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柠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废名、张爱玲、施蛰存研究
出版年: 2015-6-1
页数: 237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ISBN: 9787532949779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废名、张爱玲、施蛰存研究
出版年: 2015-6-1
页数: 237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ISBN: 9787532949779
1 有用 背腩 2019-11-10
废名的“不适”,张爱玲的“局外人”“传奇”,施蛰存的“惊奇”。 🍋不是某个作家研究者式的列数某人种种,而是以既成的审美感受与洞察力将他们归位。这就是他说的有了审美与理解力之后可以阅读研究任何作品。 就像是一个走遍了世界的人,最值得夸耀的不是对某个点多么熟悉,而是能将世上的每个点都纳入自己建立的坐标系中。
0 有用 77477 2020-02-19
[cp]#19##我有一个动物头#很见功底的一本书,三个长篇论文,感觉都没有展开说,展开来研究,可能更有读头~ [/cp]
0 有用 一起睡觉 2020-05-12
废名早期经营的乡土世界,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小桥流水人家”“风烟俱净”式的独立理想国,伴随创作的深入,思想观念的变化,废名越来越敢于正视乡土社会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以及“生离死别”的无常话题,救赎之道是佛教思想和禅宗,人与自然本是一体,人来自自然,最终归于自然,以辩证的眼光消解哀愁,“莫须有先生”一系列小说的发表标明了废名由“出世”到“入世”的倾向,小说具有了浓厚的说教色彩,废名有关社会问题的... 废名早期经营的乡土世界,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小桥流水人家”“风烟俱净”式的独立理想国,伴随创作的深入,思想观念的变化,废名越来越敢于正视乡土社会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以及“生离死别”的无常话题,救赎之道是佛教思想和禅宗,人与自然本是一体,人来自自然,最终归于自然,以辩证的眼光消解哀愁,“莫须有先生”一系列小说的发表标明了废名由“出世”到“入世”的倾向,小说具有了浓厚的说教色彩,废名有关社会问题的改良方法都夹在事件的评论间。偌大的文学史放不下一个张爱玲,根本原因在于对张爱玲的定位混沌茫然,张爱玲的小说符合周作人《人的文学》提出来的“普通人的生活”那一面,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是没走出社会,家庭容不下的“局外人”。施蛰存小说中的人物对城市的体验是“惊奇感受”的唤醒,施蛰存是善于表现“情欲”的大师。 (展开)
0 有用 Waldeinsamkeit 2020-10-12
才气+积淀,但有时生硬
0 有用 丁小龙 2019-11-22
启发性的批评文本。
0 有用 NineAu 2021-02-09
学理与灵动,旁逸斜出
0 有用 Waldeinsamkeit 2020-10-12
才气+积淀,但有时生硬
0 有用 一起睡觉 2020-05-12
废名早期经营的乡土世界,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小桥流水人家”“风烟俱净”式的独立理想国,伴随创作的深入,思想观念的变化,废名越来越敢于正视乡土社会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以及“生离死别”的无常话题,救赎之道是佛教思想和禅宗,人与自然本是一体,人来自自然,最终归于自然,以辩证的眼光消解哀愁,“莫须有先生”一系列小说的发表标明了废名由“出世”到“入世”的倾向,小说具有了浓厚的说教色彩,废名有关社会问题的... 废名早期经营的乡土世界,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小桥流水人家”“风烟俱净”式的独立理想国,伴随创作的深入,思想观念的变化,废名越来越敢于正视乡土社会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以及“生离死别”的无常话题,救赎之道是佛教思想和禅宗,人与自然本是一体,人来自自然,最终归于自然,以辩证的眼光消解哀愁,“莫须有先生”一系列小说的发表标明了废名由“出世”到“入世”的倾向,小说具有了浓厚的说教色彩,废名有关社会问题的改良方法都夹在事件的评论间。偌大的文学史放不下一个张爱玲,根本原因在于对张爱玲的定位混沌茫然,张爱玲的小说符合周作人《人的文学》提出来的“普通人的生活”那一面,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是没走出社会,家庭容不下的“局外人”。施蛰存小说中的人物对城市的体验是“惊奇感受”的唤醒,施蛰存是善于表现“情欲”的大师。 (展开)
2 有用 具闲 2020-04-10
许子东、张柠、何平、张定浩,在这个日渐失去才子气的学科里保有才子气的批评家。去年夏天张柠来做讲座,想想他辗转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做批评做文化研究还能写小说,羡煞人也。论扎实每篇都有缺失,但做当代的方法去评点现代确有不少难得的慧见。最精彩的地方是小说文本的横向比较。理论用得也好。附录第二篇尤其有才。想当年高考差一点点就去北师了。
0 有用 不换名字不行啊 2020-04-05
M:张、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