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家哲学 短评

热门
  • 1 英·杰 2016-08-25 15:11:43

    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儒学的脉络与关键问题

  • 1 夷蛮戎狄夏 2018-01-28 00:42:23

    梁任公文笔了得,但是这本书考察孔子及其学说还是从今文经学的视角。至于以《周易》的“十翼”为孔子所作,更是不足据。

  • 0 樹嶼樹嶼 2021-04-10 20:19:20

    孔子對中國人的影響可謂深入骨髓。中國並非沒有哲學,只是東方哲學與西方哲學所關注的對象不同罷了,這一點我們切不可妄自菲薄。梁公在本書中闡明了東方哲學辯論得最熱鬧的無非以下四個問題:孟荀的性之善惡、告孟的仁義之內外、宋儒的理慾關係還有明儒的知行分合。而這些,恰恰是西方所缺失的。

  • 1 濑名 2021-12-02 07:54:56

    脉络清晰,文笔精妙,但是很多观点很不赞同

  • 0 贡汉 2023-08-13 19:54:35 江苏

    好平实,但又有硬知识。

  • 0 Vor. 2022-04-07 16:03:35

    我愿打十星

  • 0 林守常 2023-05-03 22:12:07 广东

    儒家哲学部分太好,梳理了两千五百年的儒学传承,读来醍醐灌顶的痛快。

  • 0 四海密接個體戶 2022-08-25 12:18:56 北京

    上周六在王府井的商務印書館書店裏遇到的,在這本書裏找到了新的學術偶像[哭]。第一部分的孔子寫得極好,后一部分寫儒學則只能大觀,于初學的讀者來説留下的問題比做出的解釋更多,也是極好的一本初學資料。唯獨遺憾的是,在以時間架儒學時與當時人的政治生活剝離了,無法理解世俗興盛的宋元明,我們卻走著一條如此超越的道路,而心學的超越與現實也天然相隔……很多問題由這本書引出,我也思緒一團亂無法厘清,要將儒學佛學的思想發展,與當時人小歷史的生活給聯係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 0 Gunter 2024-04-16 21:31:20 山东

    实为《孔子》与《儒家哲学》二书,数年前开读,开篇时代背景的介绍提了一下晋国荀氏,我就去查荀氏与中行氏、知氏的关系,一路查到六军六卿制度,转头去看晋国史,结果这书撂下了,没想到《儒家哲学》一书就是我后来买的山东文艺出版社的《中国儒学史》,两相对读,中华书局版在校对上虽然也少不了问题,但比那个无前言无后记甚至无责编署名的傻逼版本可好太多了,书买来不读,又急于买新书,新书摞旧书,读到谁都随缘,被我沙东出版界坑到也是活该; 《孔子》里洋溢着南海今文公羊学的气息,但不讨厌,正名慎辞的碎嘴子《公羊传》很有趣味; 《乐记》:“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唯快乐与帅不可辜负

  • 0 行之 2017-03-19 19:20:02

    儒家修养三德:知者不惑(理智),仁者不忧(情感),勇者不惧(意志)

  • 0 龙庭皓月 2020-08-08 13:25:47

    虽然孔子的思想几乎都过时了,但是他的人格魅力依然能触动我,梁任公说他是全人类的楷模,考虑到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这有点夸张了,但孔子的确是国人应该学习的人格榜样。

  • 1 瑚琏大侠 2016-11-12 21:22:30

    梁任公诚然大家,所谓登堂入室者也。

  • 0 Jonas 2021-01-13 13:31:53

    一本小书,讲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家思想史,很是精炼~循着他说的人物去找书读,必有收获。关于“乐”的理解很透,后半本有关学术发展史也写得很完整~习行才是最要紧的事儿~

  • 0 水果布丁娜 2020-12-22 16:11:03

    儒学六讲的另一版本

  • 0 HumbleRay 2020-04-10 22:05:45

    任公对孔子和儒家的博观后的约取。

  • 0 几方大同 2025-04-17 15:31:33 广东

    比预期的好

  • 0 wishing 2022-06-01 17:15:43

    大家之作逻辑性挺强的,民国初期的文字读起来还能接受,但是引用的儒家经典文字实在是有点累,所以匆匆略读了下。偏学究的状态介绍了孔子和儒家哲学,比较简略。如果有当代大家的解读,感觉会更好

  • 0 飒飒 2019-01-20 12:32:08

    系统阐述了儒家哲学的来龙去脉,以及儒释道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学问大家的书还是要好好读一读

  • 0 DaisyF 2024-03-12 16:15:11 河北

    先生大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当下所谓的道德多样化所谓的解构后现代无非是一种摸不着头脑的蒙头乱撞!文化复兴复兴的不是知识而是做人的根本!孔子的教义就是真正的做人的道理!孔子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 0 嘞馬德钱没勒 2017-07-10 01:07:59

    基础扫盲。还是认为不要盲目迷恋民国学者研究著作,亦高深亦浅薄。但凡是通论都会讲述脉络问题,除非一是特别感兴趣。二是做研究。非此二者,可不看。 不过还是可以的。(滑稽)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