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接受美学 (那颗晴空)
- 书单|抒情传统与诗史传统 (艾多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艺术特质视域下的中国抒情传统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艺术特质视域下的中国抒情传统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青莹 2021-01-14 21:28:41
2021.1.14。问题意识很好,诗经楚辞到古诗十九首之间的这一段在抒情论述中确实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就起源来说,两汉或许确实不仅仅如蔡英俊所言,诗经楚辞的传统在汉代中断,到古诗十九首又开启新的传统,两汉的抒情论述应该还是有比较丰富的拓展空间。不过强烈怀疑,作者至少没看过高友工……所以对“抒情”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物我情境互动之下的主观抒发”这种通俗的意义上,所以关于抒情的文本诠释也还是回到传统的大而... 2021.1.14。问题意识很好,诗经楚辞到古诗十九首之间的这一段在抒情论述中确实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就起源来说,两汉或许确实不仅仅如蔡英俊所言,诗经楚辞的传统在汉代中断,到古诗十九首又开启新的传统,两汉的抒情论述应该还是有比较丰富的拓展空间。不过强烈怀疑,作者至少没看过高友工……所以对“抒情”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物我情境互动之下的主观抒发”这种通俗的意义上,所以关于抒情的文本诠释也还是回到传统的大而化之的印象里。当然书中的诠释很少,基本上都是资料征引,且大部分都与主题无关,比方大量的关于字义演变、文批史、历史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梳理,真正的两汉文学极少,两汉诗学理论的部分稍微多一点,但大多数是在谈诗经(其实文学的抒情vs文批的抒情或许也是有趣的话题)。关于“体物”的梳理还蛮有意思的,将来可以参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