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为人 短评

热门 最新
  • 16 censored dump 2016-07-31 22:18:09

    徐晓以一种亲历者和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八十年代前后的心灵史,她沿袭的是理想主义者的光辉之路,但她经历的是接踵而至的幻灭与消逝,文革、手抄本、入狱、四五事件、《今天》……一代人的泥沼与荣光,在世事浮沉中交付于命运无常,赵一凡、北岛、史铁生…她的笔下,历史还诸历史,生活还诸生活,我们读到的不再只是档案,而是裹挟、挣扎在时代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并没有享有名声、却不吝付出的边缘人,对我来说,这种埋葬在历史深处的无奈与可爱最是动容。徐晓替他们发出的悲鸣是道之不存,殉道者的价值何在?在她浓烈的情感、真挚的自白与信念的底色中,我感到的是历史只有在其微观的层面,才具有及于人的温度,我感到的是“姑娘黄金般缄默的嘴唇”,我感到的是以生命不可抗拒的热情对抗生命不可抗拒的虚无。英雄已经死去,但他们给了我们灵魂的生命。

  • 7 煙雨凄迷 2016-05-02 11:09:53

    没有坚持看完,快速翻完后面几篇

  • 2 Hashhush 2016-06-10 22:28:32

    形而上的价值属于群体,形而下的事实却是个人的。群体价值对个体事实的影响生发在信仰着的过去,也依然弥留在怀疑中的现在。

  • 3 桔子王小喵 2016-06-21 10:23:53

    很久没有读到一本比较触动人的书了,徐晓的这一本书讲述了她自己的半生历史,让我看到了她身后的那一个大时代。她曾经交往过的人,精力过的苦难,成就了如今她写书诉说的资本。

  • 2 胡马依北风 2017-04-18 14:09:39

    徐晓的个人经历让她在解读一些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时会有独特的视角。关于她自己半生的叙述,虽然读来字字是血,颇为动容,但因为太过独特深刻,着墨过重于事件与个人感受本身。

  • 1 掉伞天 2017-01-25 10:40:20

    匆匆翻过,总体来说格调不高,笔力不深,写人多流于表面。大多数是这个节奏:我和他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初印象,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情,最后他死了,我看透了一切。诸如此类。

  • 1 文小妖 2019-07-06 21:22:05

    徐晓的文字倾注了所有感情,也包含着怨念,太近的人,她写起来水到渠成,却也有些不管不顾,情感太浓,反而失了真。反倒是写高尔泰的那篇,挺好,克制而理性。有些话,无法写明,读者也就看得不明,时代背景下,他们那一代发生的事情,何时才能清清晰晰地展现出来呢?也许是几十年后,甚至百年后了吧。至少这些历史的记录是需要有人来做的。

  • 3 风一样的男子呀 2016-07-31 16:55:10

    我只感觉前一半讲作者与丈夫、家人在一起生活的事情还挺感人的,后一半写起与朋友们的一些事情就没那么动人。也许作者自己与那些名人朋友们关系太好,所以一些事讲起来津津有味,然而作为一般读者而言,实在有点乏味。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对那个年代的事情没有感同身受,完全感觉不到作者的朋友们当时面临的是什么,而他们的追求,在我们这个年代实在是看不到,因此,没有办法产生共鸣。

  • 1 歌者 2020-01-31 15:00:55

    人情练达即文章

  • 1 momo 2017-01-27 09:26:45

    最大的缺点就是矫情矫情矫情。两篇序太喧宾夺主(让刘瑜女士来作序的书以后不抱什么期待了

  • 0 山坡羊 2016-05-30 22:33:34

    苦难与历史。

  • 1 木子 2018-04-21 10:00:13

    很久没有这么畅快的看过一本书了,晚上拿到书,早上出门加班前已经看完。这是作者的个人回忆,写身边的朋友,也是写一个时代的缩影,但是我更想说,这是作者在反思和追忆何为人,除了生物上的人类,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如何为人。撇开作者提到的那些闪着光环的人名,我更倾向于认为这只是一个个体对自己岁月的回忆,没有八卦没有秘辛,也没有轶事,有的只有厚重和沉静,是在历经无数变迁后去回望曾经最珍视的东西。

  • 1 王传言 2020-07-22 16:39:54

    惊心动魄的震撼

  • 0 淤青怪 2019-10-03 15:49:04

    这本书真的看得很慢。七八十年代差不多是我的历史盲区,记得的是专有名词和人物,不了解的是那个时代的人生。人要如何在物质极大匮乏的条件下做到精神生活的极大富足?这本书就是答案。

  • 0 卑微的工具人 2017-07-08 13:48:11

    喜欢看各种传记,尤其是同行们写的,尤其是本人自己写的

  • 0 fNQi 2018-07-31 23:06:45

    舌头是坏东西,它没有骨头。 巧舌如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没有脊梁和立场,缺乏骨气和定力。所以说,真正的智者不会对人对事夸夸其谈,于国于家口若悬河。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安静的美男子这话不假!美男子一定且首先是安静的。

  • 1 荔_小-枝 2017-03-28 20:09:08

    写亡夫和写监狱经历的两篇最好。其它笔力稍差。

  • 0 Nosferatu 2016-10-26 09:35:17

    仿佛那个时代追求真理的人都成了炮灰。而今回头看,所有的愤恨虽然平寂,但记忆却用不会褪色。书中出现的群像,总有几个像是故人。

  • 0 不躺平斯基 2021-04-08 17:27:48

    很久没有过这种复杂又畅快的阅读体验了。读徐晓的回忆文字,让我想起了许多很久以前的阅读经历:读北岛诗歌散文时的激动与激愤,七十年代里的人间惨剧,史铁生的地铁与秋天的怀念,高尔泰的天真与不食人间烟火。最令人难忘的也许是,那一代人之间的近乎“共产主义”的共同体的友谊,这是一种与爱情无关的浪漫,是那个特定的时代中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一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