廷顿早就强调过了。作者试图跳出自身窠臼的努力很感人,但可惜很多数据、结论都不扎实,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投机性。
0 有用 至繁归于至简 2021-03-04
先说说缺点,有些罗嗦了,一个观点反反复复在书中会出现好多遍。再说优点,之前还从未读过外国人视角看中国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从另一个方面了解了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审视自己国家新的观点,增加了理解事物的角度。外国人能有这种想法,不容易。
0 有用 白桃沁乌龙 2021-03-03
很多看法角度没想过,很外部的角度。作者对中国的评判无法全部肯定,因为很多内里消极的东西他的感受肯定不深。现在国家处于新生力量朝阳阶段,很多事情还要看看再说。
0 有用 味噌和你呀 2021-03-01
作为一个西方人 一个英国人 这个程度的理解中国甚至文化我觉得真的不错了 对中国的历史 归属 领土 纷争都能理解到 特别是民主 言论自由 我很期待一个作者描述的未来世界 ps.序真的非常精彩
0 有用 烟台钟汉良 2021-02-24
20年最爱的书居然也没标记
0 有用 束棒与大爹 2021-02-09
飞碟,你🐴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