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基督者 短评

热门 最新
  • 59 远子 2017-09-24 22:03:10

    1.齐奥朗对尼采“敌基督者的基督徒之灵”的发现很有意思:“诅咒比神学和哲学沉思更接近上帝”;“尼采最大的优点是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免于圣洁,要是他放任天然的冲动,他就会变成一个帕斯卡尔,外加众圣徒的全部癫狂。”2.不少段落现在读来都觉刺耳,耳光般尖刻,该有人用这种方式诅咒一下儒家。

  • 26 Toddler 2017-01-14 13:13:21

    尼采《敌基督者——对基督教的诅咒》。尼采的这本小册子的确堪称敌基督的代言,它大概是基督教迄今为止遇到过的最具撒旦气息,最有才华,也最具威力的攻击。其中,尼采的基督论和他对教士心理的描绘最具威力,他将基督描绘为被他自己的宗教利用和背叛的“白痴”,将教士们连同所有宣扬彼岸价值的哲学家一同斥为骗子和反对世界现实的渣滓,将基督教描绘为一群无能者反对和仇恨强者的阴谋。全书响彻忒拉叙马霍斯那种愤怒的声音,道出了马基雅维里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同时也是解构运动的先声。与之相比,伯特兰·罗素的小册子简直愚蠢可笑,科学主义的反基督教也显得狭隘拘谨。这是唯一一本值得打五星的反基督教经典,基督教若不战胜尼采,就会变成一具苟延残喘的躯体。

  • 30 80℃ 2017-05-25 22:19:11

    弱者并不把自己称为弱者,而是称为“善人” 请收下我的膝盖!

  • 14 . 2020-04-26 16:00:40

    尼爷除了文笔有点疯外 没啥大毛病 尤其是中文翻译把那疯劲儿又扩了无数倍

  • 10 Te 2017-11-12 14:04:13

    以前读过罗素的我不是基督徒,如今读尼采的敌基督者,加之了解古罗马历史中基督教巨大的影响,更加明确了我一直以来对基督教的疑惑和抵触。首先尼采认为基督教不真,它没有反映现实,而是扭曲,贬低,否定现实,带给人以虚幻的认知。另外,基督教定义什么是罪与罚,用一切教义让人们服从上帝或先知的意志,否则即罪给予罚,并提出愚蠢的救赎机制。由上帝定义道德的世界秩序,赋予其神圣化,这是反自然的因果性。宗教集团通过发明罪来实现统治。基督教靠人们的困境为生,它创造了困境,来使自己永存。

  • 4 Apnea 2016-10-26 13:12:36

    读的是定哥和猛大合译的译本。| 对于身处根深蒂固的基督教文明世界之外的人而言,读完畅快淋漓。尼采的冷酷和坚定同样具有天才的煽动力。对新教的指控戛然而止后,最后的「反基督教法令」让全书升至最高潮。

  • 4 fafner29 2018-04-06 23:51:19

    在我看来,亦如译后记写的,这本书更像是破口大骂撒泼骂人的方式去批判基督教……但起码我觉得很“幼稚”,感觉所有的谩骂都是浮与表面的,甚至很多经文(我不是记的很清楚)都记错了,以至于我都认为他是不是完全看过圣经……可能是他太过于片面的去整件事情…我看完都疑惑我和他所认知的基督教是不是一样的……

  • 6 Kdropinstant 2018-09-03 04:14:41

    我反对的不是上帝和耶稣,是底下的曲意逢迎者,是基督徒以及他们的律法。所有的团体(国家、教会、监狱、公司、军队、学校、甚至家庭)中的成员都难于避免成为律法的帮凶和牺牲品?

  • 3 三一书生 2018-02-27 15:38:21

    作为基督徒读这本书真是太有必要了,大可看出尼采本人以及此类反基督的人性。读的时候让每个人都心潮澎湃,口肚白沫的发泄了一通,回到现实感到自己的可怜,在黑暗的角落里派别人知道的地方独自面对那个超我吧。 再者他定义的好人,坏人,幸福的人确实是一些人的写照,只可惜他的生存环境和家庭背景造就了这样的一个奇才,可悲之至,人何以堪。

  • 2 通风口的床 2017-02-22 10:50:20

    我总觉得这本书是可以算进入尼采的入门书。对基督教的期盼,也是对现代性的批判,怨恨到颓废。永恒复返和自然,将是这本书的回答。

  • 9 夏虫语冰 2017-07-14 08:38:31

    尼采认为历史上只有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将“爱世人”作为一种彻底的生活方式,而非信仰一个教主)——耶稣,他所“敌”的是被保罗教主化了的“耶稣”形象。

  • 2 村夫 2017-01-31 22:41:48

    我又读了一遍。在读完黑格尔的基督教宗教哲学之后,再看这部伟大的小册子,我感到分外的分裂和张力。从犹太人的民族之神到普世的神,犹太教士的颓废本能对上帝的伪造,歪曲,使解释经文成为了获得并保存权力的条件。耶稣··对实在的彻底拒斥和远离,对实在的犹太式本能仇恨,延迟了的青春期的过度敏感,废除罪,福音就在当下,不与恶人作对····是犹太教士本能的自我否定。教士的解经特权和哲学家的勾结。保罗:一个天才。十字架上的死亡从一开始就被误解,耶稣的象征和比喻一开始就被扔弃。原始基督教起源的大杂烩。颓废本能和仇恨本能。圣经的开头包含着全部教士心理学:上帝害怕知识,而女人本质上就是蛇,女人进一步带来知识。上帝是感到无聊,这就是教士生活中最写实真切的反映:对生命,自然和一切美好之物的无能为力,仇恨,敌视,颓废和无聊

  • 2 yesh 2017-05-30 21:59:06

    尼采不用晦涩的方式,也能进行颠覆和价值重估。仇恨、谎言、颓废--对基督教的批判极端、彻底甚至到了毁灭的地步。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否全对,这些文字击中了我,甚至在我迷惑是否该相信上帝存在时给了我理由去拒绝相信,但现在我还是不能坚定地说我是无神论者,我还在想原因。

  • 6 2019-04-15 19:58:49

    其实沃格林就是尼采的翻版,只不过没尼采这么狂躁和花里胡哨,所以初看过去竟然给我了我看懂了的幻觉。其实尼采并非批判的是耶稣的基督教,而是唯名论革命后的灵知主义的新教,而新教的人乃是通过先贬低再抬高的被阉割的人,这乃是古典精神的病态继承者,那么所谓超人和施派的古典德性的复归乃一回事,不过尼采可能远不止施派所说的,他仍然要重新立法,不好说。

  • 1 Blackspirits 2019-01-24 21:18:26

    没有人比尼采更懂基督教,佛教比基督教先进多了。尼采哲学首先是非政治的,他更乐意称自己为一个心理学家,再者尼采的情感过于强烈,收不住,所以才会引起这么多的误解。那些老把纳粹扯上尼采的人去看看尼采反对反犹主义的论点

  • 1 一只小企鹅 2019-12-04 15:05:56

    基督教是一个关于怜悯的宗教,而基督徒式的怜悯(自怜)妨碍了人的“vitality” -- 即活力,生命的活力。上帝死了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一个黄昏时期的开端,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变得越来越非理性和不可思议。杀完上帝之后,谁会擦去我们身上的血?什么样的水能够供我们清洁自身?

  • 1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7-08-09 15:23:39

    谩骂的文本政治学

  • 1 逃逸线重度依赖 2023-11-16 22:50:19 山西

    我们切勿低估了这一点:我们自身、我们这些“自由精神”已经是一种“重估一切价值”,已经是活生生地在向所有关于“真”和“不真”的古老概念宣战。最富价值的洞见总是在最后被发现;而最富价值的洞见乃是方法。几千年来,一切方法、我们今日科学活动的一切前设都对自己有着极深的藐视,一旦与它沾上关系,就被排除在了“正人君子”的交往范围以外,——被视为“上帝的敌人”、真理的藐视者、“中了邪的人”。

  • 6 那就酱吧 2020-01-19 15:35:37

    知道他为什么疯了吗?

  • 1 知更鸟 2020-11-15 19:11:17

    对基督教以及众多宗教的批判,引向最后一段的呼喊:“重估一切价值。”如果说《历史的用途与滥用》是对知识的反思,本书则对西方所有的一切进行了根本上的打击。上帝死了,超人诞生,在科学初步发展个人力量渐起的时代,尼采的存在是先知性的。但是现代分工引起的个人化某种程度上符合了尼采的诉求,整体被冲击,个人上升,竞争与追求,但是现代社会遇到的价值问题,似乎又引向了重新引回“上帝”,人类社会奇妙的价值观念的循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