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本书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史表组专家,中国圆明园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开玺教授。作者的身份、背景、学术地位,对本书的宣传推广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前景较为看好。
2、本书内容为王开玺教授二十多年研究思考的结果,皆有学术新意。
3、本书内容广泛,涉及清朝的皇帝、太后、朝廷大臣、地方督抚、社会文化精英、革命党人等多层面的人物,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百景图,不失为了解中国近代政治与社会的一个良好可信的窗口。
本书内容广泛,涉及晚清时期的皇帝、太后,朝廷大臣、地方督抚,社会文化精英及革命党人等四个层面的人物,可谓晚清人物四张不同的面孔。作者通过长年研究、思考,对这些人物的思想与事功等,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弥补了一些专文论述未能详尽提及的不足与缺憾。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百景图,亦不失为了解...
1、本书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史表组专家,中国圆明园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开玺教授。作者的身份、背景、学术地位,对本书的宣传推广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前景较为看好。
2、本书内容为王开玺教授二十多年研究思考的结果,皆有学术新意。
3、本书内容广泛,涉及清朝的皇帝、太后、朝廷大臣、地方督抚、社会文化精英、革命党人等多层面的人物,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百景图,不失为了解中国近代政治与社会的一个良好可信的窗口。
本书内容广泛,涉及晚清时期的皇帝、太后,朝廷大臣、地方督抚,社会文化精英及革命党人等四个层面的人物,可谓晚清人物四张不同的面孔。作者通过长年研究、思考,对这些人物的思想与事功等,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弥补了一些专文论述未能详尽提及的不足与缺憾。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百景图,亦不失为了解中国近代政治与社会的一个良好可信的窗口。
晚清的四张面孔的创作者
· · · · · ·
-
王开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开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史表组专家,中国圆明园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代表作品《晚清南国》《慈禧垂帘:祺祥政变始末》《两世溥仪:末代皇帝传奇》等。
目录 · · · · · ·
第一节 道光帝确曾欲立奕訢为皇太子
一、道光帝曾立奕訢为皇太子
二、道光帝改立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
第二节 慈禧太后的文化学养
一、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形象
· · · · · · (更多)
第一节 道光帝确曾欲立奕訢为皇太子
一、道光帝曾立奕訢为皇太子
二、道光帝改立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
第二节 慈禧太后的文化学养
一、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形象
二、不同文字、书法文本的巨大反差
三、世传慈禧御笔绘画、书法之作皆为“捉刀”伪作
四、为何有人对慈禧太后文化学养多有溢美之词
第三节 慈禧太后统治中国长达47年的原因
一、皇统承继乏人的皇位危机
二、特殊的政治身份与地位
三、较好地处理了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政治关系
四、最后的结论 第二章 廷臣、督抚——政局
第一节 陶澍与近代地主阶级经世思潮
一、陶澍与近代地主阶级的经世思潮
二、陶澍与近代地主阶级的经世事功
三、陶澍与近代地主阶级经世思潮的历史作用
第二节 黄爵滋禁烟奏疏平议
一、困惑
二、探微
三、刍议
第三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耆英的制夷思想与实践
一、自作聪明的制夷“智术”
二、正确与愚谬共在的“守约”思想
三、传统制夷思路下的“愚见”与“卓见”
四、可贵的御夷“反思”
五、余论
第四节 皇权政治漩涡中的肃顺——是咎由自取?还是政治牺牲?
一、是苛严立威,还是救弊以猛——整饬吏治
二、是奸侫弄权,还是以法治政——耆英、柏葰之死
三、依重与防范——肃顺与咸丰帝的关系
四、因怨成仇——肃顺与慈禧太后的矛盾
五、余论
第五节 大名鼎鼎的小人物——董元醇
一、科举入仕,不稂不莠
二、搅起朝局的滔天巨浪
三、辛酉政变后的董元醇
四、董元醇未受重用的原因
第六节 李鸿章与轮船招商局的创建
一、创设轮船招商局坚毅果决
二、总办人员的身份与地位
三、对于局务运作模式的设想
四、对于招商局的扶植与盘剝
五、官商结合的文化特色
六 结论
第七节 薛福成的人口思想
一、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检讨与近代国人的人口对策
二、“横览地球,盱衡全局”的世界视野
三、“补偏救弊之术”的时代特色
四、略具近代人口学的色彩
第八节 《花随人圣庵摭忆》中的一个错误与卞宝第其人
一、时任闽浙总督为边宝泉而非卞宝第
二、卞宝第其人其事
第九节 袁世凯政治生涯中的“四走麦城”
一、官场一生多扯顺风旗
二、一走麦城──立宪失措,痛失军权
三、二走麦城──开缺回籍,走避天津
四、三走麦城──国会选举,大意失策
五、四走麦城──帝制失败,留千载骂名
六、结论
第三章 文化精英——社会
第一节 关于王韬上书太平天国之我见——兼与杨其民同志商榷
一、王韬确曾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
二、与杨其民同志商榷几个问题
第二节 龚孝拱引导英军焚毁圆明园考论
一、“龚孝拱引导英军焚掠圆明园说”的由来
二、“龚孝拱引导英军焚掠圆明园说”的问疑
三、清廷上谕“隐寓龚孝拱为汉奸说”之驳辩
四、龚孝拱为何被冠以引导英军火烧圆明园的恶名
五、余论
第三节 中国近代的科技先驱——锡金四哲
第四节 清代最幸又最不幸的状元——翁曾源
第五节 商部两状元——张謇与黄思永
第六节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清末状元——刘春霖与骆成骧
第四章 革命党人——革命
第一节 1907年徐锡麟领导的安庆起义与晚清政局
一、“革命军不足畏,惟暗杀实可怕”
二、“朝廷怵于俄国之内讧,复谋改革自救”
第二节 汪精卫的暗杀思想与实践
一、汪精卫与部分革命党人对政治暗杀作用认识的共识性与共趋性
二、汪精卫的暗杀思想
三、汪精卫入京暗杀摄政王载沣的原因
四、汪精卫暗杀思想与实践的历史作用及局限
五、结论
第三节谋刺载洵的革命志士——邝佐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据笔者对相关史料涉猎所及,较早记载当地穷民首先抢掠圆明园内物品的,大概是时人陈代卿,他在《庚申畿辅纪变略)(1905年排印本)中记载说:自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海自杀后,“奸人乘机焚掠,京城九门皆闭,西北烟焰涨天、无人过问也。洋人知园中内变,接踵至,各园皆火,三日夜不息。″ 时人王闿运(字湘绮),在《湘绮楼自书圆明园词(1921年有影印本)注语中记载说:“夷人入京,遂至园宫,见陈设巨丽,相戒弗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乃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 徐树钩的《圆明园词序》(附于《湘绮楼自书圆明园词》)中,也有与之相似的“奸人乘时纵火,入宫劫掠,夷人从之,各园皆火发,三昼夜不熄”的记载。 黄浚根据王闿运的记载,在《花随人圣庵摭忆补篇(1934-1937)中更为明确地断言说:“湘绮此段,在‘敌兵未莪夷门荻,牧童已见骊山火’二句之下,笺释明了。是焚掠圆明园之祸首,非英法联军,乃为海淀一带之穷旗人。此说大致不谬。”在另一处他再次记述称:英法联军至圆明园门外时,经管园大臣文丰的动止,“夷兵已去”,但文丰投福海自杀后,“奸人乘时纵火,入宫劫掠,夷人从之,各园皆火,三日不息”。另外,黄浚又根据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成丰庚申八月二十四日,有“闻夷人仅焚园外官民房”之语,揣测说,“圆明园一役,其始联军仅焚园外官吏房,或为军事上必要之举动。而许多旗人土匪,即乘机劫掠,于是联军旋亦入园。” 上述记载均有误不确,于此我们且姑置不论。笔者在此需要说明或强调的是,这些记载中并无“贵族穷者”或中国奸民”的具体人称指代。 最早有具体人称指代的,大概是光绪年间的杨圻,他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写成的《檀青引》记载说“奸民李某,导联军劫圆明园,珠玉珍宝尽出,三朝御府希世之物,不知纪极掠殆尽”,后来清政府“稍稍闻圆明园之毁,祸由李某,下狱穷治诛之,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节 龚孝拱引导英军焚毁圆明园考论 -
汪精卫被捕后,视死如归,慨然赋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因。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燐光不灭,夜夜照燕台。”又有诗云:“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438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三、汪精卫入京暗杀摄政王载沣的原因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晚清的四张面孔"的人也喜欢 · · · · · ·
晚清的四张面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一千个人的一千张面孔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manju2016 (jakdan)
- 家中書藏●朱明满清時期中國疆域 (eien99)
- 省图待借 (赵怀柔)
- 明清 (NADPH)
- 政治与民主 (老当益壮爱麻仕)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晚清的四张面孔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ijiali 2016-04-04 17:09:48
要是装订成大32开 就不会显得这么厚了
2 有用 Suckseed 2020-03-22 00:21:31
挺好读,逻辑清晰,而且史料很多,读起来比较放心。但是老是出现“女人的小家子气”、“也有懿贵妃作为一个女人,特别是权力欲极强的女人的狭隘心理”这样的字,看着挺膈应。
2 有用 octopus 2020-06-15 13:18:47
碰瓷式纠错史书,拿一些民间的谬传反衬自己见解的独到,很无聊。
1 有用 龍叔 2022-06-13 21:17:26
不止四張面孔,寫了大概二十來個關鍵人物,可謂是晚淸亂局之中的眾生之相。可以!還歷史以復雜性。一本460頁的書籍,史料充實。我本人則對那些失落在歷史中,因為時代文化沖擊,而表現出不同個性的人物特別感興趣。譬如:陶澍、薛福成、王韜、龔孝拱,還有錫金四杰(徐壽、華蘅芳、華世芳、徐建寅)。他們的人生在漢清洪夷四種文化相互激盪衝突的環境下,內心深處的沖擊與矛盾是如此的復雜,又回到水滸中魯提轄一眾好漢的靈魂之... 不止四張面孔,寫了大概二十來個關鍵人物,可謂是晚淸亂局之中的眾生之相。可以!還歷史以復雜性。一本460頁的書籍,史料充實。我本人則對那些失落在歷史中,因為時代文化沖擊,而表現出不同個性的人物特別感興趣。譬如:陶澍、薛福成、王韜、龔孝拱,還有錫金四杰(徐壽、華蘅芳、華世芳、徐建寅)。他們的人生在漢清洪夷四種文化相互激盪衝突的環境下,內心深處的沖擊與矛盾是如此的復雜,又回到水滸中魯提轄一眾好漢的靈魂之問:何以安身立命!憑心問問,這個問題解決了沒有?還是,自孔孟莊荀以來,世世代代的華夏文人,人人都該有一個自己的回應? (展开)
0 有用 momo 2023-03-25 20:11:31 湖北
不错的图书。 选取四个切片进行讲解,不过部分人物像有硬凑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