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的生产技术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cnfeat 2017-08-20 21:26:30

    梅棹忠夫说他关于卡片创作的技法几乎是他身边优秀朋友的成果,他做的仅仅是长年与这些朋友一起,自然而然就写出这么一套方法论——写作有时候就是如此,眼看自己才具有这样的条件,写作就成为一种使命。http://t.cn/RCfZnPm

  • 6 李撒欢 2018-03-20 16:06:12

    里面的核心思想:卡片(本质上是单元化和标准化),以及组合(创新部分讲的并没有很透彻。)

  • 4 前折口 2019-02-13 17:03:53

    一部作者本人的智识生产工具发展史。其核心要义在于用「卡片」替代传统的「笔记本」。「卡片」的优势在于灵活组合,其余的规则,跟用好笔记本的法门大同小异,譬如:要写标题、要写时间、一卡一事、无须分类、重视发现(个人的创作)…… 但问题是,在无纸化办公已经全面普及的今天,我们的卡片应该是何种形态?当「笔记术」已经成为显学,纸质或者电子的卡片又如何补充到我们现有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去?

  • 3 懒人老猫 2017-09-20 16:04:17

    对于依赖搜索引擎的我们来说,这就是上上个世纪的工作方法了,我从来都没学会过做笔记和卡片,这个真是十分惭愧。很喜欢这个封面。

  • 4 孔雪儿 2016-08-28 18:28:11

    图书管理员的知识管理术,新时代下可转换借鉴

  • 2 不懈不戒 2020-03-23 12:43:40

    成书年代久远,许多内容要么已成共识,要么已经过时。不过感觉日本的指南类书籍,就其谋篇布局上,可能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套生产技术模式的影响。另外,作者认为卡片笔记无需重视分类,但「反复翻阅」似乎也不是一个一下子能说服人的解决办法,而当下许多笔记软件的教程仍非常侧重这方面的体系构建,创造性的主观调用似乎并没蔚然成风。

  • 1 药山 2020-02-19 22:22:29

    超简单的卡片学习说明书

  • 2 shininglove 2020-07-20 02:03:32

    感谢豆瓣,电子时代卡片盒,系统整理工具好帮手,通过记录书影音短评,生活得以确认秩序,精神愈加安宁,如今信息碎片浪头汹涌,倘若放任管理,拖延冗杂下去,焦虑会是常态。

  • 1 00 2017-11-04 14:23:14

    终究追赶不上时间的脚步……只看卡片部分就可以了

  • 2 月亮海洋 2017-10-31 22:19:18

    不太懂商务印书馆为什么要出这本书,毕竟距离初版都四五十年了,东西都太太太太过时了。前五章谈论的收集问题完全可以用印象笔记搞定,后面有三章完全过时。勉强可读的只有包括序言在内的三分之一——当然,再涮几下就没几页了。当然,作者本人的用心程度大可师法。是出版社不行。

  • 1 N 2017-08-03 14:05:41

    六十年前的一本小册子,谈的都是很具体的方法,很多原则今天还是有效。

  • 1 ayethink 2017-09-20 21:29:23

    如果去年读到该有多好,自己费了很多工夫悟出来一套合适的笔记系统,竟然和作者想得基本一样(只不过我是电子化的版本)。

  • 1 虚舟 2019-02-18 16:02:38

    读了一半发现,印象笔记真是伟大发明。

  • 1 Kinbote 2019-03-24 15:37:53

    核心理论的意义远大于形式。

  • 0 Goenen 2019-10-05 16:23:17

    新鲜信息的创造技术

  • 1 安猪 2016-11-27 19:39:41

    可以一读,略简单。

  • 0 冰山的阴影 2019-06-02 17:27:26

    论成熟的心智能力如何锻炼。

  • 0 海若 2018-09-20 11:05:39

    卡片的方法正在实践中,目前不好评论。国内买不到B6的卡片,日亚略贵,暂时以淘宝上的A6卡片代替。

  • 0 覃睿 2020-03-07 00:23:58

    虽然没有太多新知识,但是仿佛在跨时空跟一位有着同样爱好的朋友在交流讨论自己关于知识管理的一些心得,并且会不时地默契地会心一笑——你懂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