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鲁斯特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Misteir 2024-04-02 20:12:03 山东

    天分極高而頗為犀利。即使不能完全同意他的理解,但真心讚嘆他寫得好。普魯斯特的人物或許應當視為時間的犧牲品、時間的囚徒。世界的實質只是我們自身永恆的孤獨和時間-死亡的不斷上演,我們將在習慣的死亡和警覺的短暫中發覺自身處在痛苦的夜晚之中,死亡的恐懼將統治著所有的客體。意志和現實的真實都會在時間的軸線上失效,而只有回憶、非自主的回憶才可以挽救我們無可救藥的可憐處境。形象的褪去並不意味著死亡,「因为只有死者继续存在于活着的人的心里,才是死去了。」任何試圖實現的遺忘都是對痛苦經歷的一再經歷。記憶的殘酷與悲慘的痛苦絕不會寬恕我們,除非我們同植物一樣摒棄意志的雜質,成為純粹的主體,在超验的感知方式当中實現自我的淨化,否定時間,否定死亡,直至抵達永恆的印象,「在时间里写作,就像他在时间里活到现在一样。」

  • 0 静嘉 2024-03-19 18:46:25 陕西

    本论著的三大主题词:时间、习惯、记忆,整体读完后感觉对印象主义的赘述挺深刻的,分别列举了一些作品中的偶然感知行为进行说明,提到的许多侧面到今天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洞见透彻。

  • 0 迷惘の一代 2024-03-03 12:17:13 陕西

    读的贝克特第一本书。24岁的贝克特对普鲁斯特的分析让人叹为观止

  • 0 小克 2024-02-28 11:38:44 北京

    读的时候不知道贝克特写这篇的年纪,但确实一眼能看出是很年轻时写的,那股贯穿始终的矫揉造作和时不时透露出的偏激劲儿…但并不至于言之无物,说得也算清楚,甚至不需要读过普鲁斯特也不很影响理解这本要表达的内容

  • 0 游骢 2024-02-20 07:42:52 福建

    记忆力好的人什么也记不住,因为他什么也忘不了。

  • 0 Lebensneid 2024-02-04 11:41:52 北京

    2023.10.7 主体于时空的不可知悖论,与解:达到植物层次,摆脱意志与因果,成为纯粹主体。

  • 0 斯捷潘 2024-01-24 23:27:07 上海

    这中文比机翻还不能忍..

  • 2 Galois 2024-01-09 01:22:30 广东

    一开始低估了这本书的难度,慢慢读到追忆相关文本后又三刷四刷。不过u1s1贝克特这篇文论还算好读的,后来读到他那篇《但丁…布鲁诺.维柯..乔伊斯》我尊嘟在无知的海洋中各种意英拉丁pun和自造词里total lost…《论普鲁斯特》我赶脚只要消化了前面关于时间/习惯/(自主与非自主)记忆的立论,后面读起来就渐入佳境了——虽然贝克特对文本的分析不算close reading,但他的见解很inspiring。BTW.《贝克特传》中当时写作这本书的年仅24岁的贝克特的相关个人阅读史料也很有趣。

  • 0 Stout 2023-12-20 14:37:33 浙江

    “他的一生在过去中连绵延伸,而在未来毫无意义,完全丧失了任何个人的和永久的必要性。”

  • 0 楮冠 2023-12-06 14:21:02 上海

    除了比原著还难读以外都很好()

  • 0 好只🐑 2023-12-03 19:31:03 上海

    阅读普鲁斯特的前置程序之一

  • 1 戏剧balabala 2023-11-07 15:46:20 上海

    怎么说,这个中译版每个字都是认得的,凑在一起却能达到看前忘后、不知所云、云里雾里的神奇效果……

  • 0 Jelly 2023-10-30 17:39:46 北京

    主宰普鲁斯特作品的是时间,回忆和习惯是时间的症状,而习惯的死亡及其警觉的短暂放松在作品里不胜枚举。 普鲁斯特的记忆力很糟糕,如同他没有效率的习惯。 普鲁斯特的作品是非自主回忆的丰碑,也是非自主回忆行为的史诗,他的文学世界源自那个泡玛德莱娜小蛋糕的茶杯。 关于《心灵的间歇》的情节的分析是普鲁斯特写下的最伟大的章节。 对叙述者关于外祖母去世时的感受的评论,其实也算是比较大众的感受吧,也就是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只对远方的苦难痛哭流涕。 在最后证实最初的构想是普鲁斯特进行人物塑造的典型方法。爱情是悲伤的功能,友情是怯懦的功能。 从战胜时间进入了时间的战胜,从否认死亡进入了肯定死亡。 贝克特认为普鲁斯特具有浪漫主义,相对主义和印象主义。

  • 0 李晓愚 2023-09-30 18:53:13 广东

    给四颗星吧,因为有些论点不是很同意。考虑到这是贝克特青年时期的作品,有些见识又很惊人。我在这样的年龄还是个十足愚蠢的人。今天,也依然愚蠢。这就是我跟他们的区别。😄

  • 0 2023-09-14 00:18:46 江苏

    毫无疑问普鲁斯特早已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而写作本书的人最终也成了这样的人物。流动的时间,变化的现实,带来一个没有多少确定性的印象世界,在这里,描摹理应让位给夹杂着想象和情感因素的印象,再现真实不是目的,再造对于现实的感觉才是,尤其是呈现习以为常和这一切发生变动或黯然凝固的时刻。

  • 0 鸣然. 2023-09-11 00:01:43 湖南

    阅完追忆后趁热读,有启发性,但不多

  • 0 沐祺. 2023-09-08 16:50:05 韩国

    没想到在读普鲁斯特之前先被迫读了贝克特……在这种偏理论的范畴里他的语言要有意思得多,但除了那些瞬间美丽和共感的时刻之外我仍觉得囫囵吞。当然这种文字要比诗歌好懂一点,不然我更痛苦……

  • 0 局外人 2023-07-08 20:45:25 上海

    四星半

  • 0 2023-07-08 19:52:34 北京

    姿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