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阿波的新诗集,就像面对安静本身。
如果安静是一个人,我想他的心,肯定和阿波仿佛。
阿波就是诗人马越波。
我习惯叫他阿波,一时半会儿很难改过来,因为中文语气的缘故,或者仅仅是出于一种习惯。我晓得,阿波表面的亲切,迟早是要让渡给马越波本质的凛冽的,正如他故意没有写到诗中的绝对与黑暗。
我写诗多年,算得上了解中国诗的近况。大体来说,现在中国的诗,喜是多过忧的,然而换一种天气去读,尤其冬天或者倒春寒之际,又会让人崩溃。好在大多时候我并不关心这些。我宁可去关心真正的政治。
这么说的意思就是,我可以将马越波的诗品之卓越放在当代框架中谈论,但是又觉得,这就算是把本来干净的阿波拉入一个他并不愿意置身其中的热闹之所了。那么不妨换种私人说法,那就是我心甘情愿把不多的业余时间用来阅读阿波的诗。
阿波的诗更安静,但是决不冷血,反而有些细致而从容的温情洋溢其间。我不想列举具体的句子,因为举了一句,对其他句子都不公平,就像阿波对亲人的感情,对友人的感情,每一个人,每一句诗,都是发自肺腑的。不虚不饰,在我们这个年代,不仅是罕见的文学品格,而且是一种关乎灵魂的技术,一种需要追求的能力。
我见过太多有文学野心的人,阿波不在其中;我又见过不少过于重视个人趣味的人,阿波仍旧不在其中……虽然他喜欢旧书,喜欢咖啡……不仅仅因为这些也都是我喜欢的。他诗中的新旧与他人的新旧始终和睦相处,仿佛是孪生兄弟一样。他的诗中,各种现代的东西在古典氛围里出现,也是相当自然,其中的坎坷与锻炼,读者只能自己想象。
我见过阿波数面,大多是在异地之公众场合。前年苦夏,我因失眠而去灵隐寺附近专心睡觉,阿波一家招待我们夫妇两个去他家里,去他们夫妇在良渚开设的书店……咖啡和书和谈话……人生之美妙可能就是由这些点滴构成的……
回到这本诗集,我觉得如果你是一个安静的人,它或许更能让你体会什么是安静。
桑克
2015年4月12日于北宣桥
跋二 (桑克)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