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宅論》的原文摘录

  • 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满足于现状始终抱有梦想,我想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这是多么重要的两点。 (查看原文)
    Louisa's uno 1回复 3赞 2013-09-25 15:10:25
    —— 引自第6页
  • 建筑家查尔斯·莫尔对 于迪斯尼乐园有过这样的评价:「在洛杉矶,街道是存在的,但人们没有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现在,为了体味这种文化,人们不得不买了门票去迪斯尼乐园。」这种批判不仅适用于迪斯尼,同样也适用于俱乐部。俱乐部派的人们(或许就是我们)体会不到家的感觉,就买了高价门票来俱乐部里体会。 (查看原文)
    佳浩和他的朋友 1赞 2014-01-18 14:21:38
    —— 引自章节:俱乐部派
  • 同样的问题,每个人却都有自己的回答。这是“理论”的“宿命”——前提不同,思路不同,自然就会有无数可能的结论。相比之下,比“哈比达派”年轻、且讨厌理论的感性世代,对于同样一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却出人意料的相似。这是因为,感性思考者和理性思考者相比,更容易彼此趋同,且胆小、缺乏自信。无论是一种样式,还是一种物品,一旦被认为是时兴的,他们就会趋之若鹜。 (查看原文)
    Louisa's uno 1赞 2013-09-26 10:35:10
    —— 引自第81页
  • “文脉依存构造” 这个道理 适用于解释壁龛上插花的象征意义,但却无法解释 爱奥尼亚式柱子的象征意义。爱奥尼亚式柱子的象 征意义,是由它所处的地点来决定的,因为其本身就已经给出了充分的形态定义。 现代建筑总是无视建筑固有的象征作用。 “拉斯维加斯的街道上四处可见的广告牌、标语、 建筑,那样丰富的象征作用才是建筑师所应该学习 的。”——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这样主张。这是对丧失了象征作用、毫无个性的现 代建筑彻底的批判。同样一件东西,因其所处的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成了截然不同的象征。 花本身并不具有固定不变 的意义。这种象征作用,重要的一点在于本体事物 所处的“场所”,尤其重要的是事物从另外某个“场 所”被搬运到了现在所处的“场所”。也就是说,决 定事物象征意义的是前后两个“场所”之间的关系。 如果不能从一个“场所”到另一个“场所”,即如果 不是“借来之物”的话,就不具有任何象征意义了。 这就是日式象征作用的原则。 (查看原文)
    Redefinitions 1赞 2020-04-12 19:52:13
  • 住宅的风格无疑会展现出主人的性格,而我们想成为的那个自己似乎又永远与真实的自己存在一定距离。 建筑从来都不仅仅是建筑,我们对待它的态度无不显露出我们对自身生存的思考向度。 爱奥尼亚式是学问的象征,多利亚式是男性力量的象征。 《符号帝国》罗兰巴特的日本论 《枕草集》清少纳言 日语是以“文脉依存构造”为基准的。 《以场所为中心的语言》-艾利克斯李嘉乐 这种贯穿作用最基本的日本文化中,不仅,在茶道的世界里,绘画的世界里,料理的世界里,甚至建筑的世界,这样的象征作用也同样适用。 拉斯维加斯的街道上四处可见的广告牌,标语,建筑,那样丰富的象征作用才是建筑师所应该学的。——罗伯特·文丘里 就在这忙碌生活即将开始之时,如果能跟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睁开懵懂的双眼,用一种稍带刁难的眼神,用一颗没有归属的自由的心,孤独地去观察社会,这将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莫大的意义。那个时候的我,有机会从一个自由的地方眺望自己的建筑,并且从中考虑到自己的未来,静下心来,悠闲自得地思考应该以怎样的一个身份,沿用怎样一种哲学思想来创造出建筑作品。 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满足于现状始终抱有梦想。——我想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这是多么重要的两点。特别像现在的中国如今这样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更是不能忘了这两点。 【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在这个社会中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一定的平衡。所谓处事,或者做人,在社会人的眼中已经形成了怎么样磨掉棱角而圆滑,平衡也变成成了圆滑的代名词。但什么是真正的平衡呢?】 【未完】 (查看原文)
    rexhrg 1赞 2011-08-24 10:37:48
    —— 引自第1页
  • 就在这忙碌生活即将开始之时,如果能跟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睁开懵懂的双眼,用一种稍带刁难的眼神,用一颗没有归属的自由的心,孤独的去观察社会,这将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莫大的意义。 (查看原文)
    李清厚 1赞 2011-11-08 15:10:26
    —— 引自章节:中文版序
  • ~~~前言: 1. 主旨──将日本人的住宅分为十类来介绍。把目前日本人的住宅状况及对住宅的认识作为题材,尽量客观真实地记录下来。 2. 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不满足于现状始终抱有梦想。 3. 住宅的风格无疑会展现主人的性格,而我们想成为的那个自己似乎又永远与真实的自己存在一定距离。于是,住宅成了一个人们自我投射的“场所”。《十宅论》展开论述的依据正在与此。……建筑从来都不仅仅是建筑,我们对待它的态度无不显露出我们对自身生存的思考向度。 ~~~分类的前提: 1. 西方文化中的象征作用,与日本文化中的象征作用在本质上有微妙的不同。日式的象征是以场所为中心的象征,同样一件东西,因其所处的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成了截然不同的象征。日本人对于场所差异经常表现出“神经质般的细致敏感”,尽管他们总是以整齐划一的集团面貌出现,但在这个集团内部其实是有极为细致的“场所分级的。这儿所说的“场所”既指有着共同特点和共通规则的小集团,有时也指一个单纯的空间领域。但无论是哪一种“场所”,在其内部,都会根据某种特定的序列或组成进一步细化。茶道的世界也是如此。 2. (Augustin Berque)日语是以“文脉依存构造”为基准的。换言之,虽然只有 零散的几个词语摆在那儿。但只要读者明白了其上下文的脉络,也就无需对其意思加以解释,有时加上解释反而会限制了原句想要表达的意思。正因为把词语作为重心,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3. 事物所代表的意义并不是只由其内部决定的,事物所处的场所(即外部因素)也是起决定作用的。事物的象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其所处的场所。本书是以住宅的样式差异来作为“场所”的分类标准的。住宅样式的差异就代表着住宅主人的差异,即代表着住宅主人价值观的差异,这种差异能够支配不断扩展的象征作用的整体。这就是本书的前提。 4. 日式的象征作用等于以场所为... (查看原文)
    shark 6赞 2011-11-17 01:08:37
    —— 引自第1页
  • 日语是以“文脉依存构造”为基准的。换言之,虽然只有零散的几个词语摆在那儿,但只要读者明白了其上下文的脉络,也就无需对其意思加以解释,有时加上解释反而会限制了原句想要表达的意思。正是因为把词语作为重心,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查看原文)
    张阿笋 2012-07-28 10:30:24
    —— 引自第21页
  • 日式的象征作用等于以场所为中心的象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借来之物”的象征意义。野外角落里生长的一朵寻常小花如果被置于某特定的“场所”,就开始具有不同的意义。亭主赶早起来,到野外去采摘来这样那样的小花。这些小花是因此才有了意义,而不是其本身就具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换句话说,花本身并不具有固定不变的意义。这种象征作用,重要的一点在于本体事物所处的“场所”,尤其重要的是事物从另外某个“场所”被搬运到了现在所处的“场所”。也就是说,决定事物象征意义的是前后两个“场所”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从一个“场所”到另一个“场所”,即如果不是“借来之物”的话,就不具有任何象征意义了。这就是日式象征作用的原则。 (查看原文)
    张阿笋 1回复 2012-07-28 10:58:44
    —— 引自第25页
  • 在日本,象征作用指的是有着场所中心象征作用性质的东西。所谓场所的中心象征作用,就是对象A象征什么。这不是由A本身来决定,而是由A所在的“场所”来决定的。 (查看原文)
    张阿笋 2012-07-29 09:44:15
    —— 引自第135页
  • 现代已经演变为一个看不清“场所”的时代。特别是像住宅这样,靠细微的约定俗成来支配的领域,而“场所”就更不容易发现了。 不管是事物,还是空间,都是跟“场所”无关、本身有着意义的存在,“场所”这种东西是不需要的——这是合理主义、也是功能主义的立场。这种性质的“意义”在功能主义里被叫做“功能”,在这种立场上建立起来的建筑,叫做现代主义的建筑。不管能否确定“场所”,只要是现代主义的建筑就能建成。 像这种认为“场所”是不需要的、合理主义的想法,最初是西洋式的想法。西洋的象征作用,最初是否定“场所”的存在的。西洋象征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存在着跟“场所”无关而具有意义的东西。然而,西洋本身就是支配这种基本精神的一个“场所”。相比之下,日本的象征作用本来是指“场所中心”。在日本人的概念中,“场所”有很多,它们决定了事物的意义。这也是了解日本文化某些领域的前提,有意识的、游戏性的“场所”都是在这前提下存在的。可以说,这是日本文化原本的体系。日本人习惯先选择自己所在的“场所”,然后再大胆、细心地驾驭象征作用。所说各个“场所”都是狭小的,但也正因如此,才形成了微妙的、繁多的约定俗成。不幸的是,这样一个依稀隐藏在了日本自身向往现代主义的呼声中。 (查看原文)
    张阿笋 2012-07-29 11:10:44
    —— 引自第164页
  • “家”这个词在日本不单是指一座房子,还意味着家人和自己,即意味着其内部的一般因素。对于这点,需要首先说明一下。在“家”这个场所里的象征作用,是通过住在里面的人的价值观(即内部因素)表现出来的。 …… 因为对自己住宅的描述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描述。把住宅定为象征作用的表现“场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至少在日本是这样的。 (查看原文)
    linthorxiao 2012-08-27 12:03:37
    —— 引自第25页
  • “家”这个词在日本不单是指一座房子,还意味着家人和自己......在“家”这个场所里的象征作用,是通过住在里面的人的价值观表现出来的。 日式的象征作用等于以场所为中心的象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是“借来之物”的象征意义......因此如果一定要倡导这种“借来之物”,赞扬”搭配的美学“,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 (查看原文)
    渣叔阿琛 2012-12-13 22:45:59
    —— 引自第25页
  • “单身公寓”的居住者,在现实中是不是个旅人或者有没有在这个密室空间里做过爱,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能使他们产生这种联想,“单身公寓”就不再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因为他们的意识已经得到了自由。这就是象征作用的力量所在。 (查看原文)
    渣叔阿琛 2012-12-13 23:08:29
    —— 引自第35页
  • 支持“食宿公寓派”的也是一种崇拜,一种对西洋文化的崇拜。而且同茶道一样,这种崇拜的实现也仅仅是借助于“断片”来实现的。 (查看原文)
    渣叔阿琛 2012-12-14 21:55:07
    —— 引自第49页
  • 这种倾斜较大的屋顶,实际上象征了家庭的向心力和家庭成员的团结一致。尤其是屋顶上经常能看到的老虎窗,就是在提醒人们注意到屋顶的存在。 玄关相当于一个却别家人和外人的“过滤器”。而这个过滤器的作用就是使家人的利益免受他人侵害,守卫整个家庭的团结。 奢侈的通风井将一层的餐厅、起居室——公共的空间与二楼的卧室、孩子的房间——私人的空间联系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体。 “有棱有角”的四方形桌子的棱角,会让人觉得那是一种阻止家庭成员在一起、甚至是使家庭分裂的象征。......一般还会在圆形桌子的上方挂上吊灯。......家人能团聚在同一束光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食宿公寓派”的居住者对于污秽和混乱尤其敏感,他们保护家庭内部的团结和秩序免受侵扰的意念也非常强烈。所以,在内部与污秽、混乱的外部的临界领域——玄关和卫生间才会有如此集中的、其他派别不曾有过的高密度象征作用的展开。 (查看原文)
    渣叔阿琛 2012-12-14 22:30:51
    —— 引自第51页
  • 为什么要同时象征“定居”和“旅行”呢?首先要考虑的是存在于”食宿公寓派“年轻夫妇思想本质里的迟滞时期留下的痕迹。一旦成了家,对新家庭就会抱有不同寻常的幻想和希望。然而同时,对于已经有家庭、定居下来的事实,也存在着强烈的抵抗和不安。能将这种双重束缚的状态巧妙地空间化的,只有”食宿公寓派“的住宅空间。这种双重束缚在女性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查看原文)
    渣叔阿琛 2012-12-14 22:40:58
    —— 引自第56页
  • 美国虽然早就引入了欧洲的现代主义建筑,并使其在美国本土生根发芽,但除了建筑杂志上登载的那些住宅,现代主义的住宅根本无法在一般民众中得到普及。更多的美国人对现代主义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合理主义”和“功能主义”,还是抱有疏离的心态。前面提到的tom wolfe的《from bauhaus to our house》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进行了批判,才成为畅销书的。 (查看原文)
    Louisa's uno 2013-09-26 11:43:13
    —— 引自第89页
  • ……人们找到赖特,是出于一种孤独感。 对他们来说,要想不经过媒介,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获得精炼的、具备一定知识水准的信息,委托建筑师设计住宅,借机同他(她)们“亲密接触”是在便利不过的方法了。及时并没有真的像“草根”那样孤立于荒野中,但是身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里,能够完全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方面的信息也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查看原文)
    Louisa's uno 2013-09-26 13:50:08
    —— 引自第93页
  • 人们以住宅设计为借口,是希望与建筑师进一步交往,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查看原文)
    Louisa's uno 2013-09-26 13:50:08
    —— 引自第93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