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说话》的原文摘录

  • 1.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种“受托审计”,同时也是“有偿审计”。他的工作就是“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2. 审计师做多少工作合适呢?审计师做工作,第一位考虑的不是能拿多少钱,而是风险能否被控制。审计师的作用,主要就是资本市场的“看门狗”。 3. 独立审计,很多时候并不是一查问题为主,而更像是在解一道证明题。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会计记录就是一道几何题的已知条件,要求证明的就是管理层所提交的财务报表是真实可靠的。 4. 项目建议书(proposal)好比你在谈恋爱时说的话,业务约定书(engagement letter)是你结婚后打算做的事。这两者是可以有差别的,在英语中,proposal就是求婚的意思,engagement 就是订婚的意思。 5. 审计师业内不成文的规矩:不要和律师说话;不要给律师留下文字证据;第三条也叫安达信法则:不要销毁文字证据。 6. 事务所的业务约定书有自己的标准模板,应为公司一般回请专业人员花精力将其条款做的尽量保护自身利益。好比狗打架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不会到对方的地盘上去。 7. 审计在取得审计证据时都受到了时间和金钱的约束,审计与反审计,也是在打“后勤战”与“消耗战”。 8. 写管理建议书不是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的工作,这项工作属于“买一送一”里送的那一个。 9. 申明书是审计师拟好内容的一封信,以管理层的口气向审计师赌咒发誓说这些事项都是真实准确无误的。反对申明书万能论和无用论。 10. 安然事件前的审计师,是资本市场的“看门狗”,只要守在门口,感觉到有风吹草动,叫两下提醒主人就行了;现在,审计师要成为“猎犬”,还要积极地在房前院后四处嗅、到处找,找不到可疑之处不肯罢休。 11. 内控系统就想有连锁反应的机关,经营上不动,财务也不动;经营上一旦动作,财务上立即可以有相应的动作。 12. 会计是分类的艺术,将不同性质的东西不断进行分类。 13.... (查看原文)
    早稻田幼儿源 3赞 2020-03-02 18:17:06
  • 麦肯锡咨询公司不是提倡一个“电梯”法则嘛,就是说如果你不能在乘电梯的时间里说服对方,你就别费劲了,你永远无法说服对方,因为即使对方坐下来和你开会,他真正集中精力听你讲的时间也不会超过这个乘电梯的时间。 (查看原文)
    星星 1赞 2020-01-07 21:24:36
    —— 引自章节:3.4.9 用表格来说明问题是一种有条理的思考
  • 业务约定书和项目建议书的区别 我发现有些人还分不清什么是业务约定书( engagement letter),什么是项建议书( proposa)。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唠叨两句。 怎么说呢?项目建议书好比是你在谈恋爱时说的话,业务约定书是你结婚后打算做的事。这两者可以是天差地别的。有意思的是,在英语里,求婚就是proposal",而订婚就是“ engagement”。 (查看原文)
    逸之 1赞 2020-02-24 14:39:05
    —— 引自章节:2 审计的一些概念 - 3 -
  • 6 审计师业内不成文的规:矩,第一条是:千万不要 和律师说话;第二条是:::万不要给律师留下文字 证据;第三条也叫安达信 法则,就是:千万不要销:毁文字证据。 非 (查看原文)
    独立时区 1赞 2021-07-01 21:08:49
    —— 引自章节:1 前言 - 1 -
  • ----------------------审计是什么--------------------- ▲独立审计好比一道几何证明题,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会计记录是已知条件,要求证明的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是真实可靠的。证明过程,要证据充分、逻辑清楚。 ▲审计是人性恶的产物,默认管理者不会必然地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所有者也必然不完全相信这些管理者。 ▲独立审计工作就是“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想阻挠审计顺利进行的人,比较高明的“反审计技巧”是在时间和金钱上拖垮审计师。 ▲独立审计中经常要做一些合理性测试,比如根据企业的设备数量和生产能力估计企业的年产量和年销售量。 ▲审计意见说的东西,概括起来就是“会计报表是真实公允的”。通俗一点说就是“财务数字真实准确地讲出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审计师要有这样一个理念: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上的大问题一定都能够用会计语言讲出来。 ▲审计师不成文的规矩:千万不要和律师说话;千万不要给律师留下文字证据;千万不要销毁文字证据。 ▲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企业所有者、上市公司股东、银行、税务局、财政工商外汇等各类政府部门…… ▲一家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主要由三方面决定:1、项目工作人员,包括现场人员和项目经理的水平;2、最终审阅的合伙人的水平;3、整个事务所的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第3点最重要。 ▲四大每一家都通过一系列的合同,形成一个全球网络,但每一单家在风险承担上又是彼此独立的。 -------------业务约定书、项目建议书、管理层声明书、管理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可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审计师可以把自己夸成一朵花,但业务约定书有法律效力,是标准合同形式的法律文件。 ▲声明书是审计师万般无奈之下的终极武器。对于有些科目或事项无法取得完全放心满意的证据,就把这件事写在声明书里。 ▲一般来说,各类科目的存在性是“容易”审计的,负债... (查看原文)
    FrozenSea 1赞 2011-12-19 15:54:07
    —— 引自章节:第2章
  • 开始——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审计工作是没什么捷径可走的,只能在大体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上,一步步做内控测试,做实质性测试。 ▲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审计工作的起点,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更是与审计理论紧密相连,怎么估计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方法:上网查,看新闻,跟客户聊天,学MBA系统化分析企业的方法。 ▲跟谁聊天:会计,管理层,销售部,采购部,生产调度,工程师…… ▲审计师还可以要求审阅企业的各种文件,例如董事会的会议纪要、重要的管理层会议的会议纪要、企业的税务检查报告、企业签署的一些重要合同等。 内部控制测试 ▲内控系统有点像联动的机关,经营上不动,财务也不动;经营上一旦动作,财务上立即有相应的动作。 ▲再好的系统也可能偶尔有漏洞,测试内控系统是否正常运转用的抽样方法也可能有漏洞,因此,审计师还会做少量的实质性测试工作,主要是对每个科目进行一些分析性复核,以进一步确保每个数字都是合理的。 ▲如果审计师一路检查下来,发现内控系统有设计不合理或运转不合规定的地方,审计师就不能完全依赖这个系统,只好多做一些实质性测试。 ———————————————— 插播:问问题 ▲审计师不用太担心被骗,太高明的人不屑于骗审计师,水平低的人又骗不了审计师。 ▲客户回答得好,你就从中学到了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做一些内控的测试,少做实质性测试;客户回答不上来,你就可以给他提管理建议书了。当然,代价是你要自己做实质性测试。不过,不问问题,你不也是要做这些实质性测试么? ———————————————— ▲首先是了解客户的内控,说白了就是跟客户聊,问问题;问完了以后,把回答记下来,整理出来,自己静下心来考虑一下,这样的内控设计上有毛病没有?如果有什么毛病,都可以是管理建议书的内容。然后,再做一些询问、检查凭证等测试,来验证内控的运转是否与了解记录的情况一致。 ... (查看原文)
    FrozenSea 2赞 2012-01-06 12:20:01
    —— 引自章节:第3章
  • 不过,在中国环境下使用这个比率,不要忘了有个增值税1.17的影响。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余额里,国内销售形成的部分是包括17%的增值税部分,而相对应的销售收入是不包括这17%的。 (查看原文)
    sunson 2012-12-16 00:27:06
    —— 引自第56页
  • 内控测试(也称系统测试)的工作底稿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对企业内控的描述,二是我 们做的测试。 对企业内控描述的工作底稿在实践中不是很统一。有人愿意用文字叙述,有人愿意用表 格,有人愿意画流程图。文字叙述有时会不简洁,流程图则会过于简单,表格有时又太僵化。 总之,见仁见智吧。不过, 关于内控描述,不管用什么形式,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使用客户的名词来指称客户的表格、制度等。 如果你为了让合伙人看起来容易, 你可以加上一个注释。但如果你在工作底稿上不用客户的名词,几天或几星期以后,你自己 都会忘了客户自己如何称呼这些东西。这时,你或者你的帮手再想跟客户沟通,就很困难了; 2、少用被动语态。 一定要写出来是什么人、什么部门在执行这一项工作,而不要仅仅 描述工作是如何进行的。这是内控中很重要的一环,因为“职责分离”本身就是内控的一项 要求。所以,审计师有必要对任何内控环节都弄清是谁在执行内控; 3、要先了解一项业务的全貌,并将这种了解写成一个背景介绍,然后再描述内控。 例 如,要写关于客户对外付款的内控制度,就要先了解客户有哪几种对外付款方式。可能有现 金、支票、电汇、网上银行等方式。然后,再具体谈每种方式的内控是什么样子的。我就遇 到过一个企业,其 80%的付款已经是通过电汇和网上银行来做了,而审计师写的内控描述 还只谈支票付款。这就是不了解全貌的坏处。将一项业务的全貌写成背景介绍还有一个好处, 就是让审阅者更好地了解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至于在内控测试中如何用工作底稿表述我们做的测试,这主要看做的是什么样的测试, 很难一概论之。可以参看下面对于实质性测试工作底稿的讨论。 (查看原文)
    以太 2016-01-03 22:08:28
    —— 引自第42页
  • 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上的大问题都一定能够用会计语言讲出来。 审计意见一般分为四种: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区别。所谓会计责任,就是说企业自己要能够做出一份完整的会计报表,包括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做出的各种披露和注释,并且能提供有关的总账、明细账和其他会计记录。而审计责任,指的是审计师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和会计记录来验证其正确性。 内控测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为了保证会计报表的正确性。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出现的理想状态是:企业的内控没有一点毛病,企业的会计报表完全是在内控的推动下产生的,因此也没有一点毛病。 要想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客户的内控就要做到两个凡是:“凡是经营上有动作,财务上一定要有反映;凡是财务上有反映的,经营上一定要有过动作。” 资产类着重看存在性,负债类着重看完整性,收入类着重看完整性,费用类着重看存在性——资产别高估,负债别低估,收入别记少了,费用别记多了 会计讲究原始单据的齐全,所以只要单据齐全就行了;审计要比会计多想一层,更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单据齐全,还要考虑其合理性。 审计内容的重要性,术语叫做“审计的重要性水平”,这个东西也不是个死的,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审计师是在“抓大放小”;但是,当某个数字正处在临界点,将要出现“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再小的数字也不能放过了,关键就是这个“质”变。也就是说,审计师真正关注的,是这个“质”是否受到了影响。 如果是对内控进行测试,也就是系统测试,可以有实时实地观察、询问、交叉互证式询问、查看历史记录、重新执行等方法。 实质性测试 (substantive test)包括分析性复核 (analytical review) 和详细测试 (test of details)。 分析性复核包括三种方法,最有效的无非是合理性测试 (reasonableness test),再其次是比率分析 (... (查看原文)
    仿生虎铁 2018-05-04 21:54:28
    —— 引自第1页
  • 考虑到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既要求企业的财务报表全面反映企业在历史上已形成的经营成果,又要求量化及披露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些风险在未来可能变成真正的损失,从而影响经营成果)。 (查看原文)
    逸之 2020-03-01 22:57:29
    —— 引自章节:3.3.5 风险基础审计比制度基础审计多了什么
  • 舞弊三角理论,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史蒂文·阿伯雷齐特(W.Steve Albrecht)提出。他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是由压力( exposure)、机会( opportunity)和自我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三要素组成,就像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热度、燃料、氧气这三要素才能燃烧一样,缺少了上述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 (查看原文)
    逸之 2020-03-02 23:38:19
    —— 引自章节:3.7.1 反舞弊的警惕性应该贯穿审计全过程
  • 审计师要有这样一个信念:任何一家企业在经营上的大问题都一定能够用会计语言讲出来。 (查看原文)
    小马过河 2020-06-01 23:27:14
    —— 引自章节:2.3.1 审计意见说了什么 -
  • 再好的系统也可能偶尔有漏洞,再说了,审计师测试内控系统是否运转正常用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样也可能有疏漏。因此,审计师还会做少量的实质性测试工作,主要是对每个会计科目进行一些分析性复核,以进一步确保每个数字都是合理的。 (查看原文)
    小马过河 2020-06-28 23:35:30
    —— 引自章节:3.1.3 审计师要检查内控系统是否设计合理和
  • 理论上说,审计师要保证每一个科目的CEAVOP,即完整性(completeness)、存在性(existence)、准确性(accuracy)、估值(valuation)、权属(ownership and obligation)、表达与披露(presentation anddisclosure)。 (1)关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的认定:①发生;②完整性;③准确性;④截止;⑤分类; (2)关于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①存在;②权利和义务;③完整性;④计价与分摊;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①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②完整性;③分类和可理解性;④准确性和计价; (查看原文)
    00000 2020-12-20 10:39:12
    —— 引自章节:3.2.1 公众对审计的期望 -
  • 一是将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除以相对应的销售收入,再乘以对应的天数。二是将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除以相对应的销售收入,再乘以对应的天数。这个平均余额的算法可以不同,可以是简单的期初加期末除以2,也可以是全年各月的移动平均数。三是将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去和最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销售收入做比较,看一下期末应收账款相当于最后几个月的销售收入。这种算法算出来的结果,有时也特别称为DSO(days of salesoutstanding,中文可以译作“未回款的销售天数”)。 (查看原文)
    00000 2020-12-20 10:39:12
    —— 引自章节:4.2.9 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可以怎么分析
  • 以上是理论。举个例子。对管理费用的存在性做检查凭证测试,要抽样决定查哪些凭证。管理费用凭证上的金额可能小到10元,大到10万元。金额不同,代表了风险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将10~1000元的凭证划为第1层,1001~10000元的划为第2层,10001~100000元的划为第3层,然后对每一层分别抽样。比如,第1层抽2个,第2层抽6个,第3层抽15个。或者,总的样本个数是30个的话,肯定要将其中的15~20个分给第3层,再将5~10个分给第2层,剩下的0~5个分给第1层。 (查看原文)
    Lumos. 2023-05-16 10:58:21
    —— 引自章节:3.1.8 做实质性测试时,审计逻辑链条要严密
  • 比如,对于一个测试内控的抽样(一般别谈金额),对于这个控制点,本年共有1万个控制次数,我们抽了30个做测试,其中有1次是内控失效的。则可以推算,1万次里有333次是内控失效的。 再如,对于检查管理费用的存在性,管理费用总金额是500万元。抽了25个凭证,样本总金额是75万元,发现误差是5000元。则可以估计管理费用总体的误差是3.33万元。精确的说法是:我们有××%的把握认为,管理费用总体的金额估计在[500-3.33,500+3.33]万元的区间里。 (查看原文)
    Lumos. 2023-05-16 10:58:21
    —— 引自章节:3.1.8 做实质性测试时,审计逻辑链条要严密
  • 理论上说,审计师要保证每一个科目的CEAVOP,即完整性(completeness)、存在性(existence)、准确性(accuracy)、估值(valuation)、权属(ownership and obligation)、表达与披露(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查看原文)
    Lumos. 2023-05-16 11:28:30
    —— 引自章节:3.2.1 公众对审计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