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非常好!我在卡尼曼和吉仁泽的冲突之间迷茫不解的问题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解决。吉仁泽派的观点更像:如果你给我创造一个更适合一类系统的环境,那我启发式是很高效合理的。卡尼曼的观点:启发式易犯错。整合的观点:启发式是有进化道理并符合一些生态环境的,但现在社会变化太快,启发式在很多情况下不具有生态适应性了。二类系统考虑到一类系统的反应后,再做决策,才是真正的理性。决策不可能抛开情绪,那么就接受吧,将情绪纳入影响因素并赋予权重而不是全靠情绪,才是进步目标。 至此,理性板块读书暂告一段落,从斯坦诺维奇的《超越智商》惊艳开始,经过卡尼曼的加深,再经过吉仁泽的否定后的迷茫,又到斯坦诺维奇的这本《决策与理性》结束,问题得到了解决,信念加强,心中痛快!
他的那本《超越智商》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原来智商和理性没什么关系,高智商的人也可能是个缺乏理性的人(可怜的小bush); 本书头前几章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了,后面些才有些新材料,待细看。但感觉远远不如其《机器人叛乱》《超越智商》
看过斯坦诺维奇三本书了,有必要再把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泰勒等人的书再翻阅一下了。怎么说呢,经济学的理性人假定太理想化了。认知心理学家经常无意过来溜达一下,顺带着几个经济学的小迷弟,就把支撑经济学大厦的根基给踹歪了。
不错的一本书,推荐。
对卡尼曼改良派和仁吉泽过分乐观派的对比分析。可以放在最后读,具有总结作用。就是翻译的感觉有点扭
和其他的书重复太多~
人类真是有趣。第4章及之后的翻译明显比前几章生硬得多,全书有一些错误会影响理解,但不是作者的问题。
2016年第54本, 1 没有决策能力的情况下,不会有理性存在 2 期望效应(效率乘以效用)替代期望值 3 公理化方法的所有原则,都不允许各种无关情景来影响选择 4 基因与个体的目标之间可能存在分离,就是说,进化适应并不能保证工具理性的实现 5 一阶偏好和二阶偏好的背离,导致人类无法保持独立考虑需求。三阶偏好则可以促使人们保持理性(事事三思) 6 斯坦诺维奇太喜欢写综述了,和前几部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因为要保持独立事件的独立思考还是不要打三星了。
需要静心下来重新阅读。
大师作品
坦白讲,不如《机器人叛乱》与《超越智商》
@2019-03-14 03:27:40
两派意见的对比最有意思
补看了斯坦诺维奇2009年出的这本书,在《机器人叛乱》(2005)之后,又提出了狭义理性和广义理性的区别,进而提出元理性的概念,并回应了吉仁泽等人的大讨论。这本书中的精华基本都融入了2010年出版的《超越智商》,又把另两本书重温了一遍。理性可谓人性中最稀缺的属性。
比较学术的一本行为心理学的书,论点上没有太多新意,不过学习到了行为心理学的不同流派和争论的学术观点
恶补贝叶斯公式
与其他作品有重复。
到了讲数学公式的部分就看不下去了,很生硬
很好的入门读物
这本书前半部分可以看作是对《决策与判断》《思考快与慢》等书主要观点的浓缩,精彩的是后半部分对前面“非理性”事实的另一种解释,这类解释大多是经济学学者出于捍卫理性人假设而进行的反击
> 决策与理性
20 有用 大时 2019-11-03 16:51:24
非常好!我在卡尼曼和吉仁泽的冲突之间迷茫不解的问题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解决。吉仁泽派的观点更像:如果你给我创造一个更适合一类系统的环境,那我启发式是很高效合理的。卡尼曼的观点:启发式易犯错。整合的观点:启发式是有进化道理并符合一些生态环境的,但现在社会变化太快,启发式在很多情况下不具有生态适应性了。二类系统考虑到一类系统的反应后,再做决策,才是真正的理性。决策不可能抛开情绪,那么就接受吧,将情绪纳入影响因素并赋予权重而不是全靠情绪,才是进步目标。 至此,理性板块读书暂告一段落,从斯坦诺维奇的《超越智商》惊艳开始,经过卡尼曼的加深,再经过吉仁泽的否定后的迷茫,又到斯坦诺维奇的这本《决策与理性》结束,问题得到了解决,信念加强,心中痛快!
12 有用 骑羊的兔哥 2016-05-20 15:32:42
他的那本《超越智商》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原来智商和理性没什么关系,高智商的人也可能是个缺乏理性的人(可怜的小bush); 本书头前几章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了,后面些才有些新材料,待细看。但感觉远远不如其《机器人叛乱》《超越智商》
13 有用 堪兵卫 2018-02-21 07:00:38
看过斯坦诺维奇三本书了,有必要再把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泰勒等人的书再翻阅一下了。怎么说呢,经济学的理性人假定太理想化了。认知心理学家经常无意过来溜达一下,顺带着几个经济学的小迷弟,就把支撑经济学大厦的根基给踹歪了。
3 有用 倪考梦&自主论 2016-04-06 13:48:57
不错的一本书,推荐。
2 有用 猫姆 2017-05-02 13:58:43
对卡尼曼改良派和仁吉泽过分乐观派的对比分析。可以放在最后读,具有总结作用。就是翻译的感觉有点扭
1 有用 Mirror 2017-10-12 16:22:13
和其他的书重复太多~
1 有用 企鹅同志 2018-06-05 15:33:08
人类真是有趣。第4章及之后的翻译明显比前几章生硬得多,全书有一些错误会影响理解,但不是作者的问题。
1 有用 Tod Chinn 2016-04-20 19:20:26
2016年第54本, 1 没有决策能力的情况下,不会有理性存在 2 期望效应(效率乘以效用)替代期望值 3 公理化方法的所有原则,都不允许各种无关情景来影响选择 4 基因与个体的目标之间可能存在分离,就是说,进化适应并不能保证工具理性的实现 5 一阶偏好和二阶偏好的背离,导致人类无法保持独立考虑需求。三阶偏好则可以促使人们保持理性(事事三思) 6 斯坦诺维奇太喜欢写综述了,和前几部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因为要保持独立事件的独立思考还是不要打三星了。
0 有用 armman 2016-06-02 09:47:39
需要静心下来重新阅读。
0 有用 药山 2017-07-15 21:44:09
大师作品
0 有用 水月孤桥 2016-08-30 13:47:57
坦白讲,不如《机器人叛乱》与《超越智商》
0 有用 S.M.Er 2019-03-14 03:27:40
@2019-03-14 03:27:40
0 有用 朱三土 2022-01-13 19:30:15
两派意见的对比最有意思
0 有用 简不易 2022-05-11 23:35:26
补看了斯坦诺维奇2009年出的这本书,在《机器人叛乱》(2005)之后,又提出了狭义理性和广义理性的区别,进而提出元理性的概念,并回应了吉仁泽等人的大讨论。这本书中的精华基本都融入了2010年出版的《超越智商》,又把另两本书重温了一遍。理性可谓人性中最稀缺的属性。
0 有用 走来走去 2020-01-27 22:23:46
比较学术的一本行为心理学的书,论点上没有太多新意,不过学习到了行为心理学的不同流派和争论的学术观点
0 有用 河马柠檬精 2019-05-29 13:21:30
恶补贝叶斯公式
0 有用 2024年的ks 2017-10-13 01:36:08
与其他作品有重复。
0 有用 蜀黍酱 2018-07-31 09:36:56
到了讲数学公式的部分就看不下去了,很生硬
0 有用 I'm... 2019-08-20 23:13:03
很好的入门读物
0 有用 lim 2020-04-07 14:18:27
这本书前半部分可以看作是对《决策与判断》《思考快与慢》等书主要观点的浓缩,精彩的是后半部分对前面“非理性”事实的另一种解释,这类解释大多是经济学学者出于捍卫理性人假设而进行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