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本开新 短评

热门
  • 2 铁杆米兰 2018-03-14 17:55:08

    中国国家健身目标并不能用纯粹的“民族-国家”理论来解释,而是必须同时诉诸“文明-国家”的理论与经验,这包括“大一统”、“通三统”、“异内外”等儒家礼法精神,使得“家天下”的社稷担当和“公天下”的贤能理政得到有机结合。

  • 0 心齋 2021-12-28 23:02:48

    读了康的部分,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 0 观澜 2022-04-30 12:31:30

    今文经学梳理、比较文明视野; 社稷担纲、贤能理政、天命民本。

  • 0 杨幽 2023-11-15 01:44:54 北京

    观点和叙述都不错,但谈了很多无关痛痒的问题,可惜了好题目。章学诚一章启发最大,也正因其处处围绕着“政教”问题来展开。

  • 0 夜航船 2024-01-12 16:11:03 北京

    以内在视野理解儒家政教。儒学并不仅仅是一种对象性的学问,它是儒者对人生意义与政治社会秩序的思考与行动。

  • 0 慎独 2017-08-17 23:54:18

    政治学角度的儒学梳理,见解独到,很见功力。

  • 0 鹤溢 2020-02-23 10:52:25

    作者的行文思路宏大、开阔,无论是对儒家今文经学的发展源流的梳理,还是从中西比较文明的审思来看都是一流的,绝不仅是书名所暗示的研究主题。传统儒家文明(尤其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在西方文明冲击下,究竟是如何在借助既有的中国儒家政教传统(书中的归纳是“天命民本”、“社稷担纲”和“贤能理政”原则)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理想政治秩序的新路的?这个问题是我这种习惯于西方经验话语和当代政治话语、接受了现代政治价值(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思考方式的年轻人未曾严肃思考过的。我想它对我们这一代年轻学人的提醒是很重要的: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之道,必须而且值得从我们古老的政教传统中吸取经验。我想其意义可能不是在解决治理绩效问题,而是更多在解决合法性和凝聚价值共识方面,后者无疑是更深层的问题。

  • 0 刘弗住 2021-08-22 18:44:42

    跳出西方”民族-国家”的框架,赵汀阳提出”天下-国家”,张广生将中国称为”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是最坏情况的民族国家和最高理想的天下国家之间的守先待后之地。张老师的”文明-国家”似乎是已然,唐文明老师想要建构的”文教-国家”是未然。

  • 0 小兔子乖乖 2020-05-06 15:55:38

    不过是以施特劳斯方法解读清代政治思想罢了

  • 2 遥山 2019-01-03 09:46:13

    用张老师自己在课上的话说,“天命民本,社稷担纲,贤能政治是本书最想表达的核心”。

  • 0 已注销 2019-09-16 13:06:32

    论证不足,逻辑混乱

  • 0 无知者 2017-11-13 00:28:37

    广生老师上课用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