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精彩的撰述!工整而不落俗套,其中沃里克伯爵,玛格丽特王后塑造委实神采飞扬!
这一部的玛格丽特和上一部好像变了一个人,一下有勇有谋,只差一点点就带着亨利翻盘。亨利六世宽厚温和,看了这么多只觉得他说可惜自己不是个乡敝农夫是真心的,可惜生在帝王家。
只用三场战役(甚至包括只在沃里克的口述中提到的第二次圣奥尔本斯战役),就勾勒出造王者沃里克权术满分军事白卷的剪影。玛格丽特虽然在下一部中还有出场并且完成轮回(自己也变成了被她流放的埃莉诺一样的问卜者),但其实在爱德华王子被杀时她的戏就已经谢幕了。然后把亨利六世、爱德华王子的死都栽赃给了理查,莎翁对我们理查还真是“不薄”。(评分:8.0,日期:20220318)
一个是开挂的喋血王后,一个幻想是牧羊人之子的国王。莎士比亚离得很远呻吟道:人必须听命于命运,抗拒风浪是没有用的。 “我坐在这座小山上,上帝愿意叫哪方得胜就让哪方得胜吧。我的王后玛格莱特,还有克列福,把我轰出阵地,发誓说没有我他们才能取胜。我真希望我死啦,如果上帝有此善意,因为这世界上除了忧伤还有什么呢?上帝呀,我认为一个单纯的牧羊人的生活要幸福得多,像我这样坐在小山上,一度一度地仔细刻着一个日晷,看着时光一分一分地过去,积分为时,积时为日,积日为年,看看一个人能活多少年。”读这段想起人子被负卖的那晚独自在庄园的三次祷告。 “我的儿子就是伊卡洛斯,你父亲就是断我们归路的弥诺斯,烧坏我娇儿的翅膀的太阳就是你的哥哥爱德华,你本人就是大海,它吞没了我的儿子。用武器杀我,不要用言语杀我。”神来之笔。
战火纷争之中,亨利六世的虔诚成了昏庸,仁慈成了软弱。“能让杂草滋曼的不正是和煦的轻风?能让强盗横行的不正是过分的宽容?”父子相戮,母亲失却幼儿,贵族们摇摆不定,视信义为无物,发假誓而无所顾忌。英勇的塔尔伯特和善良的护国公已逝,亨利只能眼见遍地焦土哀叹:“你们十分悲伤;可我还要悲伤十倍。”亨利的王位倾颓始于他撕毁了阿马尼亚克伯爵的独生女的婚约而迎娶玛格丽特,然而下部中不忠的王后却变得忠贞,在软弱的国王放弃认输之时领军奋战。阴险的约克公爵失了幼子,打了败仗,被迫戴上纸王冠,“其惨状连仇敌听闻了也要留下热泪”,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角色。全剧终了,诸多贵族与平民已断送性命,爱德华四世踌躇满志,而心中无爱也无慈悲的理查杀害了亨利,预谋要掀起更大的风浪。
-_-經過前兩部的鋪墊,玫瑰戰爭終於在這一部落幕了。在外人看來,亨六真的是一手好牌打到爛。亨五打來的江山贏得的和平,亨六一個也沒有守護好。亨六的問題有兩個,一是「不會識人」,二是「心慈手軟」。他是全劇里最不關心政治的那個人。徒有成為君王的資格,沒有成為君王的資質。天天講love & peace 導致大權旁落。更糟糕的是他自己的處境一無所知(有人利用他的復辟打擊新君,有人斬草除根阻止復辟)。還幼稚地以為只要交出王權對方就能履行承諾保他與他的孩子不死。唉,所以悲劇也是不可避免的。
打来打去打得不亦乐乎
“随遇而安是我的王冠” 亨利六世的软弱出世和父亲亨利五世的骁勇善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战场上子杀父,父杀子一段很妙
莎士比亚非常之长的一部英国历史戏剧,展现了亨利家族与约克家族之间为了争夺英王王位的爱恨纠葛,词藻之华丽也是绝无仅有,使尔虞我诈充满了些许的诗意。戏剧最后,莎给理查埋下一个伏笔——理查计划篡位——让这片刻的安居乐业显得无比苍白,同时也似一个文明的轮回:为了名利而厮杀。戏剧时空横跨两代人,两个家族,两个国家,体量之大在戏剧中显得臃肿而草率,如果是一本史诗,也许更好。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古代战争像一把尺子,把品格的高贵与低下丈量的明明白白。愁云惨淡,还有将要发生的罪恶…
《关于亨利六世和爱德华四世为王位大打出手轮流执政这件事》
莎士比亚笔下那些无法安于枕席的国王是最有意思的。
《约克公爵理查的真实悲剧与好国王亨利六世之死及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之争本末》 充满疯狂晦暗的年代,原先觉得亨六可笑至极,身居高位时对谋害他的计谋无计可施,和约克谈判时也不在乎战乱,子民受苦与我无关,只想自己安稳居坐王位,一个无耻的虚名,一个懦弱的愚夫。居然妄想以自己儿子交换王位,可他不知欲望永无止休,他不战也有人会替他战,于是英格兰便如此继续混乱下去,追逐权力的戏码可曾有个头?亨六便也成了倒霉蛋了。
最后一部分,死亡成了故事的主旋律。围绕着王位,背叛、阴谋、仇杀多线展开。帝王一段任性择偶记,演变成血雨腥风,可见中古欧洲政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婚姻维系的。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也化作虚无,胜利者才拥有重新洗牌的权利。
比起中篇更胜一筹。冲突的组织较为成功,人物性格的表现(最典型的如亨利六世)已经较有起色,不足之处在于某些关键的突转和略显生硬的情节设计(中间的父子部分)。
莎士比亞認為,是根據事件本身的重大程度和可信程度來決定其可容虛構的程度的。越可信越允許虛構,這是很容易理解的;而越重大越難於虛構,這是因為直到莎士比亞的時代,一切可稱為重大的事件總得見之於歷史,該進歷史而未見之於歷史的事情總是令人狐疑重重的。 有歷史依據和尚未完全脫離歷史的戲劇創作,如何處理虛構與真實的關係呢?向歷史或傳說借來的題材許不許改動?亞里士多德的意見是,或者虛構,或者運用現成題材,而現成題材一般不應改動。莎士比亞認為這裡很有一些可以鬆動的地方。即使十分忠實地再現歷史,歷史也有與藝術判然不同的特點,至少,歷史往往不加以突出,或者極為簡略,要戲充實,就不得不有所彌補。但虛構確有限度,與歷史靠得較緊的戲,一般不應在主要行動和歷史結局上去虛構。在這些痛癢之處虛構了,其他地方也就令人不信了。
三联剧终于看完。
下篇还是相对来说好一些,故事饱满情节紧凑,精彩的剧情基本上都在这了。可惜故事远远不如历史本身精彩
第三部确实又比第二部略逊一筹,发挥还真不稳定=。=所以我也需要去学习一下现代文体计量学,再来判断这个东西是不是伪科学了
第十七部 一掃頹風,人物變化略草率,但情節反轉戲劇效果很足。Henry好人依舊,不見此前宗教虔誠,仁君言辭雖溫柔敦厚動人以誠但略顯平淡。Margaret上回與Suffolk恰似一對天造地設的狗男女,此回忠於夫君又不減盛氣,雖突兀然不失為女中豪傑。Richard狼子野心又不似Edmund等惡得迷人,直教我欲唾罵此賊。Prince Edward年少氣盛不識大體,然少年意氣真誠樸實,我甚憐之。
> 亨利六世(下)
2 有用 慢慢走 2019-06-25 16:05:14
精彩的撰述!工整而不落俗套,其中沃里克伯爵,玛格丽特王后塑造委实神采飞扬!
1 有用 斯蒂芬小妮 2022-04-06 13:41:21
这一部的玛格丽特和上一部好像变了一个人,一下有勇有谋,只差一点点就带着亨利翻盘。亨利六世宽厚温和,看了这么多只觉得他说可惜自己不是个乡敝农夫是真心的,可惜生在帝王家。
1 有用 𝓉𝓊𝓌ℯ𝓇𝒾 2022-03-18 23:41:56
只用三场战役(甚至包括只在沃里克的口述中提到的第二次圣奥尔本斯战役),就勾勒出造王者沃里克权术满分军事白卷的剪影。玛格丽特虽然在下一部中还有出场并且完成轮回(自己也变成了被她流放的埃莉诺一样的问卜者),但其实在爱德华王子被杀时她的戏就已经谢幕了。然后把亨利六世、爱德华王子的死都栽赃给了理查,莎翁对我们理查还真是“不薄”。(评分:8.0,日期:20220318)
0 有用 🌕🌖🌗✨ 2022-02-11 00:56:25
一个是开挂的喋血王后,一个幻想是牧羊人之子的国王。莎士比亚离得很远呻吟道:人必须听命于命运,抗拒风浪是没有用的。 “我坐在这座小山上,上帝愿意叫哪方得胜就让哪方得胜吧。我的王后玛格莱特,还有克列福,把我轰出阵地,发誓说没有我他们才能取胜。我真希望我死啦,如果上帝有此善意,因为这世界上除了忧伤还有什么呢?上帝呀,我认为一个单纯的牧羊人的生活要幸福得多,像我这样坐在小山上,一度一度地仔细刻着一个日晷,看着时光一分一分地过去,积分为时,积时为日,积日为年,看看一个人能活多少年。”读这段想起人子被负卖的那晚独自在庄园的三次祷告。 “我的儿子就是伊卡洛斯,你父亲就是断我们归路的弥诺斯,烧坏我娇儿的翅膀的太阳就是你的哥哥爱德华,你本人就是大海,它吞没了我的儿子。用武器杀我,不要用言语杀我。”神来之笔。
0 有用 一只, 2021-10-20 08:54:00
战火纷争之中,亨利六世的虔诚成了昏庸,仁慈成了软弱。“能让杂草滋曼的不正是和煦的轻风?能让强盗横行的不正是过分的宽容?”父子相戮,母亲失却幼儿,贵族们摇摆不定,视信义为无物,发假誓而无所顾忌。英勇的塔尔伯特和善良的护国公已逝,亨利只能眼见遍地焦土哀叹:“你们十分悲伤;可我还要悲伤十倍。”亨利的王位倾颓始于他撕毁了阿马尼亚克伯爵的独生女的婚约而迎娶玛格丽特,然而下部中不忠的王后却变得忠贞,在软弱的国王放弃认输之时领军奋战。阴险的约克公爵失了幼子,打了败仗,被迫戴上纸王冠,“其惨状连仇敌听闻了也要留下热泪”,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角色。全剧终了,诸多贵族与平民已断送性命,爱德华四世踌躇满志,而心中无爱也无慈悲的理查杀害了亨利,预谋要掀起更大的风浪。
0 有用 🧡勞小姐🧡 2022-01-13 01:34:22
-_-經過前兩部的鋪墊,玫瑰戰爭終於在這一部落幕了。在外人看來,亨六真的是一手好牌打到爛。亨五打來的江山贏得的和平,亨六一個也沒有守護好。亨六的問題有兩個,一是「不會識人」,二是「心慈手軟」。他是全劇里最不關心政治的那個人。徒有成為君王的資格,沒有成為君王的資質。天天講love & peace 導致大權旁落。更糟糕的是他自己的處境一無所知(有人利用他的復辟打擊新君,有人斬草除根阻止復辟)。還幼稚地以為只要交出王權對方就能履行承諾保他與他的孩子不死。唉,所以悲劇也是不可避免的。
0 有用 AsYou_LikeIt 2022-01-19 22:13:11
打来打去打得不亦乐乎
0 有用 虚空尽无 2022-05-19 16:58:37
“随遇而安是我的王冠” 亨利六世的软弱出世和父亲亨利五世的骁勇善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战场上子杀父,父杀子一段很妙
0 有用 德彪西的猫 2022-09-25 15:20:32 湖北
莎士比亚非常之长的一部英国历史戏剧,展现了亨利家族与约克家族之间为了争夺英王王位的爱恨纠葛,词藻之华丽也是绝无仅有,使尔虞我诈充满了些许的诗意。戏剧最后,莎给理查埋下一个伏笔——理查计划篡位——让这片刻的安居乐业显得无比苍白,同时也似一个文明的轮回:为了名利而厮杀。戏剧时空横跨两代人,两个家族,两个国家,体量之大在戏剧中显得臃肿而草率,如果是一本史诗,也许更好。
0 有用 雨林 2022-04-28 23:11:37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古代战争像一把尺子,把品格的高贵与低下丈量的明明白白。愁云惨淡,还有将要发生的罪恶…
0 有用 绿色叮叮猫 2022-05-06 17:05:30
《关于亨利六世和爱德华四世为王位大打出手轮流执政这件事》
0 有用 枳花明 2023-09-07 19:17:29 湖北
莎士比亚笔下那些无法安于枕席的国王是最有意思的。
0 有用 光阴只方寸 2022-07-20 13:42:46
《约克公爵理查的真实悲剧与好国王亨利六世之死及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之争本末》 充满疯狂晦暗的年代,原先觉得亨六可笑至极,身居高位时对谋害他的计谋无计可施,和约克谈判时也不在乎战乱,子民受苦与我无关,只想自己安稳居坐王位,一个无耻的虚名,一个懦弱的愚夫。居然妄想以自己儿子交换王位,可他不知欲望永无止休,他不战也有人会替他战,于是英格兰便如此继续混乱下去,追逐权力的戏码可曾有个头?亨六便也成了倒霉蛋了。
0 有用 7700 2024-04-18 01:01:49 西藏
最后一部分,死亡成了故事的主旋律。围绕着王位,背叛、阴谋、仇杀多线展开。帝王一段任性择偶记,演变成血雨腥风,可见中古欧洲政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婚姻维系的。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也化作虚无,胜利者才拥有重新洗牌的权利。
0 有用 Joseph 2023-05-31 21:55:05 北京
比起中篇更胜一筹。冲突的组织较为成功,人物性格的表现(最典型的如亨利六世)已经较有起色,不足之处在于某些关键的突转和略显生硬的情节设计(中间的父子部分)。
0 有用 非虛構 2023-04-28 21:22:38 北京
莎士比亞認為,是根據事件本身的重大程度和可信程度來決定其可容虛構的程度的。越可信越允許虛構,這是很容易理解的;而越重大越難於虛構,這是因為直到莎士比亞的時代,一切可稱為重大的事件總得見之於歷史,該進歷史而未見之於歷史的事情總是令人狐疑重重的。 有歷史依據和尚未完全脫離歷史的戲劇創作,如何處理虛構與真實的關係呢?向歷史或傳說借來的題材許不許改動?亞里士多德的意見是,或者虛構,或者運用現成題材,而現成題材一般不應改動。莎士比亞認為這裡很有一些可以鬆動的地方。即使十分忠實地再現歷史,歷史也有與藝術判然不同的特點,至少,歷史往往不加以突出,或者極為簡略,要戲充實,就不得不有所彌補。但虛構確有限度,與歷史靠得較緊的戲,一般不應在主要行動和歷史結局上去虛構。在這些痛癢之處虛構了,其他地方也就令人不信了。
0 有用 樱桃小童子 2020-07-31 15:53:29
三联剧终于看完。
0 有用 𝙃𝙚𝙡𝙤𝙞𝙨𝙚 2020-10-10 00:04:16
下篇还是相对来说好一些,故事饱满情节紧凑,精彩的剧情基本上都在这了。可惜故事远远不如历史本身精彩
0 有用 七七|烂柯人bot 2021-01-19 23:02:15
第三部确实又比第二部略逊一筹,发挥还真不稳定=。=所以我也需要去学习一下现代文体计量学,再来判断这个东西是不是伪科学了
0 有用 三千院若璃 2020-12-29 01:00:05
第十七部 一掃頹風,人物變化略草率,但情節反轉戲劇效果很足。Henry好人依舊,不見此前宗教虔誠,仁君言辭雖溫柔敦厚動人以誠但略顯平淡。Margaret上回與Suffolk恰似一對天造地設的狗男女,此回忠於夫君又不減盛氣,雖突兀然不失為女中豪傑。Richard狼子野心又不似Edmund等惡得迷人,直教我欲唾罵此賊。Prince Edward年少氣盛不識大體,然少年意氣真誠樸實,我甚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