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12版)(万千心理)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不错子 2018-11-21 17:40:12

    基于行为主义的诊断标准划分精神疾病的类别,即根据表现而非推想的病因划分。基因、神经、认知三种范式提供不同视角,大量的实验只引出少许理论,科学家谨慎地勾勒着一个黑暗繁密结构的轮廓。可最幽深的地方仍是一片黑暗,科学之外让人无限遐想。诊断标准的变化体现了自由主义原则,一个异装癖如果很喜欢自己的行为则不被诊断为精神疾病,而窥阴癖就不可以这样,因为影响到别人了。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是两个不同的病。

  • 5 阿尔 2019-07-11 20:39:11

    属于很权威的、很详细的讲述了常见的变态心理的教材,应该广为普及的科普知识,因为现代社会实在是太多异常心理的病人,同时由于对这些病人不了解而赋予的污名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本教材比较真实、科学地揭露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抑郁症患者,原因之一就是“贫穷”,真是手动滑稽。

  • 4 盛夏 2019-10-22 10:55:21

    抑郁症的三种认知理论:贝克理论(消极图示、认知偏差)、绝望理论(稳定归因,个人感觉贴近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抑郁)、反刍理论。之后可以尝试认知疗法了hhh 19.10.22 焦虑障碍的认知因素:持续的消极信念、低控制感 20.1.19

  • 2 早上好 2018-07-11 16:27:08

    重新读一次,和异常心理学差别不大。

  • 0 Joy R. 2023-08-23 22:31:14 浙江

    “一个行为可能是合法的,但不一定是道德的;一个行为可能是违法的,却是合乎道德的。”

  • 1 林窗 2019-09-25 22:27:13

    不想看讲义而看的拓展书目。很大的收获是对于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机制有了一些了解,比如人脑中的杏仁核和海马体在恐惧和调节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一系列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结构对于人的认知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有点困惑,大部分精神障碍的性别比例都是女性多于男性,而涉及反社会人格障碍这类高攻击性和冲动性的,男性居多。这是生物原因?激素的原因?还是文化的结果? 看焦虑障碍是对什么恐惧的都有,感觉我的牙医恐惧也能稍微接受了,动辄的暴露疗法也让我下次一不做二不休,冲动去看牙医,躺在拔牙大夫的老虎钳底下有了底气😄 认知行为疗法说到底是思维和观念问题,看的时候总有隔靴搔痒之感,不过还是要了解,避免思维茧房。 解离性障碍想到《闪灵》,果然有很多导演还是很喜欢变态心理学的)不过有的时候多重人格竟然是一种扮演?

  • 1 金珉 2017-09-03 19:41:54

    很详尽 现象、病理描述、病因、基因及外界环境影响都要涉及 很教科范儿,因此读了快两个月。。。

  • 0 10010100100 2022-02-18 10:26:09

    专业教材读者舒服

  • 0 jakartax 2021-12-30 12:46:26

    翻译水平参差不齐 但不妨碍它成为一本五星好书

  • 0 奈澌 2022-09-28 09:25:05 上海

    2022.5-6月

  • 1 贾不假 2022-04-20 16:50:32

    昨天夜里看完第2章了!这本书还有随堂小测试嘿嘿,回到学生时代的感觉~//从3月28日开始读,前面基本上是一天一个章节的频率。后面放缓了频率,最近歇了一个礼拜,今天一口气读完最后三个章节。期待之后跟着seed课程深入学习!

  • 0 婧然的大理书房 2022-09-01 20:13:20 云南

    先用几章讲研究范式、诊断评估,之后按章介绍具体障碍,每章内部按临床症状、病因学、治疗展开。结构非常清晰,内容基本点覆盖到了,但也没什么惊喜基本

  • 0 evilelf 2023-08-01 00:24:14 浙江

    看的是这本 略读完毕。教科书,有需要可以翻阅

  • 1 Porco 2023-01-28 00:34:55 北京

    CBT在美国的统治力可见一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