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读懂孩子的内心
1给孩子荫蔽,也要给孩子自由 / 003
2容忍孩子输在起跑线 / 007
3让孩子自然长大 / 012
4过度保护让孩子陷入成长困境 / 016
5教育之前先建立良好关系 / 020
6有效互动比正确的教育更重要 / 025
7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 029
8让孩子在合适的时间犯合适的错误 / 034
9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 / 039
10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 044
11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 / 051
12给孩子三个美好的假定 / 056
第二章营造成长的环境
1强弱
——母亲更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 063
2倾斜
——平衡是家庭关系第一原则,倾斜也是一种平衡 / 065
3平衡
——“母子同盟”是对家庭关系的一种补偿 / 067
4恋母
——绕过“母子同盟”读懂家庭关系 / 069
5分裂
——儿童神经症的诱因之一 / 071
6获益
——情绪障碍是孩子内心对家庭对立的一种逃避 / 073
7成长
——别让家庭的期望成为孩子的负荷 / 075
8交流
——无效的交流满足了父母的需要,却带给孩子压抑 / 077
9矛盾
——寻找隐藏的和谐,把教育隐藏在爱的木马中 / 079
10束缚
——父母的失望与抱怨,弱化了孩子成长的动力 / 081
11无奈
——在心理学无法解决矛盾时,不妨引发家庭对未来的期待 / 083
12示弱
——重建家庭的交流模式,转移孩子的情感需要 / 085
13竞争
——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竞争,是两种家庭文化传承的竞争 / 087
14第三只眼
——让父母从关心对错转向关注彼此间的共性 / 089
15关爱
——以爱的名义压制孩子的天性 / 091
16禁忌
——不守家庭规则的“捣蛋者” / 093
17依赖
——孩子出现适应障碍,源于家庭功能失衡 / 095
18中立
——每个家庭都是独一的,没模板可套 / 097
19期待
——“望子成龙”何尝不是对父母的心理补偿 / 099
20化蝶
——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 / 101
21学习
——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 / 103
22恐惧
——忽视症状,给予孩子正面鼓励 / 105
23过渡期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 107
24逆反
——冲突越厉害,其实对父母越依赖 / 109
25对策
——给过渡期的孩子一些“行为紊乱”的权利 / 111
26盲人骑瞎马
——陪孩子一起走出“过渡期” / 113
27对抗
——自尊是孩子的灵魂之杯 / 115
28逃学
——用肯定性的语言来激励孩子,他就会呈现出良好的心理特性 / 117
29强大
——孩子用病症维持家庭假想的和平 / 119
30恻隐
——以示弱获得父母之爱 / 121
31移情
——心理医生的人格魅力胜于理论或技术 / 123
32剥削
——警惕心理医生的移情 / 125
33点金之语 / 127
第三章引导孩子的行为
1“打孩子”的学问 / 131
2方法好一切都好? / 135
3宽松教育是与非 / 139
4红脸与白脸 / 143
5一诺重于泰山 / 146
6教育也要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 150
7实践出真知 / 153
8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 156
9没有不犯错的孩子 / 161
10有其父必有其子? / 166
第四章读心术实战技巧
1谁和谁坐
——通过位置判断关系格局 / 173
2从家谱图中看问题的前因后果 / 178
3不要重复别人的治疗 / 183
4避免被家庭问题催眠 / 188
5心理医生的法宝——提问技术 / 192
6咨询中的技术——假设 / 197
7孩子的问题可能是父母的问题的再现 / 202
8身心症状有时只是为了安全 / 207
9关注是一种强化 / 211
10代币疗法 / 215
第五章经典重读
1重返童年,认识自我
——解读《重返童年时光》 / 221
2接纳孩子,有如接纳婚姻
——解读《不听话的女儿》 / 224
3父母关系稳定,才有孩子成长的平稳
——解读《三角中的孩子》 / 226
4不要戴着“眼镜”找问题
——解读《代罪羔羊》 / 228
5每个家庭都有多种可能性
——解读《家庭的故事》 / 230
6问题构成的系统比问题是什么更重要
——解读《不停洗手的孩子》 / 232
7有多少问题是为了迎合父母的需要而产生
——解读《现代家庭故事》 / 234
8夫妻间交流的方式比内容更重要
——解读《家庭谈判》 / 236
9让孩子玩还是限制孩子玩
——解读《谈“玩”的重要性》 / 238
10家庭是一首无言的歌
——解读《无言之歌》 / 240
· · · · · · (
收起)
0 有用 范特香 2021-04-01 11:03:44
浅显易懂,深受启发。初为父母的我,越读越惭愧。
0 有用 小别 chris 2024-01-17 15:38:18 北京
图书馆借阅,早就对这个作者感兴趣,图书馆随便借了本他的书,确实不错。
0 有用 哎呀我去 2023-07-31 09:28:20 四川
李子勋老师的大作。整本书很专业,主要是从家庭关系治疗的角度出发,向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些触动。说是科普读物,但可能还是得有一些专业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 里面对孩子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方式,挺有启发的,在心理卫生诊断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有时候脱离医学诊断来看待孩子的“问题”,不失为更好的方式
0 有用 serendipity 2021-03-07 00:37:22
有收获,家庭治疗似乎比单纯治疗孩子心理疾病更重要。作为父母,自觉自察是多么重要。
0 有用 弥小木 2021-06-17 14:04:34
经常会翻出来,看一看,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