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在以下产品中选择一个你觉得最划算的投资:
产品一:未来10年连续保持年收益率15%。
产品二:未来10年里,仅仅只有第三年出现了30%的亏损,其余9年都保持了每年20%收益率。
产品三:未来10年里仅在第二年和第五年,出现两次30%的亏损,其余8年都保持每年收益率30%。
在没有看《唯信号论·系统篇》之前,我的选择是产品三,毕竟8年都有30%的收益率呢。据说巴菲特每年也只收益20%。没错,甚至有点沾沾自喜。
但是看完后,我才有意识地认知到投资需要科学地去量化。事实上,产品一才是最划算的。真正该评估的,不是能不能涨,而是划算与否。
回到一开始的题目上,简单计算一下很快可以得出结果。
假定三种产品都是原始投入10000元,到第10年的时候:第一种产品增值到40456元。第二种产品增值到36118元。第三种产品增值到39971元。这个并不是凭直觉一下能得出答案的,但它实际的计算过程只是小学三年级以内的算术知识,可现实中很多人可能就不会去算,而是凭“我觉得”去选。
我炒股3年了,但一直到现在,选股也是跟着别人的节奏走或者完全是主观感觉的产物。
但是量化思维下的投资决策,不会允许有“我觉得要涨我就买了”“听别人说能涨就买了”,因为 “我觉得”和“听别人说”显然是难以数量化的。量化其实不难,只是需要有意识的去评估,从而养成习惯。
感谢这本书,字字珠玑,让我完全认识到了过去的炒股误区。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