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正在历史系学习的学生说出一种最使他们印象深刻的书,那么他们中间十有八九会举《万历十五年》作为回答。如果你追问这本书好在哪里,他们往往会答复说,它与他们所读的大多数历史著作都“很不一样”。但如果你再进一步要求他们具体地谈谈这种“很不一样”,他们的回答就开始变得不知所云。你可能很明确地要他们回答下面的问题,即本书蓄意围绕着1587年这一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作者把它称为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去叙述万历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等著名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它究竟是想告诉读者什么?这时候,他们的回答大多会变成一堆完全不得要领的含糊言辞。由此可知,阅读在他们脑海里只留下一片十分浮泛的印象。他们是阅读活动里的“印象派”和“朦胧派”。据我所知,阅读效率低下这一现象,在庞大的读者群中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查看原文)
如果你要正在历史系学习的学生说出一种最使他们印象深刻的书,那么他们中间十有八九会举《万历十五年》作为回答。如果你追问这本书好在哪里,他们往往会答复说,它与他们所读的大多数历史著作都“很不一样”。但如果你再进一步要求他们具体地谈谈这种“很不一样”,他们的回答就开始变得不知所云。你可能很明确地要他们回答下面的问题,即本书蓄意围绕着1587年这一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作者把它称为a year of no significan...
2018-07-16 20:28:17
如果你要正在历史系学习的学生说出一种最使他们印象深刻的书,那么他们中间十有八九会举《万历十五年》作为回答。如果你追问这本书好在哪里,他们往往会答复说,它与他们所读的大多数历史著作都“很不一样”。但如果你再进一步要求他们具体地谈谈这种“很不一样”,他们的回答就开始变得不知所云。你可能很明确地要他们回答下面的问题,即本书蓄意围绕着1587年这一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作者把它称为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去叙述万历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等著名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它究竟是想告诉读者什么?这时候,他们的回答大多会变成一堆完全不得要领的含糊言辞。由此可知,阅读在他们脑海里只留下一片十分浮泛的印象。他们是阅读活动里的“印象派”和“朦胧派”。据我所知,阅读效率低下这一现象,在庞大的读者群中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引自 漫谈读书
如果你要正在历史系学习的学生说出一种最使他们印象深刻的书,那么他们中间十有八九会举《万历十五年》作为回答。如果你追问这本书好在哪里,他们往往会答复说,它与他们所读的大多数历史著作都“很不一样”。但如果你再进一步要求他们具体地谈谈这种“很不一样”,他们的回答就开始变得不知所云。你可能很明确地要他们回答下面的问题,即本书蓄意围绕着1587年这一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作者把它称为a year of no significan...
2018-07-16 20:28:17
如果你要正在历史系学习的学生说出一种最使他们印象深刻的书,那么他们中间十有八九会举《万历十五年》作为回答。如果你追问这本书好在哪里,他们往往会答复说,它与他们所读的大多数历史著作都“很不一样”。但如果你再进一步要求他们具体地谈谈这种“很不一样”,他们的回答就开始变得不知所云。你可能很明确地要他们回答下面的问题,即本书蓄意围绕着1587年这一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作者把它称为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去叙述万历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等著名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它究竟是想告诉读者什么?这时候,他们的回答大多会变成一堆完全不得要领的含糊言辞。由此可知,阅读在他们脑海里只留下一片十分浮泛的印象。他们是阅读活动里的“印象派”和“朦胧派”。据我所知,阅读效率低下这一现象,在庞大的读者群中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引自 漫谈读书
0 有用 狸花花 2022-04-09 21:12:12
漫谈读书很不错
0 有用 任平生 2018-03-23 23:09:24
一略二专三散。
1 有用 方闻 2019-03-09 12:02:46
姚大力先生这本书共收有三篇文章,其中两篇借用张帆老师的评论:“《谈古论今第一人——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就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司马迁传记。”“《漫谈读书》,总结了作者沉积多年的读书心得,非常值得年轻人参考。”
0 有用 一固撇捺 2021-12-23 16:58:34
司马迁与汉武帝之间的矛盾。司马迁对历史事实的关注。历史的过程观念。
6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7-12-07 22:12:11
姚大力先生的这本小书,由三篇文章组成。第一篇文章跟书名同名,讲述司马迁与《史记》的编撰过程,文字通俗浅显,属于科普类文章,第二篇文章分析司马迁的《史记》对历史编撰学的贡献,是正式的学术文章,分析得比较深入,第三篇是谈读书方法与技巧的随笔,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三篇文章都做到了学术性、可读性和趣味性的结合,着实难得,非常值得阅读。
0 有用 上岸 2022-05-30 13:33:37
很好看!第一篇对司马迁生平介绍,看得很轻松。第二篇梳理司马迁的历史编纂学贡献“注重历史的过程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天文部分比较懵。最后一篇谈读书的也有所收获,还是要多动笔
0 有用 CEF94 2022-05-06 12:16:08
后面附有一篇姚先生的读书法,很是受用。
0 有用 狸花花 2022-04-09 21:12:12
漫谈读书很不错
0 有用 圆缺 2022-04-07 09:07:54
zt三篇都好。第一篇讲司马迁的生平,虽然通俗,但胜在叙述流畅,文气充沛。第二篇则强调了司马迁“历史过程论”的编纂意识在史学发展过程中的突破性意义。确实,从孔子到司马迁,儒家意识下的史学编纂/历史观整体上有一个“春秋——左传——史记”的变化过程。孔子笔下的历史只是对历史人物/事件在道德、政治和文化上的善恶是非的评判。历史也只是道德批判的特殊形式,以及借古喻今的议论中的论据。《左传》对春秋中后期的记述... zt三篇都好。第一篇讲司马迁的生平,虽然通俗,但胜在叙述流畅,文气充沛。第二篇则强调了司马迁“历史过程论”的编纂意识在史学发展过程中的突破性意义。确实,从孔子到司马迁,儒家意识下的史学编纂/历史观整体上有一个“春秋——左传——史记”的变化过程。孔子笔下的历史只是对历史人物/事件在道德、政治和文化上的善恶是非的评判。历史也只是道德批判的特殊形式,以及借古喻今的议论中的论据。《左传》对春秋中后期的记述慢慢具备史学叙事的特征,最终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呈现出综合叙事的动态过程特征。第三篇《漫谈读书》极佳,语气平和但句句在理。朱熹无疑是读书高手,大力老师也是。 (展开)
0 有用 君子慎独。 2022-03-30 12:33:29
主要就是看一下第二部分那篇论文了。。(事实上也没太读明白)(但观点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