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最后不忘提一句邓晓芒,还是令人感动的。
描述了作为一个农业部落的周如何取代商并妥善处理好当时与商遗民、众多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如何治理新国家(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及周的制度(井田、封建、宗法、礼乐)如何建立,如何对后世产生影响(即周如何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如何影响及延续中华文明)。由于史料不足,更多的是基于并不富裕的资料(文物)所建立的推测及看法,并不能看做十分严肃的史学书籍,可当做哲学+历史书籍一读。但比起一、二卷的只有神话及只言片语的文字碎片而言,第三卷可供解读的依据大大增多(一二卷只有神话,本卷至少有诗经、史实记录、甲骨文、金文、城市遗址可供查证),读起来少了些虚无缥缈的感觉。
《奠基者》干货不多,啰啰嗦嗦的,感觉像是易的学生代笔。
这就是周人的遗产,是他们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产物:一个内核(群体意识),两只翅膀(忧患心理、乐观态度),三大精神(人本、现实、艺术),四种制度(井田、封建、宗法、礼乐),堪称体大思精、尽善尽美。
书里面提出的中国人重“群体意识”,西方人重“个体意识”的观点很有趣,值得玩味。
清楚的讲解了周朝是如何在商朝之后,彻底扭转文化轨迹,甚至为千年华夏民族打下坚实基础制度,总结有三,一是忧患意识,小心谨慎,对天地的崇拜,对自然的敬畏,祭祀由酒壶变成了盛饭的鼎,事事要小心谨慎。二是分封制度,礼教及等级制度,周是以农作物为积累的民族,与沿海民族(希腊)海洋民族(英国)出海抢夺不同,有着对土地的占有欲,分封土地、册封爵位是生活的基础,被上天授权成为天子,再分封给诸侯,成为封建社会的执政基础,从而衍生出礼教宗法,用规制以求稳定。三是世袭制度,嫡长子继位,权势的合法性得以确立。纵观华夏文明,这三项制度保证了稳定的执政基础,客观上也使得民族文化流传后世。
这本水准在线,略啰嗦
易中天这套丛书真是太适合作为通勤读物了,简洁晓畅。刚读完讲谈社那套中国历史的第一本,难免觉得他「以论带史」的写法有点夸夸其谈,不过逻辑链又确实严丝合缝。按他的话说,这叫「思辨说史」,的确挺有系统工程的美感。
越来越喜欢这套书
周朝礼乐德政并不是很复杂的事,但看这本书怎么觉得这么乱呢
在外星人到来以前,建立文明应该是人类能够面对的最困难的游戏。没有万能解。都是血汗泪。
这个系列的特点就是,语言风格太装,几句话可以概括的内容啰哩啰嗦地,所以套书卷数多,但是很多内容压根都没提
2021年第3本
《祖先》捯根儿人类,《国家》捯根儿世界,这本《奠基者》就是捯根儿中国华夏了。易氏史观,一二三四,明明白儿白儿,清晰通俗,绝不装逼。
这一卷有点意思。
带着独立思考了解中华历史
易老师看来,周人塑造了华夏民族未来几千年的政治和精神文化基础。西方人讲独立,讲个体,所以讲契约法律。而中国人,是以群体为人的,群体大于个体,所以讲德。而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群体的人。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家国一体,从此,造就了既现实,又乐观的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几千年来,延绵不绝,就是因为无论是什么种族的人,来统治这里的人民,都要融汇这一套,而融汇的过程,他们也都被同化为了精神的中国人。
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中国人是“早熟的儿童”,西方是个体意识,东方是群体意识,我们为何成为今天的样子?追溯到周朝的礼乐制度,我们是被教化的结果。
写周王朝,顺带嘲讽了一波明清王朝。 回头看《明朝那些事》,居然9.1分。如此高分,不在乎作者倾注了很多个人情感。但易老师更多的是理智清醒的,没有哪个王朝在他看来好的不行,他也不喜欢任何君王。但易老师更在意普通民众的处境。 说白了,中国历史是用来赞美当代王朝而诋毁上一代竞争者的。而易老师用了很大力气告诉读者,历史就是历史,抛去对君王的虚伪赞美,谁还能干干净净呢?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3 有用 金剛怒目 2020-03-09 22:00:31
最后不忘提一句邓晓芒,还是令人感动的。
2 有用 披着能皮的猫 2018-08-04 11:50:01
描述了作为一个农业部落的周如何取代商并妥善处理好当时与商遗民、众多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如何治理新国家(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及周的制度(井田、封建、宗法、礼乐)如何建立,如何对后世产生影响(即周如何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如何影响及延续中华文明)。由于史料不足,更多的是基于并不富裕的资料(文物)所建立的推测及看法,并不能看做十分严肃的史学书籍,可当做哲学+历史书籍一读。但比起一、二卷的只有神话及只言片语的文字碎片而言,第三卷可供解读的依据大大增多(一二卷只有神话,本卷至少有诗经、史实记录、甲骨文、金文、城市遗址可供查证),读起来少了些虚无缥缈的感觉。
5 有用 yxp 2019-11-19 22:31:02
《奠基者》干货不多,啰啰嗦嗦的,感觉像是易的学生代笔。
2 有用 离谱还嘻嘻 2020-03-26 04:35:57
这就是周人的遗产,是他们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产物:一个内核(群体意识),两只翅膀(忧患心理、乐观态度),三大精神(人本、现实、艺术),四种制度(井田、封建、宗法、礼乐),堪称体大思精、尽善尽美。
1 有用 小时 2017-12-25 04:44:13
书里面提出的中国人重“群体意识”,西方人重“个体意识”的观点很有趣,值得玩味。
1 有用 大脸 2022-06-26 16:15:41
清楚的讲解了周朝是如何在商朝之后,彻底扭转文化轨迹,甚至为千年华夏民族打下坚实基础制度,总结有三,一是忧患意识,小心谨慎,对天地的崇拜,对自然的敬畏,祭祀由酒壶变成了盛饭的鼎,事事要小心谨慎。二是分封制度,礼教及等级制度,周是以农作物为积累的民族,与沿海民族(希腊)海洋民族(英国)出海抢夺不同,有着对土地的占有欲,分封土地、册封爵位是生活的基础,被上天授权成为天子,再分封给诸侯,成为封建社会的执政基础,从而衍生出礼教宗法,用规制以求稳定。三是世袭制度,嫡长子继位,权势的合法性得以确立。纵观华夏文明,这三项制度保证了稳定的执政基础,客观上也使得民族文化流传后世。
1 有用 璃人泪@2011 2018-02-28 14:26:21
这本水准在线,略啰嗦
0 有用 不懈不戒 2018-08-24 18:46:42
易中天这套丛书真是太适合作为通勤读物了,简洁晓畅。刚读完讲谈社那套中国历史的第一本,难免觉得他「以论带史」的写法有点夸夸其谈,不过逻辑链又确实严丝合缝。按他的话说,这叫「思辨说史」,的确挺有系统工程的美感。
1 有用 紫蕙 2016-07-10 23:27:28
越来越喜欢这套书
0 有用 侃侃而谈 2019-04-06 09:57:08
周朝礼乐德政并不是很复杂的事,但看这本书怎么觉得这么乱呢
1 有用 咋这么精神⚆_⚆ 2017-12-01 11:05:33
在外星人到来以前,建立文明应该是人类能够面对的最困难的游戏。没有万能解。都是血汗泪。
0 有用 xx 2021-04-04 21:04:24
这个系列的特点就是,语言风格太装,几句话可以概括的内容啰哩啰嗦地,所以套书卷数多,但是很多内容压根都没提
0 有用 宋凯 2021-01-07 16:21:01
2021年第3本
0 有用 吴 刚 2022-04-01 17:16:38
《祖先》捯根儿人类,《国家》捯根儿世界,这本《奠基者》就是捯根儿中国华夏了。易氏史观,一二三四,明明白儿白儿,清晰通俗,绝不装逼。
0 有用 魍与魉共舞 2022-03-22 21:31:43
这一卷有点意思。
0 有用 为老不尊 2022-03-18 22:52:04
带着独立思考了解中华历史
0 有用 女侠假面 2022-03-11 14:10:18
易老师看来,周人塑造了华夏民族未来几千年的政治和精神文化基础。西方人讲独立,讲个体,所以讲契约法律。而中国人,是以群体为人的,群体大于个体,所以讲德。而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群体的人。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家国一体,从此,造就了既现实,又乐观的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几千年来,延绵不绝,就是因为无论是什么种族的人,来统治这里的人民,都要融汇这一套,而融汇的过程,他们也都被同化为了精神的中国人。
1 有用 小汐 2022-02-11 12:01:32
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中国人是“早熟的儿童”,西方是个体意识,东方是群体意识,我们为何成为今天的样子?追溯到周朝的礼乐制度,我们是被教化的结果。
0 有用 GrowingInWild 2022-02-08 17:10:50
写周王朝,顺带嘲讽了一波明清王朝。 回头看《明朝那些事》,居然9.1分。如此高分,不在乎作者倾注了很多个人情感。但易老师更多的是理智清醒的,没有哪个王朝在他看来好的不行,他也不喜欢任何君王。但易老师更在意普通民众的处境。 说白了,中国历史是用来赞美当代王朝而诋毁上一代竞争者的。而易老师用了很大力气告诉读者,历史就是历史,抛去对君王的虚伪赞美,谁还能干干净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