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导论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2019-03-18 02:23:56

    科幻定义以及分类导论,对非欧美地区的科幻涉及甚少,对电影内核也探讨甚少。只能当查资料用的浅显科普文。鉴于对科幻片的独爱,还是有收藏价值,但由于要搬家只能忍痛出了

  • 1 银翼在1917 2019-07-20 19:20:21

    作为一种电影类型的科幻电影,内涵没有一定的定论,会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科学家的态度,而变化;并且会不断地与其他类型融合或者吸收元素来讲自己的故事。正如标题的“导论”,内容也多是对已有论述的综合描述自己的观点,而观点常常会淹没散而泛的综合之中,或者并不突出。

  • 1 暮婉流苏 2017-10-20 12:20:38

    资料丰富,梳理得一般

  • 2 取个名想了一天 2020-03-31 17:12:10

    很具有学术价值。梳理了科幻电影研究的主要问题,并且在实在论的视阈下从科幻电影类型发展和科幻电影宣传的角度进行科幻电影史的书写。

  • 0 摩西不夜奔 2017-12-31 23:29:07

    学识与趣味兼具,对科幻电影有系统表达

  • 0 托马斯.慢 2018-06-10 17:09:12

    好浅显的一本小册子。

  • 0 鲛人河 2018-05-06 22:51:42

    一开始定义科幻的章节看得比较艰涩,最喜欢第二部分科幻的类型史,从反映论开始,到科幻意识形态随着政治经济的改变,冷战的影响,男女英雄主义的平衡与失衡,女性的性张力,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科学家形象的善恶改变,机器人外星人入侵与侵他的类型元素,人类对未来技术的渴望与惧怕。第三部分科幻电影的宣传牵扯到经济学与制片,宣传片与前导片竟然也有学问,影迷文化与制片公司的矛盾,与同人作品的一再盛行。总体来说内容还蛮丰富的,但是讲的不够深入,对多次出现的影片最好分章节详细讲。

  • 0 字母君 2018-07-16 04:10:11

    入门书,挺浅显易懂,但注释不太方便。

  • 0 PulpOrange 2017-08-16 22:33:59

    0.概念、历史与营销;1.精神分析、意识形态、受众分析与电影互文;2.映照现实与启迪未来,类型融合与奇观展示,科学家想象与女性形象; 3.从外星人与机器人,到冷战与飞碟,再到后星战时代,2001与人猿星球为代表的两条路,探索思辨不敌商业娱乐。

  • 0 ex machina 2022-10-19 03:05:45 中国香港

    好像至今仍是唯一被翻译的偏理论的针对科幻类型电影的学术研究读本,可跟J.P. Telotte <Science Fiction Film>搭配阅读。相比之下国内某些顶着头衔的同类“著作”属于伪学术缝合怪了

  • 0 Passacaglia 2022-10-18 08:46:00 湖南

    啊啊啊读教科书的悲惨生活

  • 0 oDD-O-o 2022-12-06 16:00:12 北京

    确实是导论,起到了对科幻电影影史、定义及发行方面的梳理。整体比较全面,尤其是第三章,算是电影研究中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在科幻电影研究这里难得被提及到了。

  • 0 Zoé 2022-12-06 16:37:01 陕西

    结构稍微有些松散,但是可以看出作者还是站在社会进程、电影技术发展史、科幻文学发展史等角度去探讨科幻电影的类型演变过程的,入门值得一看。

  • 0 不要说话 2022-08-20 23:21:33 山西

    简述了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各阶段基本的几种研究视角,并且涉及了营销好粉丝群体。

  • 0 美洲象 2022-09-06 12:04:23 浙江

    隨便讀了英文版然後睡著了(我的問題

  • 0 CyberSleeping 2022-07-07 21:45:44

    最后一部份实在看不下去了,这书让人头痛,并且收获甚小.....(可能是因为太多电影没有看过了,而书中充斥着大量书名号的罗列并且没有什么分析) 不过以开放的态度,将科幻放到整个电影工业、社会文化的话语体系中去看是不错的。

  • 0 Heron Lee 2023-11-20 16:43:36 北京

    隔靴搔痒

  • 0 April 2023-04-07 12:37:33 上海

    核心关切还是“科幻”作为一种“类型”的生成过程。在眼前打开很多门,奇观和叙事的张力,时空旅行题材与电影媒介本身的亲缘关系,“身体”作为焦虑源头遭受的来自内部外部的威胁,宣传手册和预告片对观众预期的框定...都有意思!

  • 0 王庆 2017-05-23 15:50:34

    以历史性发展对科幻电影做了共时性分析梳理,不受制于电影文本研究,比较开放性的容纳与科幻相关的层面,更倡导多义性,系统性。对了解科幻电影兜售的策略,很有参考性。后半部分对好莱坞科幻的侧重比较多,着眼于接受学的研究。科幻批评:反映论、意识形态、压抑说、观众研究和互文文本。

  • 0 二级发呆员 2019-07-04 11:10:35

    没有细致的史料来源,挑选的文本也没有具体标准。作者反感文化反映论,但也没有文本细读,导致对科幻电影史的分期是一种印象式的,从批评史的角度建立起的电影史,非常不严谨。无论作为严肃的学术读物还是影迷导论都不合格,徒有科幻电影本身的修史意义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