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六六在十八岁生日那一天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原来自己是个私生女。在这个隐秘和耻辱的身世背后,是母亲几段撕心裂肺的绝望爱情,是生父苦熬十八个春秋的等待,是养父忠厚善良的担当与庇护。小说讲述了母亲苦难的一生,个人和家庭的痛苦悄然转化成历史的痛苦,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的风云变动不动声色地展现得波澜壮阔。虹影以重庆草根为背景进行的写作中,剥去所有人性关系中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有力地展现人生的悲苦。《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1997《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入选台湾青少年自选教材,被翻译为29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全球累计销售500万册。
作者简介 · · · · · ·
虹影,英籍华人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等。其长篇小说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出版。《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好儿女花》,获亚洲周刊2009年十大小说。虹影曾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意大利“罗马文学奖”,2009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4条 )
-
这个社会,既得利益者组成一个统治集团,一个新的特权阶级。我们老百姓只想在公共厕所加一个茅坑,当干部的,不管小官还是大官,他们有自己专用的抽水马桶、浴室、电话、佣人、奶妈。饥饿时期哪听说饿死过一个干部?这些人的第一条准则是巩固特权集团的共同利益,并且传给自己的子女;第二条是在这集团中往上爬。这第二条经常与第一条产生矛盾,由此闹出祸及老百姓的政治变乱。 有两个文革。第一个文革是干部们互整,不被人整倒,也会整别人。既然吃政治这碗饭,就得手拎着脑袋瓜,既然享受特权,就得冒被整的风险。有什么可抱怨的?本来这就是他们选择的。不管是当事者,或是当事者的后代们,现在如何愤恨写文字控诉文革,受造反派迫害,都太可笑了。另一个文革是老百姓的文革,他们借毛主席在党内与刘少奇等人抢权的机会,做了造反派来发泄报复。但是造反派在69年就挨整,整了十一年,现在干部们还要整胆敢造反的老百姓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3页 -
他说,上海的亭子间,巴黎的阁楼,不知出了多少作家画家,一个人的艰苦就是这个人的财富。不过他也说,一个人再强,你也强不过这个世界,你也占不尽世上所有的荣华。他还说,瀑布一直在那里,无人知悉,直到河流把它显示出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2页
> 全部原文摘录4条
丛书信息
喜欢读"饥饿的女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饥饿的女儿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饥饿的女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3 条 )


虹影让我理解饥饿与冷漠



三本书看虹影的成长史、爱情观、人性观
-
在《好儿女花》虹影不止一次明确指认《饥》是一部自传。作者说,她是用这两本书写出内心深处的“黑暗与爱”,《饥》更多是黑暗,和对黑暗的反抗。后一本则是爱,以及通过这种人类伟大的情感达成的宽恕。锋利的解剖,勇敢的坦诚,源于深挚的爱恋和无论对自己还是世界仍怀有的美好的期待。 为作者表现出如此的勇气感到震惊与佩服。当下,我们大多数的文学早已学会用一套娴熟的技术掩去现实的残酷,用中庸的温情遮掩着放弃了对人性...
2019-10-31 12:24
在《好儿女花》虹影不止一次明确指认《饥》是一部自传。作者说,她是用这两本书写出内心深处的“黑暗与爱”,《饥》更多是黑暗,和对黑暗的反抗。后一本则是爱,以及通过这种人类伟大的情感达成的宽恕。锋利的解剖,勇敢的坦诚,源于深挚的爱恋和无论对自己还是世界仍怀有的美好的期待。
为作者表现出如此的勇气感到震惊与佩服。当下,我们大多数的文学早已学会用一套娴熟的技术掩去现实的残酷,用中庸的温情遮掩着放弃了对人性弱点与黑暗的开掘,也正因为此,当我们试图从正面表达爱意时,也总是显得虚伪而孱弱。但虹影在涉笔与中国一部当代史密不可分的家族经历时,不回避,不躲藏,从家庭成员复杂的关系入手,坦率而直接地写出了时代,写出了一个城市被长期遮掩的一个残酷的角落。更为难得的是,作者意图并不止于暴露和控诉,而是专注于幽暗的同时也闪光的人性开掘,专注于曾经的青春所经历的中国式的残酷挣扎与成长,以及更多生命从坚韧充沛走向衰竭与消亡,专注于这些生命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动植物般生存却又进行着人的自我救赎。——阿来
猫抓糍粑,脱得了爪爪喽?
这个社会,既得利益阶层组成一个统治集团,一个新的特权阶级。我们老百姓只想在公共厕所加一个茅坑,当干部的,不管小官还是大官,他们有自己专用的抽水马桶、浴室、电话、用人、奶妈。饥饿时期哪听说饿死过一个干部?这些人的第一条准则是巩固特权集团的共同利益,并且传给自己的子女;第二条是在这集团中往上爬。这第二条经常与第一条产生矛盾,由此闹出祸及老百姓的政治变乱。有两个“文革”:第一个“文革”是干部们互整,不被人整倒,也会整别人。既然吃政治这碗饭,就得手拎着脑袋瓜,既然享受特权,就得冒被整的风险。有什么可抱怨的?本来这就是他们选择的。不管是当事者,或是当事者的后代们,现在如何愤恨写文字控诉“文革”,受造反派迫害,都太可笑了。另个“文革”是老百姓的“文革”,他们借毛主席在党内与刘少奇等人抢权的机会,做了造反派来发泄报复。但是造反派在1969年就挨整,整了十一年,现在干部们还要整胆敢造反的老百姓。
越普通越能满足于生命,越容易获得幸福。
回应 2019-10-31 12:24 -
我无法忍受委屈,我总没能力反抗。退让, 反使我抗情绪更强烈:我会很长时间不说话,一个人面对着墙壁,或是躲到一个什么人也找不到的地方去,想象我已经被每个人抛弃。我的自怨自艾会变成愤怒,刺刺冒火,心里转着各种各样的报复计划,杀人计划,放火计划,各种各样无所顾忌的伤害仇人、结束自己的计划。总之,让亲属悲痛欲绝悔恨终生,我却不给他们任何补救赎罪得机会。想到没有我以后种种凄凉的场面,连我自己也觉得值得好好...
2019-08-30 11:14
-
饥饿的女儿 虹影 14个笔记 第3章 终于把内心的黑暗和爱大声说了出来 虹影的《饥饿的女儿》让我想起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条传统,就是庐隐《海滨故人》到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的传统,这个传统就是女性以“自传”的方式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欲望。然而,这个传统也无法说明虹影小说的意义。女性欲望在庐隐、丁玲那里,虽然率真,但还是被包装成了一种比较情调式的东西,转化成了某种流荡的情绪。而在虹影的笔下,再也没有扭捏、含...
2019-03-01 20:06
饥饿的女儿 虹影 14个笔记 第3章 终于把内心的黑暗和爱大声说了出来 虹影的《饥饿的女儿》让我想起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条传统,就是庐隐《海滨故人》到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的传统,这个传统就是女性以“自传”的方式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欲望。然而,这个传统也无法说明虹影小说的意义。女性欲望在庐隐、丁玲那里,虽然率真,但还是被包装成了一种比较情调式的东西,转化成了某种流荡的情绪。而在虹影的笔下,再也没有扭捏、含蓄,而是直接、自然,是人性深渊里的一股瀑布,奔流不息。从庐隐《海滨故人》、凌叔华《绣枕》,到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再到虹影《饥饿的女儿》,可以清晰地读到关于女性欲望叙述的中国谱系。 当然,虹影小说的价值,不只是比丁玲们更直接而已,更在于她的视角不是停留在自己情绪的表达,而是涌动着身份迷失的焦虑。虹影小说里对于女性欲望的表达,读者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情色的挑逗,在于虹影的欲望,不是一种简单的身心悸动,而是她作为一个现实中的私生女,一直萦绕不去的身份迷失的焦虑。有人指出“私生女”是虹影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情结,虹影是这样回应的: 我想这可以用来解释所有我的作品,因为这就是我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使命,我被命运指定成为这么一个人,或者是成为这样一种类型的作家,或者是成为这样一个类型的女子。我走过的路,其实都是跟我母亲最后决定要把我生下来,我的成长背景连在一起,由此可以解释我所有的行为、言谈、包括写作,甚至我要找什么样的男人跟这个身份相关,我要走什么样的路,我要写什么样的书,包括女性主义的“上海三部曲”那样的书,也像《好儿女花》《饥饿的女儿》这样跟自身相关的书,都跟“私生女”这个身份相关。 第4章 在母亲与我之间,岁月砌了一堵墙。看着这堵墙长起草丛灌木,越长越高,我和母亲都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这堵墙脆而薄,一动心就可以推开,但我就是没有想到去推。只有一两次我看到过母亲温柔的目光,好像我不再是一个多余物。这时,母亲的真心,似乎伸手可及,可惜这目光只是一闪而逝。 只有到我十八岁这年,我才逐渐看清了过往岁月的面貌。 第5章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你会遇上一个人,你无法用一种具体的语言去描述,不用语言,只用感觉,就在漆黑中撞进了通向这个人的窄道。一旦进了这窄道,不管情愿不情愿,一种力量狠狠地吸着你走,跌跌撞撞,既害怕又兴奋。 第6章 对这场大饥荒,我始终感到好奇,觉得它与我的一生有一种神秘的联系,使我与别人不一样:我身体上的毛病、精神上的苦闷,似乎都和它有关。它既不是我的前世,也不是我的此生,而是夹在两个悬崖间的小索桥。我摇晃着走在这桥上时,刮起一股凶险的大风,吹得我不成人形。 过了很久,他才平静下来。我才知道,他个人开始挨整,就是在那时候写了一封信,向中央政府反映四川饥馑的现实情况。那时他还不到二十岁,而我还没出生。信被退回地方公安部门,他被宣布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拘押检查。他写的只是说这场饥荒是干部造成的。干部们都讨好上级,往上爬,集体哄瞒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们一连好几年坚持谎报特大丰收,饿死多少人,没见一个人承担责任。 大部分老百姓是不说这些事的,他们软弱而善忘,他们心宽而不记仇。 第12章 人人都可以欺侮我,你不能;你若欺侮我,我就把流血的伤口敞开给你看。这么一想,我心里突然既委屈又辛酸,差一点流出眼泪。他的确与所有的人不一样,很轻易就能让我为他哭泣,他总能使我忘掉自己,变得非常脆弱,不堪一击。我不过是想喜欢一个人,想爱一个人。现在一旦点明,我才知道这种情感与身体某个部位有奇怪的牵连,一处受到触动,另一处就会涌出黏黏的汁液。 第16章 十八岁那年的那一天,我想打开这匣子,想看到这束光,它果然灿灿地闪了一下。 一个人一生很难相遇爱的奇迹,我一直在等待,现在它就出现在我面前,我决不会闪躲开去。我是爱上他了,他是有妇之夫,这完全不在我的考虑之中。也许潜意识中,这正是我爱他的条件。我从来都爱不可能的东西,越是无望,越能烧灼着我的情感。早晨我睁开眼睛,第一个意识就是他,他在这个时候在做什么,我上一次见到他是如何,将见到他会是怎样?我想我完蛋了,没救了,还没开始爱,就一个人把应该是两个人所拥有的爱之路走掉了一大半。 第19章 第二天,我见着父亲,什么也没表示,什么也没说,昨夜那股冲动早没了。睡眠真是个奇怪的过程,像一次死亡接着一次新生,过滤掉了痛苦,榨干这种那种的欲望和情感。 第20章 他对自己的命运一直是病态的悲观,但我却偏爱这种病态。将同病相怜,自以为是地转化为爱恋,制造出一种纯洁的、向上的感情,把我从贫民区庸俗无望中解救出来。有那么几天,我以为自己做到了,现在我明白自己彻底失败了。 到这时我才想到,他为什么做到一字不留,不只是为了照顾我的反应,或是怕给我的名声留下污点,而是因为他清楚:他对我并不重要,我对他也并不重要,如果我曾经疯狂地钟情于他,他就得纠正我,用他沉默的离别。 这城市的风俗认为,吊死的人是凶鬼,和饿死鬼一样,得不到超度,也得不到转世,去不了天堂,而河流是通向地狱的唯一途径。无论在人世或是在阴间,他都是一个受难者,如果这江水真的流向地狱,他能收到由江水带去的这些他从未读到过的文字,他还会这样说吗——“终有一天你会懂的”? 第22章 我看见一个小女孩在南方那座山城的长江边,在暗沉沉的雨云下飞快地奔跑。那是五岁半的我,我一边跑,一边想,尽管我不认识路,但只要我顺着长江往下游跑,就一定能找到在江边造船厂做搬运工的母亲,把五哥腿被缆车压伤的消息告诉她,叫她赶快回去救五哥。雨越下越没完,密密地铺洒下来,江岸翻成一片泥浆,在我的脚下溅起。我跌倒了,马上爬起来,继续跑。 一阵口琴声,好像很陌生,却仿佛听到过,这时从滔滔不息的江水上越过来,传到我的耳边,就像在母亲子宫里时一样清晰。我挂满雨水的脸露出了笑容 点评 ★★★★★ 微信读书
回应 2019-03-01 20:06 -
我们全家工人,在这个号称工人阶级掌权的国家,“权”与我们从来没一点儿缘。 有文化少受人欺侮。 “别相信你的肉,别相信你的骨头,把石头扔进腹中。灰火咝咝作响时,我们就能抛开天堂危险的重量。” 再饿死人,国家的粮仓必须满满的,预备与苏修美帝打仗用。 父亲吃得最少,有权威。 都说我有福气,大饥荒总算让人明白了,前无古人的事还可以做,全国可以大乱大斗,只有吃饭的事不能胡来。 我从小就住在这样一个男女混杂的环...
2018-09-18 23:37
我们全家工人,在这个号称工人阶级掌权的国家,“权”与我们从来没一点儿缘。 有文化少受人欺侮。 “别相信你的肉,别相信你的骨头,把石头扔进腹中。灰火咝咝作响时,我们就能抛开天堂危险的重量。” 再饿死人,国家的粮仓必须满满的,预备与苏修美帝打仗用。 父亲吃得最少,有权威。 都说我有福气,大饥荒总算让人明白了,前无古人的事还可以做,全国可以大乱大斗,只有吃饭的事不能胡来。 我从小就住在这样一个男女混杂的环境里,羞耻心、脸面、文明都是心里在撑着,兄弟姐妹间,都已习以为常。 她不是不肯拿,而是要折磨我一番,要我记住这恩典。 凡事想追个明白,了解底细,到头来只会增添烦恼,并付出惨重的代价。一个人不知不明,一生自然而然,生儿育女,少灾少难,平安无事地逝去,化成泥顺江流入大海,多好。 我从来都爱不可能的东西,越是无望,越能烧灼着我的情感。 我突然明白,并不是从这一天才这样的,我一直都是这样,我的本性中就有这么股我至今也弄不懂的劲头:敢于抛弃一切,哪怕被一切所抛弃,只要为了爱,无所谓明天,不计较昨日,送掉性命,也无怨无恨。 抢饼的凶猛还在其次,这副等着挨刀也不松手的样子,把四姐吓傻了,大哭起来。 回家就行,有家就行,不管这是个什么样的家。 睡眠真是个奇怪的过程,像一次死亡接着一次新生,过滤掉了痛苦,榨干这种那种的欲望和情感。 我是在寻找我生命中缺失的父亲,一个情人般的父亲,年龄大到足以安慰我,睿智到能启示我,又亲密得能与我平等交流情感,珍爱我,怜惜我,还敢为我受辱挺身而出。 暴力是最有激情的形式,男人们在手术门外手足无措,任何爱情在这种时候都没了诗情画意。
回应 2018-09-18 23:37
-
VodkaO (维尼!维迪!维琪 !)
在这个世界上你会遇上一个人,你无法用一种具体的语言去描述,不用语言,只用感觉,就在漆黑中撞进了通向这个人的窄道。一旦进了这窄道,不管情愿不情愿,一种力量狠狠地吸着你走,跌跌撞撞,既害怕又兴奋。 我无法忍受委屈,我总没能力反抗。退让,反使我对抗情绪更强烈:我会很长时间不说话,一个人面对墙壁,或是躲到一个什么人也找不到的地方去,想象我已经被每个人抛弃。我的自怨自艾会变成愤怒,刺刺冒火,心里转着各种各...2017-02-02 16:04
在这个世界上你会遇上一个人,你无法用一种具体的语言去描述,不用语言,只用感觉,就在漆黑中撞进了通向这个人的窄道。一旦进了这窄道,不管情愿不情愿,一种力量狠狠地吸着你走,跌跌撞撞,既害怕又兴奋。 我无法忍受委屈,我总没能力反抗。退让,反使我对抗情绪更强烈:我会很长时间不说话,一个人面对墙壁,或是躲到一个什么人也找不到的地方去,想象我已经被每个人抛弃。我的自怨自艾会变成愤怒,刺刺冒火,心里转着各种各样报复的计划,杀人的计划,放火的计划,各种各样无所顾忌的伤害仇人,结束自己的计划。总之,让亲属悲痛欲绝悔恨终生,我却不给他们任何赎罪的机会。想到没有我以后种种凄凉的场面,连我自己也觉得值得好好伤心。 人人都可以欺侮我,你不能;你若欺侮我,我就把流血的伤口敞开给你看。这么一想,我心里突然既委屈又辛酸,差一点流出眼泪。他的确与所有的人不一样,很轻易就能让我为他哭泣,他总能使我忘掉自己,变得非常脆弱,不堪一击。我不过是想喜欢一个人,想爱一个人。现在一旦点明,我才知道这种情感与身体某个部位有奇怪的牵连,一处受到触动,另一处就会涌出黏黏的汁液。 你知道吗?我在心里对他说,我唯独藏起了我的孤独,我拒人千里之外,我绝望的需要总想把自己交给一个人。但是我不能让我的眼睛说出这种渴望,我怕它们泄漏我的内心,以致我不能与你的眼睛对视。 一个人不知不明,一生自然而然,生儿育女,少灾少难,平安无事地逝去,化为泥顺江流入大海,多好。 不知为什么,我意识到我的青春年华会非常短暂,像一束光,在一个密匣里锁住。 十八岁那年的那一天,我想打开这匣子,想看到这束光,它果然灿灿地闪了一下。 一个人一生很难相遇爱的奇迹,我一直在等待… 我从来都爱不可能的东西,越是无望,越能灼烧着我的情感。 睡眠真是个神奇的过程,像一次死亡接着一次新生,过滤掉了痛苦,榨干这种那种的欲望和情感。 这个社会假模假样,不让人活也不让人哭。 人都有个毛病:容易记仇,难得记恩。 越普通越满足于生命,越容易获得幸福。
回应 2017-02-02 16:04 -
我们全家工人,在这个号称工人阶级掌权的国家,“权”与我们从来没一点儿缘。 有文化少受人欺侮。 “别相信你的肉,别相信你的骨头,把石头扔进腹中。灰火咝咝作响时,我们就能抛开天堂危险的重量。” 再饿死人,国家的粮仓必须满满的,预备与苏修美帝打仗用。 父亲吃得最少,有权威。 都说我有福气,大饥荒总算让人明白了,前无古人的事还可以做,全国可以大乱大斗,只有吃饭的事不能胡来。 我从小就住在这样一个男女混杂的环...
2018-09-18 23:37
我们全家工人,在这个号称工人阶级掌权的国家,“权”与我们从来没一点儿缘。 有文化少受人欺侮。 “别相信你的肉,别相信你的骨头,把石头扔进腹中。灰火咝咝作响时,我们就能抛开天堂危险的重量。” 再饿死人,国家的粮仓必须满满的,预备与苏修美帝打仗用。 父亲吃得最少,有权威。 都说我有福气,大饥荒总算让人明白了,前无古人的事还可以做,全国可以大乱大斗,只有吃饭的事不能胡来。 我从小就住在这样一个男女混杂的环境里,羞耻心、脸面、文明都是心里在撑着,兄弟姐妹间,都已习以为常。 她不是不肯拿,而是要折磨我一番,要我记住这恩典。 凡事想追个明白,了解底细,到头来只会增添烦恼,并付出惨重的代价。一个人不知不明,一生自然而然,生儿育女,少灾少难,平安无事地逝去,化成泥顺江流入大海,多好。 我从来都爱不可能的东西,越是无望,越能烧灼着我的情感。 我突然明白,并不是从这一天才这样的,我一直都是这样,我的本性中就有这么股我至今也弄不懂的劲头:敢于抛弃一切,哪怕被一切所抛弃,只要为了爱,无所谓明天,不计较昨日,送掉性命,也无怨无恨。 抢饼的凶猛还在其次,这副等着挨刀也不松手的样子,把四姐吓傻了,大哭起来。 回家就行,有家就行,不管这是个什么样的家。 睡眠真是个奇怪的过程,像一次死亡接着一次新生,过滤掉了痛苦,榨干这种那种的欲望和情感。 我是在寻找我生命中缺失的父亲,一个情人般的父亲,年龄大到足以安慰我,睿智到能启示我,又亲密得能与我平等交流情感,珍爱我,怜惜我,还敢为我受辱挺身而出。 暴力是最有激情的形式,男人们在手术门外手足无措,任何爱情在这种时候都没了诗情画意。
回应 2018-09-18 23:37
-
在《好儿女花》虹影不止一次明确指认《饥》是一部自传。作者说,她是用这两本书写出内心深处的“黑暗与爱”,《饥》更多是黑暗,和对黑暗的反抗。后一本则是爱,以及通过这种人类伟大的情感达成的宽恕。锋利的解剖,勇敢的坦诚,源于深挚的爱恋和无论对自己还是世界仍怀有的美好的期待。 为作者表现出如此的勇气感到震惊与佩服。当下,我们大多数的文学早已学会用一套娴熟的技术掩去现实的残酷,用中庸的温情遮掩着放弃了对人性...
2019-10-31 12:24
在《好儿女花》虹影不止一次明确指认《饥》是一部自传。作者说,她是用这两本书写出内心深处的“黑暗与爱”,《饥》更多是黑暗,和对黑暗的反抗。后一本则是爱,以及通过这种人类伟大的情感达成的宽恕。锋利的解剖,勇敢的坦诚,源于深挚的爱恋和无论对自己还是世界仍怀有的美好的期待。
为作者表现出如此的勇气感到震惊与佩服。当下,我们大多数的文学早已学会用一套娴熟的技术掩去现实的残酷,用中庸的温情遮掩着放弃了对人性弱点与黑暗的开掘,也正因为此,当我们试图从正面表达爱意时,也总是显得虚伪而孱弱。但虹影在涉笔与中国一部当代史密不可分的家族经历时,不回避,不躲藏,从家庭成员复杂的关系入手,坦率而直接地写出了时代,写出了一个城市被长期遮掩的一个残酷的角落。更为难得的是,作者意图并不止于暴露和控诉,而是专注于幽暗的同时也闪光的人性开掘,专注于曾经的青春所经历的中国式的残酷挣扎与成长,以及更多生命从坚韧充沛走向衰竭与消亡,专注于这些生命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动植物般生存却又进行着人的自我救赎。——阿来
猫抓糍粑,脱得了爪爪喽?
这个社会,既得利益阶层组成一个统治集团,一个新的特权阶级。我们老百姓只想在公共厕所加一个茅坑,当干部的,不管小官还是大官,他们有自己专用的抽水马桶、浴室、电话、用人、奶妈。饥饿时期哪听说饿死过一个干部?这些人的第一条准则是巩固特权集团的共同利益,并且传给自己的子女;第二条是在这集团中往上爬。这第二条经常与第一条产生矛盾,由此闹出祸及老百姓的政治变乱。有两个“文革”:第一个“文革”是干部们互整,不被人整倒,也会整别人。既然吃政治这碗饭,就得手拎着脑袋瓜,既然享受特权,就得冒被整的风险。有什么可抱怨的?本来这就是他们选择的。不管是当事者,或是当事者的后代们,现在如何愤恨写文字控诉“文革”,受造反派迫害,都太可笑了。另个“文革”是老百姓的“文革”,他们借毛主席在党内与刘少奇等人抢权的机会,做了造反派来发泄报复。但是造反派在1969年就挨整,整了十一年,现在干部们还要整胆敢造反的老百姓。
越普通越能满足于生命,越容易获得幸福。
回应 2019-10-31 12:24 -
我无法忍受委屈,我总没能力反抗。退让, 反使我抗情绪更强烈:我会很长时间不说话,一个人面对着墙壁,或是躲到一个什么人也找不到的地方去,想象我已经被每个人抛弃。我的自怨自艾会变成愤怒,刺刺冒火,心里转着各种各样的报复计划,杀人计划,放火计划,各种各样无所顾忌的伤害仇人、结束自己的计划。总之,让亲属悲痛欲绝悔恨终生,我却不给他们任何补救赎罪得机会。想到没有我以后种种凄凉的场面,连我自己也觉得值得好好...
2019-08-30 11:14
-
饥饿的女儿 虹影 14个笔记 第3章 终于把内心的黑暗和爱大声说了出来 虹影的《饥饿的女儿》让我想起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条传统,就是庐隐《海滨故人》到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的传统,这个传统就是女性以“自传”的方式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欲望。然而,这个传统也无法说明虹影小说的意义。女性欲望在庐隐、丁玲那里,虽然率真,但还是被包装成了一种比较情调式的东西,转化成了某种流荡的情绪。而在虹影的笔下,再也没有扭捏、含...
2019-03-01 20:06
饥饿的女儿 虹影 14个笔记 第3章 终于把内心的黑暗和爱大声说了出来 虹影的《饥饿的女儿》让我想起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条传统,就是庐隐《海滨故人》到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的传统,这个传统就是女性以“自传”的方式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欲望。然而,这个传统也无法说明虹影小说的意义。女性欲望在庐隐、丁玲那里,虽然率真,但还是被包装成了一种比较情调式的东西,转化成了某种流荡的情绪。而在虹影的笔下,再也没有扭捏、含蓄,而是直接、自然,是人性深渊里的一股瀑布,奔流不息。从庐隐《海滨故人》、凌叔华《绣枕》,到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再到虹影《饥饿的女儿》,可以清晰地读到关于女性欲望叙述的中国谱系。 当然,虹影小说的价值,不只是比丁玲们更直接而已,更在于她的视角不是停留在自己情绪的表达,而是涌动着身份迷失的焦虑。虹影小说里对于女性欲望的表达,读者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情色的挑逗,在于虹影的欲望,不是一种简单的身心悸动,而是她作为一个现实中的私生女,一直萦绕不去的身份迷失的焦虑。有人指出“私生女”是虹影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情结,虹影是这样回应的: 我想这可以用来解释所有我的作品,因为这就是我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使命,我被命运指定成为这么一个人,或者是成为这样一种类型的作家,或者是成为这样一个类型的女子。我走过的路,其实都是跟我母亲最后决定要把我生下来,我的成长背景连在一起,由此可以解释我所有的行为、言谈、包括写作,甚至我要找什么样的男人跟这个身份相关,我要走什么样的路,我要写什么样的书,包括女性主义的“上海三部曲”那样的书,也像《好儿女花》《饥饿的女儿》这样跟自身相关的书,都跟“私生女”这个身份相关。 第4章 在母亲与我之间,岁月砌了一堵墙。看着这堵墙长起草丛灌木,越长越高,我和母亲都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这堵墙脆而薄,一动心就可以推开,但我就是没有想到去推。只有一两次我看到过母亲温柔的目光,好像我不再是一个多余物。这时,母亲的真心,似乎伸手可及,可惜这目光只是一闪而逝。 只有到我十八岁这年,我才逐渐看清了过往岁月的面貌。 第5章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你会遇上一个人,你无法用一种具体的语言去描述,不用语言,只用感觉,就在漆黑中撞进了通向这个人的窄道。一旦进了这窄道,不管情愿不情愿,一种力量狠狠地吸着你走,跌跌撞撞,既害怕又兴奋。 第6章 对这场大饥荒,我始终感到好奇,觉得它与我的一生有一种神秘的联系,使我与别人不一样:我身体上的毛病、精神上的苦闷,似乎都和它有关。它既不是我的前世,也不是我的此生,而是夹在两个悬崖间的小索桥。我摇晃着走在这桥上时,刮起一股凶险的大风,吹得我不成人形。 过了很久,他才平静下来。我才知道,他个人开始挨整,就是在那时候写了一封信,向中央政府反映四川饥馑的现实情况。那时他还不到二十岁,而我还没出生。信被退回地方公安部门,他被宣布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拘押检查。他写的只是说这场饥荒是干部造成的。干部们都讨好上级,往上爬,集体哄瞒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们一连好几年坚持谎报特大丰收,饿死多少人,没见一个人承担责任。 大部分老百姓是不说这些事的,他们软弱而善忘,他们心宽而不记仇。 第12章 人人都可以欺侮我,你不能;你若欺侮我,我就把流血的伤口敞开给你看。这么一想,我心里突然既委屈又辛酸,差一点流出眼泪。他的确与所有的人不一样,很轻易就能让我为他哭泣,他总能使我忘掉自己,变得非常脆弱,不堪一击。我不过是想喜欢一个人,想爱一个人。现在一旦点明,我才知道这种情感与身体某个部位有奇怪的牵连,一处受到触动,另一处就会涌出黏黏的汁液。 第16章 十八岁那年的那一天,我想打开这匣子,想看到这束光,它果然灿灿地闪了一下。 一个人一生很难相遇爱的奇迹,我一直在等待,现在它就出现在我面前,我决不会闪躲开去。我是爱上他了,他是有妇之夫,这完全不在我的考虑之中。也许潜意识中,这正是我爱他的条件。我从来都爱不可能的东西,越是无望,越能烧灼着我的情感。早晨我睁开眼睛,第一个意识就是他,他在这个时候在做什么,我上一次见到他是如何,将见到他会是怎样?我想我完蛋了,没救了,还没开始爱,就一个人把应该是两个人所拥有的爱之路走掉了一大半。 第19章 第二天,我见着父亲,什么也没表示,什么也没说,昨夜那股冲动早没了。睡眠真是个奇怪的过程,像一次死亡接着一次新生,过滤掉了痛苦,榨干这种那种的欲望和情感。 第20章 他对自己的命运一直是病态的悲观,但我却偏爱这种病态。将同病相怜,自以为是地转化为爱恋,制造出一种纯洁的、向上的感情,把我从贫民区庸俗无望中解救出来。有那么几天,我以为自己做到了,现在我明白自己彻底失败了。 到这时我才想到,他为什么做到一字不留,不只是为了照顾我的反应,或是怕给我的名声留下污点,而是因为他清楚:他对我并不重要,我对他也并不重要,如果我曾经疯狂地钟情于他,他就得纠正我,用他沉默的离别。 这城市的风俗认为,吊死的人是凶鬼,和饿死鬼一样,得不到超度,也得不到转世,去不了天堂,而河流是通向地狱的唯一途径。无论在人世或是在阴间,他都是一个受难者,如果这江水真的流向地狱,他能收到由江水带去的这些他从未读到过的文字,他还会这样说吗——“终有一天你会懂的”? 第22章 我看见一个小女孩在南方那座山城的长江边,在暗沉沉的雨云下飞快地奔跑。那是五岁半的我,我一边跑,一边想,尽管我不认识路,但只要我顺着长江往下游跑,就一定能找到在江边造船厂做搬运工的母亲,把五哥腿被缆车压伤的消息告诉她,叫她赶快回去救五哥。雨越下越没完,密密地铺洒下来,江岸翻成一片泥浆,在我的脚下溅起。我跌倒了,马上爬起来,继续跑。 一阵口琴声,好像很陌生,却仿佛听到过,这时从滔滔不息的江水上越过来,传到我的耳边,就像在母亲子宫里时一样清晰。我挂满雨水的脸露出了笑容 点评 ★★★★★ 微信读书
回应 2019-03-01 20:06 -
我们全家工人,在这个号称工人阶级掌权的国家,“权”与我们从来没一点儿缘。 有文化少受人欺侮。 “别相信你的肉,别相信你的骨头,把石头扔进腹中。灰火咝咝作响时,我们就能抛开天堂危险的重量。” 再饿死人,国家的粮仓必须满满的,预备与苏修美帝打仗用。 父亲吃得最少,有权威。 都说我有福气,大饥荒总算让人明白了,前无古人的事还可以做,全国可以大乱大斗,只有吃饭的事不能胡来。 我从小就住在这样一个男女混杂的环...
2018-09-18 23:37
我们全家工人,在这个号称工人阶级掌权的国家,“权”与我们从来没一点儿缘。 有文化少受人欺侮。 “别相信你的肉,别相信你的骨头,把石头扔进腹中。灰火咝咝作响时,我们就能抛开天堂危险的重量。” 再饿死人,国家的粮仓必须满满的,预备与苏修美帝打仗用。 父亲吃得最少,有权威。 都说我有福气,大饥荒总算让人明白了,前无古人的事还可以做,全国可以大乱大斗,只有吃饭的事不能胡来。 我从小就住在这样一个男女混杂的环境里,羞耻心、脸面、文明都是心里在撑着,兄弟姐妹间,都已习以为常。 她不是不肯拿,而是要折磨我一番,要我记住这恩典。 凡事想追个明白,了解底细,到头来只会增添烦恼,并付出惨重的代价。一个人不知不明,一生自然而然,生儿育女,少灾少难,平安无事地逝去,化成泥顺江流入大海,多好。 我从来都爱不可能的东西,越是无望,越能烧灼着我的情感。 我突然明白,并不是从这一天才这样的,我一直都是这样,我的本性中就有这么股我至今也弄不懂的劲头:敢于抛弃一切,哪怕被一切所抛弃,只要为了爱,无所谓明天,不计较昨日,送掉性命,也无怨无恨。 抢饼的凶猛还在其次,这副等着挨刀也不松手的样子,把四姐吓傻了,大哭起来。 回家就行,有家就行,不管这是个什么样的家。 睡眠真是个奇怪的过程,像一次死亡接着一次新生,过滤掉了痛苦,榨干这种那种的欲望和情感。 我是在寻找我生命中缺失的父亲,一个情人般的父亲,年龄大到足以安慰我,睿智到能启示我,又亲密得能与我平等交流情感,珍爱我,怜惜我,还敢为我受辱挺身而出。 暴力是最有激情的形式,男人们在手术门外手足无措,任何爱情在这种时候都没了诗情画意。
回应 2018-09-18 23:37
其他版本的电子版有售 · · · · · ·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Grove Press版 2000-1 / 8人读过
- 知识出版社版 2003-04 / 5480人读过
- 文化艺术出版社版 2006-1 / 1516人读过
- 中国妇女出版社版 2008-10 / 1333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弓刀)
- 欲购·中国大陆·2016 (普照)
- 2017【书单来了】推荐书㈡* (流年纷菲)
- 两千轴后不买书 ([已注销])
- 003.微信读书记录 (三日以往)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饥饿的女儿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好运猫语者 2019-11-18
哼还是好亏啊,我本来就要打4星半的,打五星才加半星,完全和打一星的不能对抗5555
8 有用 可可你可吗 2019-11-18
素质差的人来打分了
7 有用 想念大笨钟 2019-11-18
嘻嘻
9 有用 肥宅小刘 2019-11-18
顺手
3 有用 小蛋蛋 2018-03-03
爱和饥饿一样,都属于人的本能。而且并无高下之分,不是说吃不饱就不会爱了,没有食物的爱情更悲悯
0 有用 小希 2019-12-06
2019第12本 最近忙,熬夜把这本读完1想来也是阅读速度不够快,大概用了5-6个小时吧 历史波涛汹涌,凶残无情,个人命运被任意撕扯,渺小又血腥。 历史的镜子下投射出人性本恶,冷漠,自私,野蛮又愚昧… 通过这本书对重庆仿佛有了新的感情,下一次去一定会去江边走一走,体验一下那江水的冰凉。重庆从那些支离破碎中丰满起来。就像一个时代多了些许历史的根基。 作者孤独的童年少年, 非常流畅,又感觉感情已溢出... 2019第12本 最近忙,熬夜把这本读完1想来也是阅读速度不够快,大概用了5-6个小时吧 历史波涛汹涌,凶残无情,个人命运被任意撕扯,渺小又血腥。 历史的镜子下投射出人性本恶,冷漠,自私,野蛮又愚昧… 通过这本书对重庆仿佛有了新的感情,下一次去一定会去江边走一走,体验一下那江水的冰凉。重庆从那些支离破碎中丰满起来。就像一个时代多了些许历史的根基。 作者孤独的童年少年, 非常流畅,又感觉感情已溢出 十分好看,推荐 (展开)
0 有用 蓝色箱舟 2019-12-04
盲目给这本书打一星的都是傻逼
0 有用 深谷幽兰 2019-11-26
女性成长自传
0 有用 可可爱爱冬宝儿 2019-11-22
大学时候看的 很喜欢 现在还是觉得很好
1 有用 连 歌 2019-11-20
虹影女士非要说打一星的都是素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