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研究的笔记(12)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咩咩 (不是发嗲是无力)

    二、贾樟柯电影与同时代电影人的异同 虽然学界把贾樟柯也归于第六代导演,其实,贾樟柯的电影与所谓的第六代电影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贾樟柯还在电影学院读书时,张元就已经拍出了《北京杂种》,王小帅拍出了《冬春的日子》,娄烨拍出了《周末情人》,管虎拍出了《头发乱了》,路学长拍出了《长大成人》,章明也拍出了自己的处女作《巫山云雨》。所以,在第六代导演这个群体里,贾樟柯是名副其实的后来者。但贾樟柯凭着自己对电影...

    2018-04-15 20:04:52

  • 咩咩 (不是发嗲是无力)

    第六代”电影的纪实主义倾向及精神 一般认为,第六代电影是指主体为电影学院导演系85级和87级的,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的年轻导演创作的电影。这些导演主要有路学长、王小帅、管虎、胡雪杨、王瑞、娄烨、张元等,姜文、章明、徐静蕾和贾樟柯是后来加入的。其实,这拨导演内部个性差异显著,但在电影创作中的经历和主张基本一致,都经历了由地下到地上,都主张个人化表达,主张独立性,主张电影写实,因而被统一划进...

    2018-04-15 20:01:52

  • 咩咩 (不是发嗲是无力)

    2010年,贾樟柯获荷兰克劳斯王子桂冠奖,评委会给贾樟柯标准的获奖理由是:“贾樟柯将人道主义、惊人的美感和丰富的人文实质结合在一起。他用当地人和专业演员,使用方言和现场声音,加入即兴创作和幻想成分,尽可能地将个人经验更真实地表达出来。一个长镜头中包含着微妙的姿态和细节,他让时间变得可以察觉,且善用讽刺和暗示:飞船升空,大楼中走钢索的人。他抓住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体验,并表现出中国的应对方式……如何维护...

    2018-04-15 19:50:47

  • 咩咩 (不是发嗲是无力)

    2、不着痕迹的长镜头中的场面调度剪辑 贾樟柯曾坦言巴赞推崇的场面调度也是他所喜爱的,长镜头中的场面调度剪辑其实不是真正的剪辑,但它使电影里的时空发生了变化。《站台》中表现街角的转弯路口的长镜头有两次:一次是殷瑞娟站在街角转弯路口,她在等待崔明亮,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温暖而宁静,街角的墻上还有大红字的宣传画,这个街角含有象征意义,喻示了时代也发展到一个转折点。还有一次是一个长镜头内的场面调度表现张军刚...

    2018-04-15 19:46:21

  • 咩咩 (不是发嗲是无力)

    二、灰色基调与自然光 光线电影镜头画面视觉信息和视觉造型的基础,是电影的重要造型元素之一。根据光源的不同可以分为照明光和自然光,根据摄影机与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和角度区分,可以分为正面光、侧光、逆光、顶光和脚光。色彩也是光线的一种形式,视觉主体对光线的感受即是色电影中的色彩基调,是一部影片色彩构成的总倾向,也是一种色彩或几种相近的色彩所构成的主导色调,色彩基调是视觉语言形式之一。基调、色调的艺...

    2018-04-15 19:42:18

  • 咩咩 (不是发嗲是无力)

    一、开放式构图中的社会现实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借助诸如画面构图这种如此基本的创作元素,就能对现实进行多么不易办到的解释和改观。……(画面构图)它是摄影机摄取现实时最直接、最必要的手段。”不可否认,画面构图是电影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之一。电影构图有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两种在质柳何电影中,经常冲破画框的束缚,人物从画框进出银幕,形成开放式构图,带给观众空间的想象。开放式构图源于法国新浪潮电影。20世纪60...

    2018-04-15 19:17:50

  • 咩咩 (不是发嗲是无力)

    在贾樟柯电影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些花哨的推、拉、升、降等拍摄镜头,有的只是像人眼睛的平视的朴实的镜头,给人以真实世界的感觉。贾樟柯电影中的镜头似乎是导演的眼睛,它始终处于一个人站立的冷静旁观的角度,而且是隔着一段距离默默地凝视着人物的一切,形成一种 “凝视”的美学效果。这种执着的运镜方式和角度的选择在当代中国电影中是不多见的。

    2018-04-15 14:34:49

  • 咩咩 (不是发嗲是无力)

    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一书中认为,蒙太奇对时间的表现起不到任何作用。摄影机不能同时拍下一切,但是至少对选定拍摄的事物要尽量表现得全面完整。巴赞接着这样点评《北方的那努克》中表现狩猎的长镜头:“在拍摄那努克追捕海豹时,弗拉哈迪认为最重要的是表现那努克与海豹之间的关系,是伺机等待的实际时间。蒙太奇可以暗示这个时间,而弗拉哈迪仅限于为我们展示等待的情境;狩猎的全过程就是画面的内容,就是画面所要表现的真...

    2018-04-15 14:32:25

  • 咩咩 (不是发嗲是无力)

    鲁迅先生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透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贾樟柯通过个人化的书写,——呈现历史投射在自己记忆里的碎影,是一代人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和感慨。它是贾樟柯的个人青春记忆,也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在同龄人中有着广泛的共鸣,也如希尔斯所说: “记忆是个储藏器,它收藏着人们过去的记忆,以及人们从载...

    2018-04-15 14:28:09

  • 咩咩 (不是发嗲是无力)

    “他者”的引入:早在20世纪30年代,拉康就开始使用他者一词,并自称他的他者理论来源于弗洛伊德。“主体是通过对别人的言说来承担起他的历史,这就是新的方法的基本思想。弗洛伊德将这个新方法命名为精神分析法。”拉康认为,他者的理论涉及“我们存在的核心问题”,即对我们自己存在的反思。“无论是小写的他人,还是大写的他者,其实都代表一种异己的因素,一种异己的他性。”《世界》中的北京就是一个他者的空间,而“世界...

    2018-04-15 14:21:56

<前页 1 2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贾樟柯电影研究

>贾樟柯电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