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品方: 好读文化
译者: 马君美 / 杨忆祖 / 陈冠中
出版年: 2016-4-1
页数: 224
定价: 49.50
装帧: 精装
丛书: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典藏文集
ISBN: 9787513319379
内容简介 · · · · · ·
★ 当今世界最具创造力的藏传佛教导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深入人心的佛学力作。2016年全新修订,布面精装典藏。
★ 一位让你彻底解决内在困惑的佛法导师,你可以不认识或者不和他说话,但若没看过他的书那种损失,将是一种无法估计的可惜!
★ 一本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的佛教经典通论!
★ 提升你对生命的信心,印证你的修行方法。
★ 不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本书都会帮助我们渐次笑看人间、认知因缘和合的运作走出困局,进而获得精神上某种层次的解脱。
★ 王菲、孙俪、李连杰、张德芬、胡因梦、梁文道、陈坤、杨幂、安意如等名人联袂推荐。
/
如果你只想好好地看一本佛教入门的书,请考虑选择本书,你是不会失望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对佛教已经有一定的成见,说不定本书会让你对佛教完全改观。
如果你是佛教徒,请以本书印证你的修行。
不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本书都会帮助我们渐次笑看人间...
★ 当今世界最具创造力的藏传佛教导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深入人心的佛学力作。2016年全新修订,布面精装典藏。
★ 一位让你彻底解决内在困惑的佛法导师,你可以不认识或者不和他说话,但若没看过他的书那种损失,将是一种无法估计的可惜!
★ 一本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的佛教经典通论!
★ 提升你对生命的信心,印证你的修行方法。
★ 不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本书都会帮助我们渐次笑看人间、认知因缘和合的运作走出困局,进而获得精神上某种层次的解脱。
★ 王菲、孙俪、李连杰、张德芬、胡因梦、梁文道、陈坤、杨幂、安意如等名人联袂推荐。
/
如果你只想好好地看一本佛教入门的书,请考虑选择本书,你是不会失望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对佛教已经有一定的成见,说不定本书会让你对佛教完全改观。
如果你是佛教徒,请以本书印证你的修行。
不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本书都会帮助我们渐次笑看人间、认知因缘和合的运作走出困局,进而获得精神上某种层次的解脱。
作者简介 · · · · ·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1961年生于不丹,为堪布阿贝仁波切的弟子,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具创造力的藏传佛教导师。
青年时期,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便已开始在全世界从事弘法利生事业。三十余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在印度、不丹、澳洲、北美洲及台湾等地区成立佛学中心,并负责照顾及教育分布在亚洲六所寺院与机构的一千六百余名僧众。
作为著名的宗萨寺及宗萨学院的主持人,多年来,上师一直以最浅显易懂、简单轻快的语言,向广大信众阐述佛教最核心深邃的见地,阐明无常、痛苦、空性与解脱诸要,引导众生脱离困苦人生,回顾自身,探索本心,成就证悟,提升对生命的信心,受到全世界信众的广泛欢迎和热爱。
目录 · · · · · ·
序:自我的观点
上 篇 正确的见地
第一章 见地
第二章 两种见地
第三章 自我及自我的见地是错误的概念
第四章 空性
第五章 四圣谛
第六章 佛性
第七章 业力
第八章 转世再生
第九章 轮回与涅槃
第十章 见与道
下 篇 道
第十一章 道的选择
第十二章 出离与虔诚
第十三章 善知识
第十四章 心的训练
第十五章 禅修
第十六章 止观
第十七章 慈、悲、菩提心以及
菩萨道的善巧方便
第十八章 金刚乘
第十九章 上师、灌顶及象征
第二十章 次第与证悟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你爱别人时,也发挥了同样的机制。通常对于爱的定义是:你深切地关怀对方,慷慨地付出自己的爱。但实际上,爱只是“自我”寻求证明自己的另一种方法。“自我”只爱自己不爱他人,它充满着自己,根本没有空间留下来爱别人。由于“自我”太专注于它自己,因此它并未真正注意到其他人,它专心致志地修持着(很讽刺地,自我有它自己的修持系统)自己的需求、欲望以及期待;它关心所爱的人,以那个人能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来决定。特别是当外表上牺牲自己、愿意为所爱的人放弃自己的需要时,这种情况就更加真实了。当你说“我爱你”的时候,你的意思并不是这样,而是在问“你爱我吗”,或者是“我想拥有你”,或“我要你让我快乐”。你所能讲出的最诚实的一句话就是:“我爱你几乎和爱自己一样多。”我们所说的爱,通常是不折不扣的自私——从日后关系的发展结果,就可以看出这个道理。 只有当你不再被这个榨取所有时间、精力和注意力,而且无休止地试图满足自己,却永不满足的“自我”所奴役的时候,真正的爱才有可能。只有在你不再一心一意关怀自己的时候,才能真正滴关怀别人。 这一切烦恼的火焰——爱、恨、嫉妒等,都和真爱相反,而且只是“自我”对安全和真实身份的追寻。这些烦恼是“我执”的一部分,我执就是执著于有个真实存在的自我。为什么要了解“自我只是一种幻觉,无可执取”是这么困难呢?因为我们太执著于“自我”是真实的这种观念,所以抗拒去发现它只是个幻觉;相反的,却努力捕捉一切幻觉所生的形相,甚至包括了让人非常痛苦的幻相,目的就是在维持自我实存的“信仰”。 根据佛法,我们要拒绝的是“自我执著”,而不是“自我”。帝洛巴曾说:“并不是现象迷惑了你,迷惑你的是对现象的执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页 -
干净与肮脏都不是衣服的真实本性,两者都是无明迷惑,正如贪、嗔、痴与无贪、无嗔、无痴都同样是迷惑。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相对层次修行道上的人来说,拿干净的衣服来作为真实衣服的模型,要比脏衣服来得适切。一旦除去了在相对层次上遮蔽衣服真正本性的污染之后,就不再有衣服与污染的二元分别,剩下的就只有衣服。就算在平常的想法中,当你买新衣服的时候,由于衣服是那么新,那么平滑,你甚至不会去想它是干净的还是脏的。等你穿过一阵子之后,衣服变脏,变皱了,似乎不那么好了。你用干净的衣服作为全新衣服的模型,但新衣服是超越脏与净的。 因此惑与不惑都不是佛性,佛性超越惑与不惑。但是我们仍然能看着自己说:“我是多么的愚痴,我必须得到一些智慧才行!我是多么地执着自我,我一定要了悟到无我才行”就如同干净的衣服一样,不惑比迷惑更加接近究竟实相的模式。 不要忘记不惑也是个模式,真正的佛性不是由任何东西产生的,它不是任何东西的结果,它超越了因和果。虽然说“我要修行直至成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正确地讲,这就好比说“我要云走开太阳才能出来”一样错误——不管有没有云遮挡,太阳都在那里,云不能影响太阳,但是却能阻止你看到太阳——这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6 条 )


书摘——映入我心的那些文字
> 更多书评 76篇
-
小乘修行的根本,就是舍弃伤害众生的行为,目的在于获得自我解脱。大乘保存这种不伤害众生的概念,但是以自己和其他众生都能得到解脱为动机。大乘之所以称为“大”,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因为大乘的发心比较大。 小乘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守戒律,戒律被视为比生命还重要。菩萨道把菩提心视为最重要的东西,只要以菩提心为出发点,就算破了大、小乘的一切戒律,都没有偏离正道。大乘道的行者并不完全禁止任何事物;相反的,这些“禁...
2020-06-26 02:54
-
大乘行者常说他们做某件事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实际上,则是在增加自我、占他人的便宜。由于一切事物是由动机意图来决定,而自我所玩的游戏又非常巧妙,因此要真正地跟从大乘并不容易。从这个角度来看,小乘一板一眼的修行方式就实际多了:行者只要守戒,避免某些行为即可,根本不用去担心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有没有正确的发心。和大乘不同的是,小乘行者永远都可以精确地知道自己是否破戒,是否走入歧途。这样就很难欺骗自己为做...
2020-06-25 18:13
-
因此,惑与不惑都不是佛性,佛性超越惑与不惑。但是我们仍能看着自己说:“哦,我是多么愚知啊,我必须得到一些智慧才行我是多么执着自我啊,一定要了悟无我才行!”就如同干净的衣服一样,不惑的状况要比迷惑更正确、更接近究竟实相的模式。 不要忘记,不惑也只是个模型:真正的佛性不是由任何东西所产生的,它不是任何东西的结果,它超越了因和果。虽然说“我要修行以至成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正确地讲,这就好比说“我要...
2020-05-19 01:29
-
“自我”是一种假设、一种决定、一种受干扰的见地。这表示自我的观点因为受到过滤,所以是扭曲的。以道德的立场来判断自我是好、是坏,或者判断它是否真实存在,都没有意义。一方面,如果你认为自我不好,就可能徒劳无功地责备自己;另一方面,认为自我不存在,执着虚无式的无我,可能会感到彷徨迷失,这也没有益处。所以,与其评断自我,不如检查它。
2018-09-09 21:45
-
刚开始,“自我”执着于自己的存在,投射出自己和他人,然后有了互动而创造了业。由自己和他人互动中流出的业力,稳定了原先二元对立的幻觉,更加入了“自我”在其中表演的各种贪、嗔、痴的电影,电影中交织了复杂的情节、插曲、发展等,足以使“自我”陷在里面。在这个时候,业开始创造出“自我”,“自我”也创造出业力——这种周而复始、反复滋养它本身,而让自己一直受苦的现象,就叫做“轮回”。
2018-09-09 21:55
-
小乘修行的根本,就是舍弃伤害众生的行为,目的在于获得自我解脱。大乘保存这种不伤害众生的概念,但是以自己和其他众生都能得到解脱为动机。大乘之所以称为“大”,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因为大乘的发心比较大。 小乘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守戒律,戒律被视为比生命还重要。菩萨道把菩提心视为最重要的东西,只要以菩提心为出发点,就算破了大、小乘的一切戒律,都没有偏离正道。大乘道的行者并不完全禁止任何事物;相反的,这些“禁...
2020-06-26 02:54
-
大乘行者常说他们做某件事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实际上,则是在增加自我、占他人的便宜。由于一切事物是由动机意图来决定,而自我所玩的游戏又非常巧妙,因此要真正地跟从大乘并不容易。从这个角度来看,小乘一板一眼的修行方式就实际多了:行者只要守戒,避免某些行为即可,根本不用去担心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有没有正确的发心。和大乘不同的是,小乘行者永远都可以精确地知道自己是否破戒,是否走入歧途。这样就很难欺骗自己为做...
2020-06-25 18:13
-
因此,惑与不惑都不是佛性,佛性超越惑与不惑。但是我们仍能看着自己说:“哦,我是多么愚知啊,我必须得到一些智慧才行我是多么执着自我啊,一定要了悟无我才行!”就如同干净的衣服一样,不惑的状况要比迷惑更正确、更接近究竟实相的模式。 不要忘记,不惑也只是个模型:真正的佛性不是由任何东西所产生的,它不是任何东西的结果,它超越了因和果。虽然说“我要修行以至成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正确地讲,这就好比说“我要...
2020-05-19 01:2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6)9.0分 3015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天前曾上架
-
-
新星出版社 (2010)9.2分 1771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
探索 (20040320)9.1分 74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07)8.7分 24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Kindle (雷 托)
- 联邦走马禅宗 (恶鸟)
- 书架中 (朝夕)
- 好读 (酷老姜)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刘小猫 2017-01-18
非常严肃的著作,当你对佛法有所涉猎后重读更有收获
0 有用 草莓趴趴 2018-01-28
有理有据 逻辑通顺 我要去实修了:)
0 有用 顾心澄 2018-11-10
百般煎熬梦一场。
0 有用 简杭 2016-03-22
当今世界最具创造力的藏传佛教导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深入人心的佛学力作。2016年全新修订,布面精装典藏。
5 有用 zangbianxuegu 2017-06-03
不太看得懂了——概念体悟的形式——如果还不了解概念的话。此本应该适合已经系统了解佛教的人。
0 有用 暮婉流苏 2021-01-18
另一个角度的世界观照
0 有用 Nébuleuse 2021-01-09
佛学的一切目的都是通向无我之地。自我不过是一场和合而成的幻觉。超越二元对立就是超越一切偏见与概念,是哲学的不可知论。佛陀是泛神的一种。小乘的戒律,大乘的因乘,金刚乘的果乘,核心的宗教观都是一致的。倘若修行佛教只是执着此生,往生,天人道,那还不如接受物质世界来满足执念。
0 有用 武旸Ariel 2021-01-06
对佛法不了解的人别看了,一个“空”就把你搞懵了。
0 有用 平常日子 2021-01-02
读了无我的讲解,感觉不能被说服。
0 有用 余棉 2020-12-31
“那个你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并不是你,只是一种幻想,由于迷惑,最初你误认它是你自己,然后又浪费一生来满足它,让它快乐,这样的企图才是唯一没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