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法国路易威登基金会(Fondation Louis Vuitton)主办,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联合策划的“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展览(BENTU: Chinese Artists In A Time Of Turbulence And Transformation)于2016年1月26日在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揭开帷幕。
本次展览是法国近十年来首次举办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览,12位中国参展艺术家刘小东、刘韡、邱志杰、徐震、杨福东、曹斐、胡向前、陶辉、郝量、徐渠、刘窗、刘诗园,共同围绕本次展览的核心概念“本土”,运用包括传统架上绘画、高科技手段在内的不同技术媒介,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融合与碰撞中,尝试就身份认同的普遍性、争议性话题反思所谓的“地域性”与“全球性”,展现处于持续变动中的复杂的社会图景与文化生态。展览意在呈现多元的艺术家创作环境下所生产出的多重艺术形态与特征,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家近年来的创作与发展之路。而此次展览,也是田霏宇与劳伦斯•博塞(Laurence Bossé)继2009年于香港艺术馆的大型展览“路易威登:创意情感”中联合策划“香港七贤”单元之后的二度合作。
展览在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的1、2、3号展厅展出,12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不同代际的艺术家带来作品,其中最年长的艺术家是出生于1963年的刘小东,最年轻的是出生在1987年的陶辉。本次展览的“本土”概念跨越民族与国别界限,试图搭建一种跨文化下的对普遍话题的反思与应对。作品展现了中国当下的经济、文化与身份认同的现状,包括城乡关系的转型期的社会样态。展览绝非试图勾勒出近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全景,而意在呈现一种艺术生产的多样性与可能性,并且是脱离具体艺术思潮的,这一点对理解中国当代艺术近些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很难用几个词、几句话准确概括出其中的共性,不同时代、不同成长背景的艺术家通过自己与外部社会的亲密接触,最终采用不同的方式传达出独立的精神状态与生存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评价与思考显然应该跟随时代,深入到具体个案作思考。本次展览的策展方也特别强调,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评价语考量应该跳出西方前辈以及同时代人物的框架,本次展览中的作品有意识地呈现出对此种比照的抵触,艺术家采用或传统或现代,或诙谐或严肃的方式使观者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展览,西方观众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印象也将得到更新,观众会在更加丰富的媒介、形式、创作手法中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全球化”语境中对人类普遍问题的更富独立性的时代思考。
刘小东创作于2010年的《男孩故乡》系列以中国写实主义的手法与历史产生互动,一边是对恬静乡村生活的唤醒与留恋,一边用当代视角毁灭了田园生活的想象——穿着现代的农民站在乡土气弥漫的稻田间观摩当代医学的的产物X光片。郝量则带来了传统味浓重的绢本水墨作品,这件作品是基于艺术家对一座传统园林的历史演变过程的长达两年的研究与创作,在古今交织、现实与想象中,呈现传统与现代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映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
本次展览将展至2016年5月2日,在“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展览举办的同时,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4号至10号展厅在1月26日至9月5日间还推出“中国艺术作品精选展”,展出基金会收藏的10名中国艺术家的巅峰之作,以体现传统风格和现代风格的交融共存、协同精进。这是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成立以来首次全部展出同一国家的艺术作品,希望借此深入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图景。
0 有用 文的 2016-03-14 20:27:24
一个通过展览展现的中国图景,还算全面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