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曲黎敏对话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解读《诗经》的起源及意义,领略读诗的八大益处,对爱情、婚姻、男女、结婚、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带领人们再次感受《诗经》里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在《诗经》里寻找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
作者简介 · · · · · ·
曲黎敏,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出版畅销书《从头到脚说健康》《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字到人》《生命沉思录》等。
目录 · · · · · ·
上 篇
唯有诗,可以让你与众不同
第一讲唤醒诗性,从《诗经》开始⋯ 002
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 002
诗教是美育,比德育重要⋯ 004
《小雅·采薇》——从普通生活到诗意人生⋯ 006
第二讲《诗经》产生的文化背景⋯ 014
《诗经》的古籍背景⋯ 014
诗教是圣人给中国人的救世药方⋯ 017
《魏风·十亩之间》——终归诗酒田园⋯ 020
第三讲《诗经》的形成和意义⋯ 023
《诗经》的形成源于古代的劳保制度⋯ 023
孔子删诗标准——思无邪⋯ 024
《卫风·伯兮》——赞美,会使生活明亮高尚⋯ 028
第四讲学诗的益处⋯ 034
六经是孔子真正的精华,而非《论语》⋯ 034
声·音·乐⋯ 036
诗关乎风化⋯ 038
中 篇
《诗经》里的生存之道,
是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
第五讲《关雎》——厚德之极⋯ 052
《关雎》为什么成为首篇?⋯ 053
《关雎》是一首单纯的情诗?⋯ 055
古代嫔妃制⋯ 059
好婚姻的标准⋯ 061
第六讲男人的一生⋯ 065
先存志于学,后成家立业⋯ 06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成本太高——《卫风·淇奥》⋯ 071
执手之子,与子偕老终归太难——《邶风·击鼓》⋯ 073
第七讲女人的春天⋯ 075
春心荡漾三月三⋯ 076
执拗、热烈是女子——《郑风·溱洧》⋯ 078
爱恨交加难自拔——《郑风·褰裳》⋯ 079
自有一曲苦楚在心头——《王风·大车》⋯ 081
温和简单是男子——《郑风·出其东门》⋯ 082
暗恋之美——《郑风·有女同车》⋯ 083
第八讲秘会与相思⋯ 086
总愿永以为好——《卫风·木瓜》⋯ 086
这真是一场苦等——《郑风·山有扶苏》⋯ 087
忐忑即美好——《邶风·静女》⋯ 088
绝望犹如黑夜——《陈风·东门之杨》⋯ 089
爱有诸多怕——《郑风·将仲子》⋯ 090
有一种苦叫单相思——《陈风·泽陂》⋯ 092
食与色——《郑风·狡童》⋯ 094
最美是相思——《陈风·月出》⋯ 096
自古美人爱斯文——《郑风·子衿》⋯ 098
一切邂逅,都是上天美丽的安排——《郑风·野有蔓草》⋯ 099
幽会令人心颤——《召南·野有死麕》⋯ 100
真情还是戏弄——《邶风·终风》⋯ 101
好吧,我等——《邶风·匏有苦叶》⋯ 103
第九讲爱情可任性,婚姻是天定⋯ 106
无邪的风流与痴憨——《周南·桃夭》⋯ 106
砍柴要斧头,娶妻要媒人——《豳风·伐柯》⋯ 107
今夕有你,欢喜无比——《唐风·绸缪》⋯ 109
一场高贵豪华的婚礼⋯ 113
结婚,合适最好——《陈风·衡门》⋯ 118
一旦嫁人,皓齿深藏——《卫风·竹竿》⋯ 119
有德之厚,在于行人之所难——《周南·葛覃》⋯ 120
第十讲琴瑟和鸣⋯ 124
要江山,还是要美人——《齐风·鸡鸣》⋯ 124
夫妻更高境,默契与感恩——《郑风·女曰鸡鸣》⋯ 125
风雨相伴,百脉皆畅——《郑风·风雨》⋯ 128
情色之美,活色生香——《齐风·东方之日》⋯ 129
房中之乐,永生难忘——《王风·君子阳阳》⋯ 130
妻子不焦躁,男子自安康——《周南·芣苢》⋯ 132
夫妻恩爱,子孙满堂——《周南·樛木》⋯ 135
生了男儿放床上,生了女儿放地上——《小雅·斯干》⋯ 138
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生育——《大雅·生民》⋯ 140
第十一讲剩女与弃妇⋯ 145
嫁不出去急慌慌——《召南·摽有梅》⋯ 146
剩女为何难嫁⋯ 148
关于“她生活”⋯ 149
男人好解说,女人多怨尤——《卫风·氓》⋯ 152
人性大多忘大德,思小怨——《小雅·谷风》⋯ 156
前面我走,后面她来——《邶风·谷风》⋯ 157
一个高贵美丽的弃妇——《邶风·日月》⋯ 161
自古就有好闺密——《邶风·燕燕》⋯ 163
微我无酒,以遨以游——《邶风·柏舟》⋯ 164
挚爱先逝,唯苦唯念——《唐风·葛生》⋯ 167
男人睹物才思人——《邶风·绿衣》⋯ 168
第十二讲远慕·归隐·孤独⋯ 171
有一种爱,叫“欲而不得”——《陈风·宛丘》⋯ 171
有一种爱,叫“不必得”——《周南·汉广》⋯ 173
神的孩子,可以不要人类的爱情——《邶风·简兮》⋯ 175
心碎,也是一种醉——《秦风·蒹葭》⋯ 176
有一种苦,认为“生而无幸”——《小雅·苕之华》⋯ 179
北风呼号我且逃——《邶风·北风》⋯ 179
为情所困多怨憎——《邶风·式微》⋯ 181
红尘何须多恋恋——《小雅·鹤鸣》⋯ 182
独卧高山独自眠——《卫风·考槃》⋯ 184
无室无家令人羡——《桧风·隰有苌楚》⋯ 185
不慕公家自在仙——《魏风·汾沮洳》⋯ 186
我孤且骄任逍遥——《魏风·园有桃》⋯ 188
孤独,即永恒——《王风·黍离》⋯ 189
第十三讲唯有生活,才是史诗⋯ 192
人生四季皆风景——《豳风·七月》⋯ 192
暂得嘉宾鼓瑟笙——《小雅·鹿鸣》⋯ 199
民族灵性在诗心——《小雅·都人士》⋯ 201
下 篇
《诗经》精选(曲黎敏译注,略)
· · · · · · (收起)
喜欢读"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的人也喜欢 · · · · · ·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1 条 )

发现诗之美《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读之不尽的诗经,古老的美好

从诗和远方到诗的故乡
> 更多书评 51篇
-
林迟 (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
1、美和审美是先天的,是对生命的超越,是人与神唯一可以共享的东西。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定数,它只会让生命更沮丧,或更贪婪。唯有浩瀚的神秘,唯有美,唯有爱,可以让生命激荡,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看待一切,包括恶和天道的无情,并使我们的生命接近那无限,并得以超越。 2、读诗和写诗,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人,一个性情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的美充满感觉的人。 3、只有在时间之上付出感觉,比如爱、敬畏、肯定等,生活才有了...2018-08-23 14:40 1人喜欢
1、美和审美是先天的,是对生命的超越,是人与神唯一可以共享的东西。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定数,它只会让生命更沮丧,或更贪婪。唯有浩瀚的神秘,唯有美,唯有爱,可以让生命激荡,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看待一切,包括恶和天道的无情,并使我们的生命接近那无限,并得以超越。
2、读诗和写诗,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人,一个性情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的美充满感觉的人。
3、只有在时间之上付出感觉,比如爱、敬畏、肯定等,生活才有了短暂的意义,时间也开始意味深长。
4、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
5、什么是美感?——凡使我们的心为之变软、变温柔,引发了我们无限爱怜的事物,都是美的。当肉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因这爱而与这美共频共振时,就是见证生命奇迹的时刻。
6、重复,是生命的一个被遮蔽的本质,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之痛。
7、如何解决生命终极之痛的问题,不仅是我们心灵之困境,也是我们语言之困境。世界可以感知,但世界难以言说。
8、清朝做了一个很大的工作——修了《四库全书》。把中国当时所有的书籍以经、史、子、集四部分门别类。它们的编写体制是以儒学为基础的。《四库全书》为了美观与便于识别,采用分色装帧,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月白色(或浅蓝色),集部灰黑色。四部颜色的确定,依春夏秋冬四季而定。书籍是文化载体,按春夏秋冬来排序,是中国人对古籍内涵的独特感受——经部,意味着文化的生发和开端;史部,是人类历史的铺陈和恢宏;子部,如金秋般沉淀着人类精神的营养和多样;集部,敛藏着文学艺术冬日般的精粹与对人心灵的激荡。《诗经》本是文学,但不在集部,而归于经部,是确立其于整个文化的根基地位,她和其他经典一起构成了整个中华文明的源泉和根茎,没有这样富矿般的根茎,中华文明这个大树便不可能源远流长、繁茂昌盛。
9、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喜欢快,闪恋、闪婚、闪离......把过去人们要花一辈子时间慢慢煎熬的辛酸苦辣一下子就过完了,殊不知,唯有慢生活、真感情,才得因果。如果你太快了的话,你会觉得一切都好像无缘而起又无缘而灭,没有过程的结果多么令人沮丧。
10、什么是好时代?一个自己活得从容自信又受世界人民尊重的时代,才是好时代。在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越来越彰显自己的强盛,但是总有一种异样的质疑声让我们无法忽视:在世界的眼里,我们变得有钱,但仍然不那么被人尊重。一个民族的伟大时代,至少要从两方面去考量:一是这个民族要有充分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经济基础的强大和文化的厚重;另一点就是要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不可避免地,在世界上某些国家某些人眼里,我们有点像暴发户,我们的购买力有点像没有理性的扫荡,而缺少充满内涵的品位。
11、一切尊重,实际上来源于我们内心的一种素养。
12、巴菲特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三项特征:正直、智慧、活力。很多人选错恋人或合作伙伴,都与忽视“正直”这一关键项有关。里根说,如果你正直,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不正直,什么也都无关紧要。无论如何,人应该结交正直的人为朋友,因为正直的人才有担当和责任心。 13、诗者,持也,在于敦厚之教,自持其心。
14、夫妇之道在于经营,人伦之道在于厚道。唯有生存之道,才是解决我们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而生存之道的要点,不在于下政令、严管教,而最好是“美教化、移风俗”。美教化,是诗教;移风俗,是在潜移默化中改良人性。
15、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意思是,高兴了,我们会说,言语已经满足不了我们了,我们就会啰啰唆唆地长言之;长言之不足就会“啊啊啊”地开始嗟叹,这个时候就开始出现诗似的复调;嗟叹之不足,言语都无法表达了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16、无论如何,天下之事,利害常相伴;有全利而无小害者,唯读书,唯赏乐,唯游山玩水。
17、古代帝王出游时身边带着的人,口才都很好,这些人无论交际或外交用的全部都是《诗经》中的语言。那真是一个诗的美好时代,那时,诗是生活,而不是像我们今天,诗,是我们生活之外的艺术。
18、学诗,写诗,先是要有感情,随之要培养我们对万事万物的洞察力,洞察力的关键首先在于深入,然后还要有从深处跳出来的高度。但光有高度而没有慈悲,便只是个冷静的哲学家,只有拥有了温熏普照万物的浑厚和慈悲,才是诗人。即如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19、《诗经》中492次提到动物,505次提到植物,235次提到自然现象。这一点在现代诗作中是很少见的,让人惊讶的同时,也引人深思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古人离“神”更近,离自然更近,所以他们要观天文,要察地纪,要亲近万物、感恩万物。而今人离“人”更近,离物更近,离人近,则缺少神性。 工业革命后,人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土地,依赖天意,而是距“人造物”更近,相应地,则越来越自大,则不敬畏神,也不感恩天。今人拥有的大都是没有情感的制造物,古人拥有的都是有生命的自然物,所以他们对自然的那种感知力,比我们现在人要强很多。诗歌里面的表现,就是古人会大量地赞美和使用自然的东西。 一切自然的东西,更风雅。
2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录过一个习俗,“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他说芍药还有别名,叫作江蓠,谐音“将离”。好面子、情感含蓄的中国人欲言分手不便直言,所以用相赠以芍药这种行为,表示“我要跟你分手”。这比我们今人要风雅得多,我们现在人说分手,很是粗暴、简单,就是“滚”“离我远点”“滚得再远点”,反复都是这种词,很伤情,很伤面子。而古人给你一支芍药花就够了,给你一支芍药花,没伤你的面子,你知趣地离开就好了。 再来说后面那句,“相招以文无”是什么意思呢?李时珍的解释是“文无”的别名叫“当归”,取其盼归之意。古时妻子盼望丈夫回来,但羞于表白,于是就寄一片当归以表心意,丈夫见此也会心意暖暖。如若夫妻闹气,丈夫离家出走,妻子回心转意,直言相邀又怕被拒绝,也可寄一片当归,若对方不愿,妻子暗自惆怅便是了。不像今人,分手大闹或恶言相向,连先前的恩义都绝了。 如此看来,古人的生活艺术真是了得,分手的时候给你一支芍药,招你回来的时候,给你寄一片当归。你若回来了,就是明白了我的心意;你若执意不回,一片当归也没伤我什么面子。 含蓄多情的中国人就这样把生活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
21、爱情可任性,婚姻是天定。
22、婚姻维系得好,靠的是品性,靠的是你不卑我不亢。世间的婚姻走的是朴实、平实之道,重要的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打发日子,用平庸来收敛精神,用宁静来安抚灵魂。只要勤劳、欢喜、三餐饭香、睡觉安稳,就不失为一段平民的好婚姻。
23、男方派人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大雁几乎是六礼中最重要的礼物了,纳采送雁、纳吉送雁、请期送雁、亲迎送雁,看来以雁为礼,讲究颇多。送大雁一般有以下几点象征意义: (1)雁是有情之物,故雁字里有“人”。且大雁以阴从阳,一夫一妻终身相守,一方逝去,则宁为孤雁,绝不再娶。故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忠贞不渝。 (2)雁有义,护幼、勇敢。 (3)雁有仁,不弃老弱病残。 (4)雁有礼,飞行时人字排开,有序。 (5)雁有信,秋去春来,守时。 (6)大雁有智慧、机警。古人送女子大雁,也是在表现仁义礼智信的德行吧。
24、聘礼的意义讲得很清楚: (1)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不可不正。不正,则不尊。 (2)嫁娶者,所以传重承业,继续先祖,为宗庙主也。夫家轻礼违制,就属于不自重。夫家之礼不备,就是不重视这场婚姻,也不重视家族的繁衍和传承。所有的尊重都是相互的,好婚姻的第一条就是要相互尊敬,最怕的就是相互轻慢。第二条才是忠实。没有尊重,就没有忠实。 25、女德之厚: 已贵而能勤、已富而能俭、已长而敬不弛于师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难也。 出身高贵依旧勤勉;身家富有还能节俭;受人尊敬依然心存敬畏,既尊敬公婆又孝顺父母。有德之厚,在于行人之所难。
26、古代重视妇女教育,《周礼》讲究“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为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炱。古代有钱人家会请女师(专门教女孩子学习的女教师),专教女子学习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比如,学习缝纫、女红、礼仪等,使她们掌握一定的持家技能,以及孝敬公婆、侍奉丈夫和教育孩子的礼仪、方法,以避免将来嫁入婆家后什么都不懂。 今人嫁女认为女儿是奔幸福而去,这就是现代人的一种不理性。古人嫁女则是哭嫁,认为女儿是去受苦。从此以后,女儿再也不是父母膝下撒娇任性的小娇娇,而是要成为端庄明理、勤劳能干的大女人了。其生存之艰难,其人情之冷暖,从出嫁的那一刻,皆会渐次展开......
27、婚姻,唯有感恩,才能持久。知感恩,念对方的不容易,牵挂、体谅,尽可能地成就对方,才是夫妇之圣境。
28、在她们眼里,爱情不是终极目标:如果你始终跟一个人转磨磨,你生命的格局就非常小,你的缘就无法了。你必须走出来,和更广泛、更美好、更相对永恒的事物建立爱的联系,你才能看清爱情的本质,并给自己更多的成长机会。说白了,爱情的方向是落地,而爱的方向是飞升。方向不同,结果就不同。
29、如果一个事物不能让我们内心得到甘美和宁静,我们宁可不要。 30、夫妻的最高境界是默契和感恩。
31、读诗、写诗,都是走向神明或精神之庙宇的途径。回头,便是尘埃;前行,哪怕荆棘满地,也能步步莲花。
32、最深邃的宁静,一定是安享了广大而从容的孤独。
33、平庸才是生活的常态,健康、愉悦、平静地享受生活,才是生活的真谛。
34、对淑女而言,追求美好,最重要的是要追求内在的心灵美。心灵美的核心是守其坤德,也就是厚德载物。
35、能有一段时间把情感固定在某人身上,真是一件值得庆幸和赞美的事情。
36、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东门外河水清,美女曼妙众多。虽说美女如云,都非我所喜爱。唯有白衣绿巾,才是我魂所在。 出了瓮城东门,美女轻白如花。虽则曼妙可爱,都非我所欲求,唯有白衣茜染,才是我心钟爱。
37、其实,这一天也可以称为古代的情人节,至今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过“三月三”。那一天,姑娘小伙在河边调情唱歌,唱出感觉了,晚间就在田间地头忙活,以后有感觉了就继续处,没感觉了就谁也不认识谁了,谁也别有什么负担。要是意外怀孕了呢,就由怀孕的妇女来为孩子指认个父亲,再由部落头人发婚。男人要是不愿意的话,就赔这女子一些钱物,好让女人养活这没爹的娃。听说通常越是强壮漂亮的男人越容易被指认,所以上古时这样的美男子最穷,因为钱都赔光啦......
——阿迟 2016.5.19 以上,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书摘
回应 2018-08-23 14:40 -
葵 (一个人的心情,一个人的旅程)
此诗为“风之始也”,风从厚德走。“风天下而正夫妇”,即,要想让天下的风气正,先要使夫妇之间的风气正,要正夫妇之间的风气,就要先教育好女人。所以,《诗经》可以说是一门管理女人的学问,男人、女人都应该多听听这门课。 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Kindle位置782-784).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Kindle版本 此处曲黎敏给以更深的讲解,放在开篇诗经第一篇,不光是个爱情诗句。2019-02-09 19:12
-
葵 (一个人的心情,一个人的旅程)
五十而知天命所谓天命,就是说你自己前半生已经为你的后半生埋单,如果一个男人在50岁的时候还在怨天怨地,怨父母,怨老婆,怨孩子,那真是没活明白。四个生肖轮回已经完成了你的游戏、你的追求、你的实践、你的积淀,后半生该怎么过,过得好不好,都是自己的事了。这就是“五十而知天命”。 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Kindle位置1039-1042).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Kindle版本 曲黎敏的理解,以前看的是傅佩荣的理解,三十都儒...2019-02-09 19:05
五十而知天命所谓天命,就是说你自己前半生已经为你的后半生埋单,如果一个男人在50岁的时候还在怨天怨地,怨父母,怨老婆,怨孩子,那真是没活明白。四个生肖轮回已经完成了你的游戏、你的追求、你的实践、你的积淀,后半生该怎么过,过得好不好,都是自己的事了。这就是“五十而知天命”。 引自 男人的一生 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Kindle位置1039-1042).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Kindle版本
曲黎敏的理解,以前看的是傅佩荣的理解,三十都儒学,四十读庄子,五十读易经。不抱怨,然后慎独、慎言,从自己的内心。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要改变,规避一些人和事,不要露了锋芒再跟人争,退避三舍。
回应 2019-02-09 19:05
-
林迟 (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
1、美和审美是先天的,是对生命的超越,是人与神唯一可以共享的东西。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定数,它只会让生命更沮丧,或更贪婪。唯有浩瀚的神秘,唯有美,唯有爱,可以让生命激荡,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看待一切,包括恶和天道的无情,并使我们的生命接近那无限,并得以超越。 2、读诗和写诗,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人,一个性情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的美充满感觉的人。 3、只有在时间之上付出感觉,比如爱、敬畏、肯定等,生活才有了...2018-08-23 14:40 1人喜欢
1、美和审美是先天的,是对生命的超越,是人与神唯一可以共享的东西。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定数,它只会让生命更沮丧,或更贪婪。唯有浩瀚的神秘,唯有美,唯有爱,可以让生命激荡,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看待一切,包括恶和天道的无情,并使我们的生命接近那无限,并得以超越。
2、读诗和写诗,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人,一个性情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的美充满感觉的人。
3、只有在时间之上付出感觉,比如爱、敬畏、肯定等,生活才有了短暂的意义,时间也开始意味深长。
4、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
5、什么是美感?——凡使我们的心为之变软、变温柔,引发了我们无限爱怜的事物,都是美的。当肉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因这爱而与这美共频共振时,就是见证生命奇迹的时刻。
6、重复,是生命的一个被遮蔽的本质,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之痛。
7、如何解决生命终极之痛的问题,不仅是我们心灵之困境,也是我们语言之困境。世界可以感知,但世界难以言说。
8、清朝做了一个很大的工作——修了《四库全书》。把中国当时所有的书籍以经、史、子、集四部分门别类。它们的编写体制是以儒学为基础的。《四库全书》为了美观与便于识别,采用分色装帧,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月白色(或浅蓝色),集部灰黑色。四部颜色的确定,依春夏秋冬四季而定。书籍是文化载体,按春夏秋冬来排序,是中国人对古籍内涵的独特感受——经部,意味着文化的生发和开端;史部,是人类历史的铺陈和恢宏;子部,如金秋般沉淀着人类精神的营养和多样;集部,敛藏着文学艺术冬日般的精粹与对人心灵的激荡。《诗经》本是文学,但不在集部,而归于经部,是确立其于整个文化的根基地位,她和其他经典一起构成了整个中华文明的源泉和根茎,没有这样富矿般的根茎,中华文明这个大树便不可能源远流长、繁茂昌盛。
9、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喜欢快,闪恋、闪婚、闪离......把过去人们要花一辈子时间慢慢煎熬的辛酸苦辣一下子就过完了,殊不知,唯有慢生活、真感情,才得因果。如果你太快了的话,你会觉得一切都好像无缘而起又无缘而灭,没有过程的结果多么令人沮丧。
10、什么是好时代?一个自己活得从容自信又受世界人民尊重的时代,才是好时代。在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越来越彰显自己的强盛,但是总有一种异样的质疑声让我们无法忽视:在世界的眼里,我们变得有钱,但仍然不那么被人尊重。一个民族的伟大时代,至少要从两方面去考量:一是这个民族要有充分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经济基础的强大和文化的厚重;另一点就是要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不可避免地,在世界上某些国家某些人眼里,我们有点像暴发户,我们的购买力有点像没有理性的扫荡,而缺少充满内涵的品位。
11、一切尊重,实际上来源于我们内心的一种素养。
12、巴菲特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三项特征:正直、智慧、活力。很多人选错恋人或合作伙伴,都与忽视“正直”这一关键项有关。里根说,如果你正直,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不正直,什么也都无关紧要。无论如何,人应该结交正直的人为朋友,因为正直的人才有担当和责任心。 13、诗者,持也,在于敦厚之教,自持其心。
14、夫妇之道在于经营,人伦之道在于厚道。唯有生存之道,才是解决我们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而生存之道的要点,不在于下政令、严管教,而最好是“美教化、移风俗”。美教化,是诗教;移风俗,是在潜移默化中改良人性。
15、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意思是,高兴了,我们会说,言语已经满足不了我们了,我们就会啰啰唆唆地长言之;长言之不足就会“啊啊啊”地开始嗟叹,这个时候就开始出现诗似的复调;嗟叹之不足,言语都无法表达了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16、无论如何,天下之事,利害常相伴;有全利而无小害者,唯读书,唯赏乐,唯游山玩水。
17、古代帝王出游时身边带着的人,口才都很好,这些人无论交际或外交用的全部都是《诗经》中的语言。那真是一个诗的美好时代,那时,诗是生活,而不是像我们今天,诗,是我们生活之外的艺术。
18、学诗,写诗,先是要有感情,随之要培养我们对万事万物的洞察力,洞察力的关键首先在于深入,然后还要有从深处跳出来的高度。但光有高度而没有慈悲,便只是个冷静的哲学家,只有拥有了温熏普照万物的浑厚和慈悲,才是诗人。即如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19、《诗经》中492次提到动物,505次提到植物,235次提到自然现象。这一点在现代诗作中是很少见的,让人惊讶的同时,也引人深思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古人离“神”更近,离自然更近,所以他们要观天文,要察地纪,要亲近万物、感恩万物。而今人离“人”更近,离物更近,离人近,则缺少神性。 工业革命后,人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土地,依赖天意,而是距“人造物”更近,相应地,则越来越自大,则不敬畏神,也不感恩天。今人拥有的大都是没有情感的制造物,古人拥有的都是有生命的自然物,所以他们对自然的那种感知力,比我们现在人要强很多。诗歌里面的表现,就是古人会大量地赞美和使用自然的东西。 一切自然的东西,更风雅。
2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录过一个习俗,“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他说芍药还有别名,叫作江蓠,谐音“将离”。好面子、情感含蓄的中国人欲言分手不便直言,所以用相赠以芍药这种行为,表示“我要跟你分手”。这比我们今人要风雅得多,我们现在人说分手,很是粗暴、简单,就是“滚”“离我远点”“滚得再远点”,反复都是这种词,很伤情,很伤面子。而古人给你一支芍药花就够了,给你一支芍药花,没伤你的面子,你知趣地离开就好了。 再来说后面那句,“相招以文无”是什么意思呢?李时珍的解释是“文无”的别名叫“当归”,取其盼归之意。古时妻子盼望丈夫回来,但羞于表白,于是就寄一片当归以表心意,丈夫见此也会心意暖暖。如若夫妻闹气,丈夫离家出走,妻子回心转意,直言相邀又怕被拒绝,也可寄一片当归,若对方不愿,妻子暗自惆怅便是了。不像今人,分手大闹或恶言相向,连先前的恩义都绝了。 如此看来,古人的生活艺术真是了得,分手的时候给你一支芍药,招你回来的时候,给你寄一片当归。你若回来了,就是明白了我的心意;你若执意不回,一片当归也没伤我什么面子。 含蓄多情的中国人就这样把生活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
21、爱情可任性,婚姻是天定。
22、婚姻维系得好,靠的是品性,靠的是你不卑我不亢。世间的婚姻走的是朴实、平实之道,重要的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打发日子,用平庸来收敛精神,用宁静来安抚灵魂。只要勤劳、欢喜、三餐饭香、睡觉安稳,就不失为一段平民的好婚姻。
23、男方派人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大雁几乎是六礼中最重要的礼物了,纳采送雁、纳吉送雁、请期送雁、亲迎送雁,看来以雁为礼,讲究颇多。送大雁一般有以下几点象征意义: (1)雁是有情之物,故雁字里有“人”。且大雁以阴从阳,一夫一妻终身相守,一方逝去,则宁为孤雁,绝不再娶。故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忠贞不渝。 (2)雁有义,护幼、勇敢。 (3)雁有仁,不弃老弱病残。 (4)雁有礼,飞行时人字排开,有序。 (5)雁有信,秋去春来,守时。 (6)大雁有智慧、机警。古人送女子大雁,也是在表现仁义礼智信的德行吧。
24、聘礼的意义讲得很清楚: (1)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不可不正。不正,则不尊。 (2)嫁娶者,所以传重承业,继续先祖,为宗庙主也。夫家轻礼违制,就属于不自重。夫家之礼不备,就是不重视这场婚姻,也不重视家族的繁衍和传承。所有的尊重都是相互的,好婚姻的第一条就是要相互尊敬,最怕的就是相互轻慢。第二条才是忠实。没有尊重,就没有忠实。 25、女德之厚: 已贵而能勤、已富而能俭、已长而敬不弛于师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难也。 出身高贵依旧勤勉;身家富有还能节俭;受人尊敬依然心存敬畏,既尊敬公婆又孝顺父母。有德之厚,在于行人之所难。
26、古代重视妇女教育,《周礼》讲究“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为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炱。古代有钱人家会请女师(专门教女孩子学习的女教师),专教女子学习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比如,学习缝纫、女红、礼仪等,使她们掌握一定的持家技能,以及孝敬公婆、侍奉丈夫和教育孩子的礼仪、方法,以避免将来嫁入婆家后什么都不懂。 今人嫁女认为女儿是奔幸福而去,这就是现代人的一种不理性。古人嫁女则是哭嫁,认为女儿是去受苦。从此以后,女儿再也不是父母膝下撒娇任性的小娇娇,而是要成为端庄明理、勤劳能干的大女人了。其生存之艰难,其人情之冷暖,从出嫁的那一刻,皆会渐次展开......
27、婚姻,唯有感恩,才能持久。知感恩,念对方的不容易,牵挂、体谅,尽可能地成就对方,才是夫妇之圣境。
28、在她们眼里,爱情不是终极目标:如果你始终跟一个人转磨磨,你生命的格局就非常小,你的缘就无法了。你必须走出来,和更广泛、更美好、更相对永恒的事物建立爱的联系,你才能看清爱情的本质,并给自己更多的成长机会。说白了,爱情的方向是落地,而爱的方向是飞升。方向不同,结果就不同。
29、如果一个事物不能让我们内心得到甘美和宁静,我们宁可不要。 30、夫妻的最高境界是默契和感恩。
31、读诗、写诗,都是走向神明或精神之庙宇的途径。回头,便是尘埃;前行,哪怕荆棘满地,也能步步莲花。
32、最深邃的宁静,一定是安享了广大而从容的孤独。
33、平庸才是生活的常态,健康、愉悦、平静地享受生活,才是生活的真谛。
34、对淑女而言,追求美好,最重要的是要追求内在的心灵美。心灵美的核心是守其坤德,也就是厚德载物。
35、能有一段时间把情感固定在某人身上,真是一件值得庆幸和赞美的事情。
36、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东门外河水清,美女曼妙众多。虽说美女如云,都非我所喜爱。唯有白衣绿巾,才是我魂所在。 出了瓮城东门,美女轻白如花。虽则曼妙可爱,都非我所欲求,唯有白衣茜染,才是我心钟爱。
37、其实,这一天也可以称为古代的情人节,至今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过“三月三”。那一天,姑娘小伙在河边调情唱歌,唱出感觉了,晚间就在田间地头忙活,以后有感觉了就继续处,没感觉了就谁也不认识谁了,谁也别有什么负担。要是意外怀孕了呢,就由怀孕的妇女来为孩子指认个父亲,再由部落头人发婚。男人要是不愿意的话,就赔这女子一些钱物,好让女人养活这没爹的娃。听说通常越是强壮漂亮的男人越容易被指认,所以上古时这样的美男子最穷,因为钱都赔光啦......
——阿迟 2016.5.19 以上,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书摘
回应 2018-08-23 14:40
-
葵 (一个人的心情,一个人的旅程)
此诗为“风之始也”,风从厚德走。“风天下而正夫妇”,即,要想让天下的风气正,先要使夫妇之间的风气正,要正夫妇之间的风气,就要先教育好女人。所以,《诗经》可以说是一门管理女人的学问,男人、女人都应该多听听这门课。 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Kindle位置782-784).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Kindle版本 此处曲黎敏给以更深的讲解,放在开篇诗经第一篇,不光是个爱情诗句。2019-02-09 19:12
-
葵 (一个人的心情,一个人的旅程)
五十而知天命所谓天命,就是说你自己前半生已经为你的后半生埋单,如果一个男人在50岁的时候还在怨天怨地,怨父母,怨老婆,怨孩子,那真是没活明白。四个生肖轮回已经完成了你的游戏、你的追求、你的实践、你的积淀,后半生该怎么过,过得好不好,都是自己的事了。这就是“五十而知天命”。 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Kindle位置1039-1042).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Kindle版本 曲黎敏的理解,以前看的是傅佩荣的理解,三十都儒...2019-02-09 19:05
五十而知天命所谓天命,就是说你自己前半生已经为你的后半生埋单,如果一个男人在50岁的时候还在怨天怨地,怨父母,怨老婆,怨孩子,那真是没活明白。四个生肖轮回已经完成了你的游戏、你的追求、你的实践、你的积淀,后半生该怎么过,过得好不好,都是自己的事了。这就是“五十而知天命”。 引自 男人的一生 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Kindle位置1039-1042).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Kindle版本
曲黎敏的理解,以前看的是傅佩荣的理解,三十都儒学,四十读庄子,五十读易经。不抱怨,然后慎独、慎言,从自己的内心。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要改变,规避一些人和事,不要露了锋芒再跟人争,退避三舍。
回应 2019-02-09 19:05 -
林迟 (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
1、美和审美是先天的,是对生命的超越,是人与神唯一可以共享的东西。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定数,它只会让生命更沮丧,或更贪婪。唯有浩瀚的神秘,唯有美,唯有爱,可以让生命激荡,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看待一切,包括恶和天道的无情,并使我们的生命接近那无限,并得以超越。 2、读诗和写诗,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人,一个性情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的美充满感觉的人。 3、只有在时间之上付出感觉,比如爱、敬畏、肯定等,生活才有了...2018-08-23 14:40 1人喜欢
1、美和审美是先天的,是对生命的超越,是人与神唯一可以共享的东西。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定数,它只会让生命更沮丧,或更贪婪。唯有浩瀚的神秘,唯有美,唯有爱,可以让生命激荡,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看待一切,包括恶和天道的无情,并使我们的生命接近那无限,并得以超越。
2、读诗和写诗,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人,一个性情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的美充满感觉的人。
3、只有在时间之上付出感觉,比如爱、敬畏、肯定等,生活才有了短暂的意义,时间也开始意味深长。
4、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
5、什么是美感?——凡使我们的心为之变软、变温柔,引发了我们无限爱怜的事物,都是美的。当肉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因这爱而与这美共频共振时,就是见证生命奇迹的时刻。
6、重复,是生命的一个被遮蔽的本质,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之痛。
7、如何解决生命终极之痛的问题,不仅是我们心灵之困境,也是我们语言之困境。世界可以感知,但世界难以言说。
8、清朝做了一个很大的工作——修了《四库全书》。把中国当时所有的书籍以经、史、子、集四部分门别类。它们的编写体制是以儒学为基础的。《四库全书》为了美观与便于识别,采用分色装帧,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月白色(或浅蓝色),集部灰黑色。四部颜色的确定,依春夏秋冬四季而定。书籍是文化载体,按春夏秋冬来排序,是中国人对古籍内涵的独特感受——经部,意味着文化的生发和开端;史部,是人类历史的铺陈和恢宏;子部,如金秋般沉淀着人类精神的营养和多样;集部,敛藏着文学艺术冬日般的精粹与对人心灵的激荡。《诗经》本是文学,但不在集部,而归于经部,是确立其于整个文化的根基地位,她和其他经典一起构成了整个中华文明的源泉和根茎,没有这样富矿般的根茎,中华文明这个大树便不可能源远流长、繁茂昌盛。
9、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喜欢快,闪恋、闪婚、闪离......把过去人们要花一辈子时间慢慢煎熬的辛酸苦辣一下子就过完了,殊不知,唯有慢生活、真感情,才得因果。如果你太快了的话,你会觉得一切都好像无缘而起又无缘而灭,没有过程的结果多么令人沮丧。
10、什么是好时代?一个自己活得从容自信又受世界人民尊重的时代,才是好时代。在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越来越彰显自己的强盛,但是总有一种异样的质疑声让我们无法忽视:在世界的眼里,我们变得有钱,但仍然不那么被人尊重。一个民族的伟大时代,至少要从两方面去考量:一是这个民族要有充分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经济基础的强大和文化的厚重;另一点就是要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不可避免地,在世界上某些国家某些人眼里,我们有点像暴发户,我们的购买力有点像没有理性的扫荡,而缺少充满内涵的品位。
11、一切尊重,实际上来源于我们内心的一种素养。
12、巴菲特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三项特征:正直、智慧、活力。很多人选错恋人或合作伙伴,都与忽视“正直”这一关键项有关。里根说,如果你正直,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不正直,什么也都无关紧要。无论如何,人应该结交正直的人为朋友,因为正直的人才有担当和责任心。 13、诗者,持也,在于敦厚之教,自持其心。
14、夫妇之道在于经营,人伦之道在于厚道。唯有生存之道,才是解决我们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而生存之道的要点,不在于下政令、严管教,而最好是“美教化、移风俗”。美教化,是诗教;移风俗,是在潜移默化中改良人性。
15、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意思是,高兴了,我们会说,言语已经满足不了我们了,我们就会啰啰唆唆地长言之;长言之不足就会“啊啊啊”地开始嗟叹,这个时候就开始出现诗似的复调;嗟叹之不足,言语都无法表达了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16、无论如何,天下之事,利害常相伴;有全利而无小害者,唯读书,唯赏乐,唯游山玩水。
17、古代帝王出游时身边带着的人,口才都很好,这些人无论交际或外交用的全部都是《诗经》中的语言。那真是一个诗的美好时代,那时,诗是生活,而不是像我们今天,诗,是我们生活之外的艺术。
18、学诗,写诗,先是要有感情,随之要培养我们对万事万物的洞察力,洞察力的关键首先在于深入,然后还要有从深处跳出来的高度。但光有高度而没有慈悲,便只是个冷静的哲学家,只有拥有了温熏普照万物的浑厚和慈悲,才是诗人。即如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19、《诗经》中492次提到动物,505次提到植物,235次提到自然现象。这一点在现代诗作中是很少见的,让人惊讶的同时,也引人深思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古人离“神”更近,离自然更近,所以他们要观天文,要察地纪,要亲近万物、感恩万物。而今人离“人”更近,离物更近,离人近,则缺少神性。 工业革命后,人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土地,依赖天意,而是距“人造物”更近,相应地,则越来越自大,则不敬畏神,也不感恩天。今人拥有的大都是没有情感的制造物,古人拥有的都是有生命的自然物,所以他们对自然的那种感知力,比我们现在人要强很多。诗歌里面的表现,就是古人会大量地赞美和使用自然的东西。 一切自然的东西,更风雅。
2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录过一个习俗,“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他说芍药还有别名,叫作江蓠,谐音“将离”。好面子、情感含蓄的中国人欲言分手不便直言,所以用相赠以芍药这种行为,表示“我要跟你分手”。这比我们今人要风雅得多,我们现在人说分手,很是粗暴、简单,就是“滚”“离我远点”“滚得再远点”,反复都是这种词,很伤情,很伤面子。而古人给你一支芍药花就够了,给你一支芍药花,没伤你的面子,你知趣地离开就好了。 再来说后面那句,“相招以文无”是什么意思呢?李时珍的解释是“文无”的别名叫“当归”,取其盼归之意。古时妻子盼望丈夫回来,但羞于表白,于是就寄一片当归以表心意,丈夫见此也会心意暖暖。如若夫妻闹气,丈夫离家出走,妻子回心转意,直言相邀又怕被拒绝,也可寄一片当归,若对方不愿,妻子暗自惆怅便是了。不像今人,分手大闹或恶言相向,连先前的恩义都绝了。 如此看来,古人的生活艺术真是了得,分手的时候给你一支芍药,招你回来的时候,给你寄一片当归。你若回来了,就是明白了我的心意;你若执意不回,一片当归也没伤我什么面子。 含蓄多情的中国人就这样把生活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
21、爱情可任性,婚姻是天定。
22、婚姻维系得好,靠的是品性,靠的是你不卑我不亢。世间的婚姻走的是朴实、平实之道,重要的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打发日子,用平庸来收敛精神,用宁静来安抚灵魂。只要勤劳、欢喜、三餐饭香、睡觉安稳,就不失为一段平民的好婚姻。
23、男方派人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大雁几乎是六礼中最重要的礼物了,纳采送雁、纳吉送雁、请期送雁、亲迎送雁,看来以雁为礼,讲究颇多。送大雁一般有以下几点象征意义: (1)雁是有情之物,故雁字里有“人”。且大雁以阴从阳,一夫一妻终身相守,一方逝去,则宁为孤雁,绝不再娶。故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忠贞不渝。 (2)雁有义,护幼、勇敢。 (3)雁有仁,不弃老弱病残。 (4)雁有礼,飞行时人字排开,有序。 (5)雁有信,秋去春来,守时。 (6)大雁有智慧、机警。古人送女子大雁,也是在表现仁义礼智信的德行吧。
24、聘礼的意义讲得很清楚: (1)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不可不正。不正,则不尊。 (2)嫁娶者,所以传重承业,继续先祖,为宗庙主也。夫家轻礼违制,就属于不自重。夫家之礼不备,就是不重视这场婚姻,也不重视家族的繁衍和传承。所有的尊重都是相互的,好婚姻的第一条就是要相互尊敬,最怕的就是相互轻慢。第二条才是忠实。没有尊重,就没有忠实。 25、女德之厚: 已贵而能勤、已富而能俭、已长而敬不弛于师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难也。 出身高贵依旧勤勉;身家富有还能节俭;受人尊敬依然心存敬畏,既尊敬公婆又孝顺父母。有德之厚,在于行人之所难。
26、古代重视妇女教育,《周礼》讲究“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为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炱。古代有钱人家会请女师(专门教女孩子学习的女教师),专教女子学习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比如,学习缝纫、女红、礼仪等,使她们掌握一定的持家技能,以及孝敬公婆、侍奉丈夫和教育孩子的礼仪、方法,以避免将来嫁入婆家后什么都不懂。 今人嫁女认为女儿是奔幸福而去,这就是现代人的一种不理性。古人嫁女则是哭嫁,认为女儿是去受苦。从此以后,女儿再也不是父母膝下撒娇任性的小娇娇,而是要成为端庄明理、勤劳能干的大女人了。其生存之艰难,其人情之冷暖,从出嫁的那一刻,皆会渐次展开......
27、婚姻,唯有感恩,才能持久。知感恩,念对方的不容易,牵挂、体谅,尽可能地成就对方,才是夫妇之圣境。
28、在她们眼里,爱情不是终极目标:如果你始终跟一个人转磨磨,你生命的格局就非常小,你的缘就无法了。你必须走出来,和更广泛、更美好、更相对永恒的事物建立爱的联系,你才能看清爱情的本质,并给自己更多的成长机会。说白了,爱情的方向是落地,而爱的方向是飞升。方向不同,结果就不同。
29、如果一个事物不能让我们内心得到甘美和宁静,我们宁可不要。 30、夫妻的最高境界是默契和感恩。
31、读诗、写诗,都是走向神明或精神之庙宇的途径。回头,便是尘埃;前行,哪怕荆棘满地,也能步步莲花。
32、最深邃的宁静,一定是安享了广大而从容的孤独。
33、平庸才是生活的常态,健康、愉悦、平静地享受生活,才是生活的真谛。
34、对淑女而言,追求美好,最重要的是要追求内在的心灵美。心灵美的核心是守其坤德,也就是厚德载物。
35、能有一段时间把情感固定在某人身上,真是一件值得庆幸和赞美的事情。
36、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东门外河水清,美女曼妙众多。虽说美女如云,都非我所喜爱。唯有白衣绿巾,才是我魂所在。 出了瓮城东门,美女轻白如花。虽则曼妙可爱,都非我所欲求,唯有白衣茜染,才是我心钟爱。
37、其实,这一天也可以称为古代的情人节,至今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过“三月三”。那一天,姑娘小伙在河边调情唱歌,唱出感觉了,晚间就在田间地头忙活,以后有感觉了就继续处,没感觉了就谁也不认识谁了,谁也别有什么负担。要是意外怀孕了呢,就由怀孕的妇女来为孩子指认个父亲,再由部落头人发婚。男人要是不愿意的话,就赔这女子一些钱物,好让女人养活这没爹的娃。听说通常越是强壮漂亮的男人越容易被指认,所以上古时这样的美男子最穷,因为钱都赔光啦......
——阿迟 2016.5.19 以上,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书摘
回应 2018-08-23 14:40
论坛 · · · · · ·
在读《诗经:越古老,越美好》和《民国男闺蜜》,... | 来自超音速 | 2016-03-24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购买二手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脑仁儿神经性肿大 (菜蒲团)
- 收集豆瓣高分小众书籍 (金豌豆)
- 我实习时扒拉过的书 (呆头鹅)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 2016 (红皇后)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的评论:
feed: rss 2.0
13 有用 Leaf 2017-03-22
我真的一边读一边骂了,通篇瞎扯啊,真无语了。感觉稍微有点文化底蕴的人都没法苟同作者的很多观点。除了孔明那个槽点,随便再举两个:“想发财了求关公”(难道不该先拜财神爷?),又比如“我们很少鼓吹自由,但我们鼓吹自在和知命……在一个没有平等、没有自由的国度里,最贴合人心的词就是拯救和自救了……于是,圣人开出的药方就是诗教”(敢问作者一句,这段话您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写啥?您到底是在说这个时代好还是不好?诗... 我真的一边读一边骂了,通篇瞎扯啊,真无语了。感觉稍微有点文化底蕴的人都没法苟同作者的很多观点。除了孔明那个槽点,随便再举两个:“想发财了求关公”(难道不该先拜财神爷?),又比如“我们很少鼓吹自由,但我们鼓吹自在和知命……在一个没有平等、没有自由的国度里,最贴合人心的词就是拯救和自救了……于是,圣人开出的药方就是诗教”(敢问作者一句,这段话您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写啥?您到底是在说这个时代好还是不好?诗到底是愚民工具还是带领我们去发现生活之美?)唉,真的觉得不值啊,定价还那么贵,希望大家别买,浪费金钱和时间。唯一能看的,恐怕还是只有作者选出来的几段诗经原文了。。 (展开)
4 有用 艰苦奋斗的小y 2017-06-13
前面两章比后面精彩100倍
0 有用 红皇后 2016-04-10
诗经中的美好,取之不尽。
3 有用 拟月 2016-07-19
可能是目的不同吧,我觉得这种书毫无作用
1 有用 Jane 2016-07-24
一个中医絮叨的国学
0 有用 zh_ayi 2021-01-21
竟然是瞅瞅君看的关于诗经的第一本...........汗颜了
0 有用 四月早天的云烟 2021-01-16
就美学教育那块写的还行,后面都是啥啊???
0 有用 双子排排座 2021-01-09
诗经确实美好,那么简单的词汇,营造出美丽的意象。我愿意沉醉其中、研读其中,真正做个闲适文人。但作者在评述中体现出的传统封建男权与家庭思想,确确实实是让人厌恶了。
0 有用 佳人 2020-12-31
误人子弟的注解,就这点水平还敢评诗经,作者九年义务教育没上过语文课?
0 有用 禁止打望 2020-12-18
作者自己写的文字我着实看不下去。字里行间隐隐透露着女子出嫁后应相夫教子,任劳任怨。节选诗经的翻译也是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凤凰联动这种书也签?买了这书真是瞎了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