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Xiao FU 2016-07-13 21:32:09

    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经典。文字略显啰嗦,看起来不是特别带劲儿。就像你特别熟悉的掌握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可以轻易从生理需求“背到”自我现实的需求,但是你并没有耐心仔细阅读《动机与人格》。其实很多时候读一本书,真的能吸收的观点可能也就只有一句话而已,曾经阅读安兰德《源泉》,最终只记得“我从不为自己辩护”这一句话,但是整本书的布局、构思,以及书中体现的作者的价值观、世界观。这才是读者所期待的。而所谓管理经典,给我们展示的往往是管理学的发展史。人际关系学派的创始人:乔治·梅奥,大学曾以为这个人叫霍桑,直到静下来去发掘的时候,才知道除了照明实验,尚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研究。而这些实验,跨度20年之久,可见当时那群人付出了多大的心血,才换来了在此书中的“轻描淡写”。日常生活、工作中,也应当有此种作风。

  • 5 含竹飘荡 2016-08-29 19:35:30

    说起梅奥,估计学管理学的人都认识,主要是因为霍桑试验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但是我敢说当今学习过霍桑试验的人没几个读过梅奥写的书。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管理学著作不如说是一本社会学著作,其讨论工业文明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存在于组织效率更是深入在整个工业社会的肌理之中。书中第一部分中对于知识的诠释基本上可以说早50年启示出了知识分类的诀窍,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论述也远比当今一些人的更为深刻。后半本关于试验的内容中,梅奥向我们展示了并不是一个霍桑试验就可以开启我们对于人际关系的好奇,一连串的试验将我们的疑问步步推进,从而形成了梅奥自己对于技术、流程和人际三要素的解读。不得不说从内容上来看,梅奥的书涉及内容广泛,不应该仅仅圈定为一本管理学的著作。从文字上来说,我也十分喜欢他缜密的逻辑推演,大赞

  • 2 叫我妖而不孽 2022-03-23 23:50:47

    这本书题目很大,但是涵盖内容很小。仅仅是从管理层面,即精英喜欢把群众视为乌合之众,从而强行推行一种自己在其中居于显赫地位的秩序。本书驳斥了这一假设,并用自己的调查证明如果给予尊重和灵活性,群众可以自组织得更好。不过作者没有深入思考的是这是不是一种英美社会才能一见的现象?总觉得今日德企在这方面做得最好。意味深远的一点是作者也享有和哈耶克一样的自发秩序观。终于找到最有力反驳上海高中语文教学界以交大附中为首动不动就以乌合之众来批判社会现象的证据了:这预设的一个自己为精英的秩序的存在,是希特勒们的最好说辞。哈哈哈真不知道交大附中怎么有这种自负,上海中学要是有的话,倒也对得起唐盛昌这么多年的经营了。但好玩的是,上海中学的文章偏偏很少出现这种苦大仇深的嘴脸,有一股名门正派的格调。

  • 3 2022-03-28 20:55:17

    虽然三段话可以概括完但至少有论证了()

  • 2 马大象 2021-12-12 00:22:22

    学管理学的都知道著名的“霍桑实验”,设计这项实验的学者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梅奥。我们今天觉得很天经地义的道理在一百年前仍然是一种假设性的问题,需要以一种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进行验证。西方管理学就是在这样的科学思想和研究范式下不断发展到今天。反观所谓的东亚式的“治术”,还停留在“老祖宗的宝贵遗产”中洋洋自得,这种差异让人们接受现代文明面临了太多的束缚,现在还有很多商学院在开所谓的中式管理的课程,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 1 小昊 2021-12-29 15:29:07

    这本书写成于二战结束之时,距离现在又过去了70多年,但作者对一个真正友善、彼此协作的社会的呼吁仍然没有过时。

  • 3 辷 人 2022-05-31 22:41:28

    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瓦解的两个症候: 第一,不快乐的人增多了。没有了直接真实的社会责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每个人都沉浸于自己,成为孤独的现代文明的俘虏。 第二,现代工业社会的组织水平还远低于简单社群。当各式各样的组织形成之后,组织间并未形成真诚的合作,相反,它们经常互相戒备,彼此敌视。

  • 0 小挺胸 2022-09-26 23:04:15 浙江

    管理学又一经典之作

  • 0 wsxck 2023-12-13 11:57:57 广东

    2023-5-31至12-13再读。很艰难,文章很没有逻辑不容易懂,一方面可能是翻译所致,另一方面确实写的很混乱,所以不要神化任何东西,认为大师必然有惊人之处。写作可以是很随意的东西,不要讨好任何人,讲自己的观点就可以。第二篇作者花了比较大的篇幅研究了缺勤问题,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结论。第一篇讲理论,第二篇讲实践。本书是梅奥《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第二部,可能第一部讲的更清楚。我讲课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原来并不是停电,而是控制组不增加或减少照片的灯,对照组和控制组无论照明好与坏,产量都增加。 2015-12月在中大图书馆看的电子书,明白了霍桑实验的一些细节问题,如为什么这个工厂效率不行,员工离职率高,为什么访谈管用,还有一些其他的实验到底是为何如此设计的原因和结果。读原著就能知道细节

  • 0 叫他以实玛利 2023-10-20 23:36:25 上海

    这本书提出的问题很长时间内估计都无法解决。对非学术读者,可以直接读一、二、五章。书的内容可以有四星,一颗星扣在某些章节的翻译部分。

  • 0 斜杠过多王静阁 2023-05-24 17:24:29 法国

    在一个世纪以前被认为是纯粹政治性的问题,在19世纪下半叶已经变成了经济问题,而到了20世纪变成了社会学和心理学问题。|科学植根于实际生产技术,也只有在技术臻于成熟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以经验为基础的系统化发展。因此说,成功的科学都是默默发端于平庸的日常,由最初的低级粗陋扩展到后来的庞大逻辑的。某一门科学,不可能一开始就发源于包罗万象的完美体系,然后才进行研究。相反,科学总是沿袭着踏实谨慎的作风一步步向前得到探究、巩固和完善。|昆士兰一个工党首相曾在谈话中说道,当一个工人有了“阶级意识”,这一觉醒可能会使他的技能衰退并丧失对技能的兴趣。|他们受过为定型社会服务的技能训练,却生活在一个强调适应力的社会里。

  • 0 朱雀 2023-06-07 19:39:10 云南

    Mayo通過霍桑實驗發現,光照和福利對工人產能影響小,而「榮譽感」「了解員工所想所願」和「非正式組織中的人際關係」對工人產能影響大。差不多是行為經濟學轉向的水平,現今屬於常識。社會學收尾16

  • 0 Zonda Plus 2020-08-15 10:23:55

    社会协作和与人沟通能力提升速度如果赶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将大大降低技术带来的益处,而社会发展又限制了社会协作和人际沟通交往的发展,更推崇人的技术能力提高,这些不仅适用于工业文明也适用于社会文明

  • 0 康师傅 2018-12-06 22:55:46

    句句惊心。谈的问题与当下没有任何差别。福山的《大断裂》圣塔菲的《经济动物》,都没有跳出梅奥的洞见。

  • 0 lucermarine 2019-12-11 10:26:04

    最后一章和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提到的观点有些许相似之处,譬如都讨论到了现代文明的共同问题,但分析没有鲍曼深刻。

  • 0 鷇音子 2021-02-09 17:48:16

    以前的资本家把工人当做工具人,现在的管理把所有的“打工人”当做工具人,并没有因为梅奥的发现发生改变。“劳动”的群体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低

  • 0 Seamoon 2018-10-23 21:03:49

    技术走得快,人心要跟得上才能平衡。

  • 0 小大裂 2019-07-08 16:41:17

    1945年写的书,现在读来还是很有启发。作者的哲学和心理学背景让他从人文视角去解读当时的工业文明,并在工人关系和组织管理调研中采用心理学治疗中的访谈和日志记录作为研究的方法。

  • 0 当涂魏阙 2019-11-27 18:33:14

    利用上礼拜二午饭后和今天晚饭后两段时间读完。从立意到方法,都是名副其实的神作。工业文明破坏了传统的人际关系,用基于理性人假设的单纯经济激励来组织人力,最终难免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劳工幸福感降低和一系列心理疾病,进而造成不同国家与文明之间的冲突。通过在几个工厂进行实验的案例不难看出,运用宽容、理解、沟通等多种方式,可以在单纯经济激励之外,更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率。换句话说,小到企业大到国家的发展,和个人幸福的获得,是可以且应该共存,并且相得益彰的。可惜,70多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却并没有什么改变。

  • 0 hexameter 2019-02-18 00:02:57

    有一种看经典歌舞片的观感。用人性因素考虑社会问题。从技术进步vs人际合作,到氏族vs国家的人类感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再到剧变的社会vs定型社会中培养的技能。梅奥的论点在大半个世纪后依然没过时。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