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荷包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 洗净壶的壶颈细 2017-09-27 17:04:47

    上篇估算内务府每年敛财,下篇讲藏传佛教寺庙兴建、供养及相关经济问题,中心问题是“藏传佛教销蚀蒙古”这一传统说法的政治实践过程:皇帝从汉人处敛财建庙做法事,但喇嘛要靠蒙古人养,就养穷了。工作量很大,框架也合适,但段落组织上太过随意,想理清各小节关系颇费功夫。

  • 5 柴斯卡 2020-03-16 14:57:29

    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北京老炮们热爱的藏传佛教从明代就已经十分兴盛 明清皇帝就是最初沉迷仁波切的北京老炮 乾隆皇帝用私房钱 努力钱生钱 和盐商py交易 为自己修建藏传佛教寺庙 真是当家方知柴米贵啊(大雾

  • 3 七七|烂柯人bot 2016-06-03 11:02:29

    何炳棣路数的翔实史料导出结论,还是很扎实的功课,只是可读性不强,观点归于乾隆用私人荷包巩固边疆民族关系,似有待深挖之处。

  • 2 小波福娃 2016-12-31 12:14:03

    怎么都说可读性不高,我觉得还蛮有趣的= =

  • 5 略大于整个🌌 2016-04-16 22:18:13

    图表做的很差。看了@战争史研究WHS 的推荐买了这本书。第一章讲土地收入蛮无聊的,但是后面讲到盐税,讲到内务府变卖贡品库存就很有趣了。原来书里大户人家家里“内造”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皇帝赏赐的,而是上崇文门买到的啊,幻灭了。看完感觉就是皇帝死要钱,内务府侵吞户部的钱,又强行问盐商要钱,最后要来几千万两银子,都建藏传佛寺去了。[doge]这本书太学术了,大量的图表数据罗列,看得人发晕。

  • 1 行✈知🧡 2019-02-05 19:55:38

    可以与饥饿的盛世一起看

  • 0 月眠 2018-08-22 15:42:13

    重复颇多,浅尝辄止

  • 1 阿礅 2016-07-13 21:19:35

    南海那些去都去不成的岛就是皇帝的官庄啊

  • 0 沉睡的历史 2017-11-10 11:00:11

    匆匆浏览,尚可。

  • 0 落葉知秋可烹茶 2018-11-23 23:31:23

    大开眼界,祝斯亿万年之后,清高宗跌入谷底,万世唾骂,当今还可以学习,更不要脸。都不明白,皇帝这么贪财,全然做的都是一些不知所云之事,国家就这么被耽误了。

  • 0 Yorker 2016-05-26 23:29:36

    材料罗织,文笔不佳,谈不上有趣的著作

  • 0 姬流 2019-04-14 17:38:22

    占有了很丰富的材料。

  • 0 天一生水 2022-03-26 09:41:52

    学术著作,可读性不高

  • 0 骇客辉 2022-02-07 07:07:27

    这本书通过对文献的研究,还原了清代中期国家救荒行动的全过程。让我们了解到清代政府、士绅、商人等各方在应对灾荒问题时,是如何合作的。这是其他史书难以见到的。

  • 0 潘允嫒 2018-12-12 20:03:51

    朕绝不担私受省臣贡银之名,虽可百般伪 装巧饰,但帝王所行,名留天下万世,岂能隐瞒。

  • 0 Francis 2021-10-20 16:35:01

    不动产不如放贷。乾隆爷吃相可真难看。权欲钱欲那么强的皇帝,修佛?用经济依赖统治蒙古是个好办法。

  • 0 朱颐钊 2022-05-20 22:38:45

    上编谈乾隆朝内务府的诸项收入,下编谈清皇室对京师和外地藏教的供养,考据翔实、不殚其烦。其中第四章质疑传统上认为盐商纯是皇室白手套的观点,说到了后来盐商从内帑中借钱许多都成了呆账;第六章谈北京庙会的繁荣与喇嘛庙贸易之关系;以及后面说到清室对喇嘛庙的赞助即便只算经济账也可能是赚钱的,都值得关注。单从内帑的角度来看,明皇室敛财不多,反而招了一身骂名。本书的问题则在于述多论少,许多探讨都是比较初步的,随之戛然而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