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艺术》的原文摘录

  • 越南战争是我们最痛苦的民族记忆之一,由于成千上万的年轻男女在这场遥远的战争中失去了生命,它在国内遭受了日益强烈的质疑和抗议。到战争结束时,国内的分歧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以致回国退伍军人的贡献几乎得不到承认。在这种论战不断的氛围中,林璎的任务就是建造一座纪念碑,向战争中牺牲的人们表达敬意,同时,对战争本身既不美化也不谴责。 纪念碑的核心是一面长长的黑色花岗岩墙,它两头逐渐变尖,整体呈V字形,上面刻着失踪、被俘和死亡者的姓名——共有大约58000个名字。在一座坡度不大的小丘上切开一个楔形的大口子,墙就嵌在漏出来的泥土中,让人觉得它是一座古冢的现代入口,但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入口。相反,被打磨得锃亮的墙面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周围的树木、附近的华盛顿纪念碑和路过的参观者。 从两头沿着一条走道进入纪念碑的参观者们起初几乎没有意识到脚边的矮墙。纪念碑的起点和战争本身的开场完全一样:几乎不被察觉,几支支援部队被派往一个遥远的小国,几个人阵亡的消息出现在晚间新闻中。当参观者沿着向下倾斜的小路继续往下走时,墙变得越来越高,直至高过头顶,上面的人名层层叠叠。人们常常会伸手去摸这些字母,在这样做时,他们也碰触到了自己回到往昔的思绪。在走道的最低点,墙在达到最高的同时拐了一个弯。小路开始向上倾斜,墙则开始逐渐消失。参观者被华盛顿纪念碑或林肯纪念碑吸引,忘记了战争。 林璎建造的建筑物以一种安静、不显眼的方式引发了一种仪式,一段向下进入死亡谷,然后朝上走向希望、康复与和解的旅程。 (查看原文)
    Monalisa 1回复 4赞 2014-07-19 13:09:17
    —— 引自第8页
  • 艺术家的工作是什么? 首先,艺术家出于某种与人有关的目的建造建筑物。 艺术家要完成的第二个任务是造出不普通的普通用品。 艺术家的第三个重要任务是记录和纪念。。艺术家制作的图像帮助我们在“现时”变成“过往”之后回想起它,让我们牢记历史,并将向未来讲述我们这个时代。 艺术家的第四个任务是将未知事物实体化。他们描绘眼不可见或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事物。 艺术家的第五项职责是将感情和思想实体化。 最后,艺术家能恢复我们的洞察力,帮助我们以新的方式看世界。 (查看原文)
    抱朴 4赞 2015-05-26 12:14:52
    —— 引自第13页
  • 在庞贝城区之内,挖掘工人发现了精美绝伦的壁画,它们的保存状况之佳,世所罕见。庞贝不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所以我们无法假定,在那里工作的是当时最有才华的艺术家。 (查看原文)
    私享史 1赞 2012-07-11 15:52:57
    —— 引自第376页
  • 圣礼拜堂的建造者们想象的是一个在彩色光的作用下变得光辉灿烂的垂直空间,而科尔多瓦清真大寺的建筑师们则构想了一个立柱和阴影穿插于其中、使人迷失方向的水平空间。在两座建筑中,日常世界都被排除在外,光和空间被用来营造出更加浓厚的神秘和奇妙的感觉。 【圣礼拜堂,巴黎,1243-1248年】 【清真大寺,科尔多瓦,西班牙。始建于786年】 (查看原文)
    不够知己 1赞 2012-03-14 16:21:11
    —— 引自第57页
  •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两幅画为我们提供了探索艺术中形式与内容的亲密关系的机会。这两幅画都始于同一个题材:一堂钢琴课。 (查看原文)
    私享史 1赞 2012-06-23 21:44:15
    —— 引自第40页
  •   我们把二者内容上的差异归纳为:《钢琴课》是关于音乐的修养的,表现的是它孤独的、智性的一面;《音乐课》是关于音乐的乐趣的,表现的是它社会的、感官的一面。马蒂斯用了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这两种中心思想;我们反过来通过分析这些形式来理解内容。 (查看原文)
    私享史 1赞 2012-06-23 21:44:15
    —— 引自第40页
  •   有趣的是,西方艺术家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松地从日本版画中借用构图观念,原因之一是,影响早已有过反方向的流动。西方的线性透视法久已为日本艺术家所知。18世纪的版画家们甚至还创造了一个名为“浮绘”(透视画)的特殊的版画类型。到了安藤广重的时代,版画家们已完全把西方的透视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在风景画方面,这里的两个例子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查看原文)
    私享史 2012-07-02 21:17:40
    —— 引自第106页
  • 这件合作作品是在数百名妇女和几个男人的协助之下完成的。一张三角形桌子的边上摆放着39套餐具,每一套都是为纪念一位有影响的女性而设置的……瓷砖地板上还写着另外999名重要女性的名字。通过对制陶、编织、织锦绣、刺绣等手工技艺的运用,Judy Chicago要求给予长久以来被视为“女红”的职业以艺术上的平等地位。由于足不出户,历史上绝大多数妇女只能通过这些途径——包括摆放和布置餐桌——来表达自我,而《宴会》对这些途径表示了敬意。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13个餐位是有意要再现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的座位安排,而《最后的晚餐》是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描绘的是一个参加者全部为男性的聚会。 (查看原文)
    私享史 1赞 2012-07-07 21:10:18
    —— 引自第308页
  • 名扬四海的画家劳伦斯似乎没有忘记那个住在哈勒姆的贫穷少年劳伦斯。正如他所说的:“我相信,艺术家建立种生活方式和哲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一如果他形成了这样一种哲学,他放到画布上去的就不是颜料了,而是他本人。” (查看原文)
    UX男糖 1赞 2019-10-06 17:14:32
    —— 引自第176页
  • 尽管享有国际声誉,但毕加索几乎没有接受过什么采访。在很少的几次采访中,有一次发生在1935年,其间,他谈到了以下关于艺术本质的感悟:“每个人都想了解艺术。为什么不去设法听懂鸟的鸣叫呢?人为什么喜欢夜晩、花朵、身边的一切, 但并不试图理解它们?但如果是一幅画,人们就必须要弄个明白。要是他们首先能认识到,艺术家创作是出于必需,他本人只是这个世界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不应认为他比世界上其他许多让我们快乐但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更加重要就好了。试图解释绘画的人通常都是白费力气。" (查看原文)
    UX男糖 1赞 2020-01-30 12:16:54
    —— 引自章节:巴勃罗•毕加索 529
  • 我们不知道汉普顿是否自认为是艺术家,也不了解他是否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看艺术品。他可能只想着把神异变为现实。在汉普顿死后打开他的车库的人们原本可以把《万国千禧年大会第三重天宝座》当作奇怪的东西丢掉,这一点也不费事。但相反,他们承认它是艺术品。今天,它是一家博物馆的藏品,被展示给公众。 我们关于艺术的现代观念包含着关于艺术的创造者即艺术家和艺术服务的对象即观众的观念。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艺术家的任务是实践自己的艺术观,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感情,以及在内心需要的命令下进行创作。我们坚信这些,所以承认詹姆斯・汉普顿这样的人是艺术家,而且把范围很广的多种创造活动归为艺术。我们假定,艺术属于每一个对它感兴趣的人,通过博物馆、画廊、书籍、杂志和学术课程,我们把它带给普罗大众。但其他时代和地区并不一定持相同的观念。在历史上,大多数视觉创造者的工作所依据的关于其职责的性质、所要满足的目标和所服务的观众的前提大相径庭。 (查看原文)
    心情不好就暴走 1赞 2021-04-16 14:56:17
    —— 引自章节:第2章 艺术是什么?
  • 我在与你们的隔离中颤抖,我尖声喊叫,叫声却变成了一片片透明的冰。我用信号告诉你们,这音量太高了。我在挥手示意。我在挥舞我的手。我正在消失。我正在消失,但不够快。 (查看原文)
    censored dump 1赞 2021-07-05 23:01:49
    —— 引自章节:文字与图像,争端与身份 563
  • 相反,画家埃尔·格列柯把人体拉长,并将它们的头部按比例缩小。扭动、弯曲的外形和忽明忽暗的舞台式布光所产生的效果是如此另类、新奇,以至于一连好几代人都认为艺术家患有某种眼疾 (查看原文)
    倦怠感島民 2011-12-27 21:33:48
    —— 引自第142页
  • 卡尔·富奇也吧摄影图像输入计算机,对它们进行数字化处理,但获得的效果却大相径庭。《狂想涂鸦二号》出自一套一日本动漫角色水手小月亮(注:《美少女战士》中的人物)的形象为素材的版画。富奇先扫描这个图像,然后用数码手段将其重新加工为一个以和谐垂直和水平的形式以及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的菱形为主的结构。他把这个经过加工的形象作为一套以传统工艺制作的,用了四种不同配色的丝网版画的蓝本。水手小月亮是一个有魔力的人物,她可以移形,也会变身。富奇用更加大胆和抽象的方式将她变形,一次来称赞她的神通 (查看原文)
    倦怠感島民 2011-12-28 15:52:19
    —— 引自第209页
  • ……与康定斯基一样,博伊于斯相信,在一个物化的社会里,艺术家的职责是提醒人们人性和精神所具有的价值,但他也认为,艺术家应该关心这些价值是如何表明社会的政治变革的必要性的。 (查看原文)
    不够知己 2012-03-14 16:19:14
    —— 引自第50页
  •   英国当代雕塑家安东尼·卡罗(Anthony Caro)说过:“一切艺术从根本上说都是旧石器或者新石器艺术:不是把煤灰和油脂涂抹到洞壁上的强烈欲望,就是堆石头的冲动。” (查看原文)
    私享史 2012-06-23 18:51:12
    —— 引自第6页
  • 这是第三处我们可以寻求艺术起源的地方——探索新技术在审美上的可能性的冲动。 (查看原文)
    私享史 2012-06-23 18:51:12
    —— 引自第6页
  • 一个多世纪以前,凡·高站在田间,他本可以在看见夜空后返回寓所——而且我们将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我们都曾经历过这样的顿悟时刻:它们将我们置于艺术开始的地方。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时刻本身即为目的。而对艺术家而言,它们只是个开头,是启动创造进程的原材料。 (查看原文)
    私享史 2012-06-23 20:50:19
    —— 引自第13页
  •   对于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而言,《一点一滴》的含义将永远不会与霍奇思本人所认为的完全一致,它也不应该如此。艺术家的作品源于一生的经历、思考和情感;其余任何人都无法精确地复制它们。艺术品拥有多重含义。最伟大的作品似乎对每一代人和每一个热心观众都有新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如果一些艺术品对某个人来说有某种意义,而他自己的经历、思考和情感也在其中找到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就可以说他赋予了艺术品生命。 (查看原文)
    私享史 2012-06-23 20:52:49
    —— 引自第19页
  •   毕加索属于一代有胆量的艺术家,他们为西方艺术开辟了新的探索领域。这些艺术家接受的是传统技法的训练,但他们所走的道路却不需要这些技术。   为什么艺术会突然转向?原因有很多,但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毕加索特别指出了一点:摄影。“为什么艺术家还要坚持描绘只用一台照相机的镜头就能有把握解决的题材呢?”他问道。……对一些艺术家来说,摄影意味着绘画的死亡,因为进行视觉记录再也用不着“手”艺了。对毕加索来说,它意味着从一辈子摹仿自然的命运中解放出来。 (查看原文)
    私享史 2012-06-23 21:17:14
    —— 引自第32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