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
原作名: A Mad Catastrophe: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Habsburg Empire
译者: 黄中宪
出版年: 2016-7
页数: 485
定价: 69
装帧: 精装
丛书: 甲骨文丛书
ISBN: 9787509788837
内容简介 · · · · · ·
哈布斯堡王朝曾在十七世纪抵御土耳其人的进攻,守护欧洲文明;当拿破仑军队在欧洲无往不利时,哈布斯堡王朝也是抵抗革命势力的中流砥柱。但是十九世纪,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欧洲,这个以多民族著称的“帝国”,如何能够继续保有共主的地位?
·
作者分析,这个古老帝国昧于现实,自不量力地走入 与德国连手向全欧洲宣战的窘境。原来自十九世纪后半的几十年来,帝国的军力、国力,早在底下诸民族的威胁、瓜分里四分五裂了。当在萨拉热窝的行刺事件发生时,哈布斯堡还自信满满地选择用武力解决,而不是寻求外交斡旋,对危机的来临丝毫不觉。
·
哈布斯堡的愚蠢行径,刚好正中欧洲各国的下怀,各国对战争早已跃跃欲试,只差没有引信点燃。这印证丘吉尔说过的:欧洲的荣耀与安全竟系于其最薄弱的环节上。 开战时刻,奥匈帝国转眼间便溃不成军,炮弹不足、训练过的兵源不足、冷兵器时代的打法、估算错误的战略、失去现...
哈布斯堡王朝曾在十七世纪抵御土耳其人的进攻,守护欧洲文明;当拿破仑军队在欧洲无往不利时,哈布斯堡王朝也是抵抗革命势力的中流砥柱。但是十九世纪,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欧洲,这个以多民族著称的“帝国”,如何能够继续保有共主的地位?
·
作者分析,这个古老帝国昧于现实,自不量力地走入 与德国连手向全欧洲宣战的窘境。原来自十九世纪后半的几十年来,帝国的军力、国力,早在底下诸民族的威胁、瓜分里四分五裂了。当在萨拉热窝的行刺事件发生时,哈布斯堡还自信满满地选择用武力解决,而不是寻求外交斡旋,对危机的来临丝毫不觉。
·
哈布斯堡的愚蠢行径,刚好正中欧洲各国的下怀,各国对战争早已跃跃欲试,只差没有引信点燃。这印证丘吉尔说过的:欧洲的荣耀与安全竟系于其最薄弱的环节上。 开战时刻,奥匈帝国转眼间便溃不成军,炮弹不足、训练过的兵源不足、冷兵器时代的打法、估算错误的战略、失去现实感的战术,种种因素导致奥匈帝国只是把自己境内六成的男子送入碎骨机,连生病无法上战场者也无例外。
·
史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人类等于在二十世纪初又经历了一场“三十年战争”。一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多半局限于西战线。本书作者试图结合军事史和外交史专长,呈现东战线错综复杂的经过。一战之后,世界局势发生巨变,两个古老的帝国崩解——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匈帝国,这本书从战败者的角度来阅读一战,也揭开少有人研究的东欧与巴尔干的面纱。
哈布斯堡的灭亡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杰弗里•瓦夫罗】(Geoffrey Wawro,1960—),毕业于耶鲁大学,现担任北德州大学军事史中心主任。同时在“历史频道”主持多档节目。曾获奥地利文化部颁发奖章,以及军事史学会颁发Moncado著作优等奖。另著有Quicksand: America’s Pursuit of Power in the Middle East 和 The Franco-Prussian。
【黄中宪】一九六四年生,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现为专职翻译。译有《天国之秋》《从帝国废墟中崛起》《战后欧洲六十年》《剑桥插图伊斯兰世界史》《成吉思汗:现代世界的创造者》《帖木儿之后》《维梅尔的帽子》等。
目录 · · · · · ·
第二章 犯错与愚蠢之间 / 68
第三章 巴尔干战争 / 91
第四章 萨拉热窝逞凶 / 119
第五章 蒸汽压路机 / 143
第六章 格格不入之人 / 160
· · · · · · (更多)
第二章 犯错与愚蠢之间 / 68
第三章 巴尔干战争 / 91
第四章 萨拉热窝逞凶 / 119
第五章 蒸汽压路机 / 143
第六章 格格不入之人 / 160
第七章 克拉希尼克 / 196
第八章 科马鲁夫 / 224
第九章 伦贝格与拉瓦鲁斯卡 / 247
第十章 死于德里纳河边 / 285
第十一章 华沙 / 302
第十二章 细长的灰线 / 324
第十三章 以塞尔维亚为献礼 / 348
第十四章 雪人 / 376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哈布斯堡的灭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哈布斯堡的灭亡"的人也喜欢 · · · · · ·
哈布斯堡的灭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一九一四年七月抽出的剑刺回到老皇帝自己的肚子里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记忆中,我上中学时历史教科书中只要提到一战的起因,就是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老师并没有鼓励我们深入地去解读背后的原因,可能因为世界史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吧。现在的学生应该比我小时候要懂的深入的多。当时我的老师,无论是对奥匈帝国内部还是... (展开)>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萨尔扎并没有被伊万诺夫枪毙啊? | 来自Kutanaka | 2017-09-01 10:12:1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Basic Books (2014)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左岸文化 (2014)8.0分 4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甲骨文丛书[ORACODE](已出书目) (Yursler_钰)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豆瓣读书非虚构首页推荐自选 (天雨流芳)
- 社科文献新书推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哈布斯堡的灭亡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木光 2017-04-25 16:49:21
哈布斯堡王朝就像一只活到了二十世纪的恐龙,大而笨重,被新兴民族国家追着打
10 有用 黑猫君 2016-10-15 14:13:41
在作者笔下哈布斯堡王朝简直蠢哭了。对内不能解决多民族之间的矛盾,对外政策死要面子;军事上抱残守缺理论落后,武器陈旧;与盟国没有明确的战略交流;政治高层腐败,大战前夕还去度假。德国摊上这么一个队友,感觉比二战的意大利还坑。感觉作者是奥匈帝国的高级黑。东线战役写的有点太详细有些琐碎了。
1 有用 Atopos 2021-04-06 19:16:27
作者就是个喷子,反正奥匈帝国就是一群脑残,至于为啥脑残之类的一概不提,反正就是旁征博引来佐证他们脑残
4 有用 東郷柏 2018-12-29 09:09:09
哈布斯堡能撑过19世纪简直是一个奇迹 至于一进入20世纪就花样作死那也是自作自受;和其他欧洲列强相比哈布斯堡作为一个完全的内陆国家想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其能够选择的道路只有对外扩张获得出海口—亚得里亚海或者黑海 而正是失败的扩张最终走向了一战 其例子可以作为一个地缘政治为主导因素的失败教训;其内政外交亦困难重重 内政上受制于只会捣乱的匈牙利以及复杂多样的民族构成—德意志人 马扎尔人 捷克人 各路斯... 哈布斯堡能撑过19世纪简直是一个奇迹 至于一进入20世纪就花样作死那也是自作自受;和其他欧洲列强相比哈布斯堡作为一个完全的内陆国家想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其能够选择的道路只有对外扩张获得出海口—亚得里亚海或者黑海 而正是失败的扩张最终走向了一战 其例子可以作为一个地缘政治为主导因素的失败教训;其内政外交亦困难重重 内政上受制于只会捣乱的匈牙利以及复杂多样的民族构成—德意志人 马扎尔人 捷克人 各路斯拉夫人 罗马尼亚人 犹太人等等 民族混杂宗教差异而缺乏团结一致的向心力 最终崩盘化为一盘散沙也不足为怪 外交上过度依仗德国 并且两国高层来往并没有做到百分之百一条裤子出气的程度 战争爆发后两国更多的是自行其是 奥匈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二战呆梨的角色;巴尔干之火不仅摧毁了奥匈 也拉罗曼诺夫和霍亨索伦陪葬 (展开)
1 有用 没事早点睡 2020-06-06 16:02:39
哈布斯堡这个十九世纪末已是行将就木的僵尸王朝,终于把自己的气数折腾干净了。搭上隔壁把首相气得退休的霍亨索伦家二憨憨胡闹,也没一个长袖善舞的梅特涅续命,不垮台实在是对不起历史的进程。
0 有用 Charliee 2024-11-20 00:51:13 广东
事无巨细地描述了诸多重要战争的战场形势、兵源走向等等,还要一直对着战场地图来看,也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0 有用 段干相若 2024-09-11 18:05:53 上海
感觉结尾少了一半吧。并且没必要写这么多战史,多分析分析,少吐槽。
0 有用 娘额老蛤 2024-08-23 23:30:55 上海
在欧洲大陆弱集权的传统里多民族帝国根本就没法经得起民族独立风潮兴起的冲击,奥匈这种如同形婚的多民族二元帝国只是由于战争站错队加速分崩离析了而已。
0 有用 托卡苏 2024-08-10 17:47:24 北京
英文原标题更准确。提到吉娜太多次,中途查到1905-1915年间康拉德给她写了3000封未寄出的情书,好的确实很爱。虽说一战各国军队普遍不适应现代化,奥匈帝国的国力对比战斗力还是令人惊诧。作者批驳起来很不客气,后方指挥部里是患相思病的康拉德的和“太爱上班”的波蒂奥雷克一对卧龙凤雏,前线的士兵讲不同语言,美名其曰温和国王和包容政策,蕴育大量未解决的民族问题,隐患到战争时期引发全线崩塌。奥军在东线也挺... 英文原标题更准确。提到吉娜太多次,中途查到1905-1915年间康拉德给她写了3000封未寄出的情书,好的确实很爱。虽说一战各国军队普遍不适应现代化,奥匈帝国的国力对比战斗力还是令人惊诧。作者批驳起来很不客气,后方指挥部里是患相思病的康拉德的和“太爱上班”的波蒂奥雷克一对卧龙凤雏,前线的士兵讲不同语言,美名其曰温和国王和包容政策,蕴育大量未解决的民族问题,隐患到战争时期引发全线崩塌。奥军在东线也挺不干人事的。 (展开)
0 有用 马可瓦尔多 2024-08-09 11:59:31 四川
这本书里奥匈帝国的各种操作实在是蠢到了让人大呼离谱的地步,不禁让我怀疑作者是否是奥匈的高级黑。但是抛开这些不说,书里充斥的大量细节着实有点偏离主题,一盘散沙。最有启发的观点就是奥匈解体的核心原因——帝国的多民族性 一九一三年,奥地利是欧洲第二大国(仅次于俄国),欧洲第三人口大国(次于俄国和德国)。但五千两百万奥地利人中,只有一千两百万是德意志人,问题就出在这里。一九... 这本书里奥匈帝国的各种操作实在是蠢到了让人大呼离谱的地步,不禁让我怀疑作者是否是奥匈的高级黑。但是抛开这些不说,书里充斥的大量细节着实有点偏离主题,一盘散沙。最有启发的观点就是奥匈解体的核心原因——帝国的多民族性 一九一三年,奥地利是欧洲第二大国(仅次于俄国),欧洲第三人口大国(次于俄国和德国)。但五千两百万奥地利人中,只有一千两百万是德意志人,问题就出在这里。一九一三年,奥地利的最大族群是斯拉夫人。这个西起瑞士边界、东抵俄国边界的君主国,有八百五十万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五百五十万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五百万波兰人、四百万乌克兰人、一百三十万斯洛文尼亚人,斯拉夫人占奥地利人口五成;此外还有人数几乎和德意志人相当的匈牙利人(一千万),占人口一成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