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妈妈们的育儿焦虑大都来自于追求完美。但是世上没有完美的妈妈,只有足够好的妈妈。本书就是以著名的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的“足够好的妈妈”(即“60分妈妈”)为理论基础,结合作者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以及大量的亲子教育咨询案例,从不同的侧面阐释60分妈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书中倡导的“你现在能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有原则地管教孩子”“为爱做减法”等理念能够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原则、会示弱、能放手、不强求的好妈妈。
作者简介 · · · · · ·
60分妈妈月华,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知名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多种亲子母婴杂志专栏作者。今日头条、搜狐母婴、一点资讯育儿自媒体金牌作者。擅长通过分析0~6岁孩子的行为问题,帮助众多妈妈解决养育孩子的焦虑。作者微信公众号:60分妈妈月华,公号文章阅读量超过1亿次!
目录 · · · · · ·
推荐序一 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
推荐序二 真正的爱是接纳不完美,而不是追求完美
引 言
第1章 请每一个妈妈都给自己一个充满肯定和接纳的拥抱
生完孩子的前两年,是女人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没有之一
· · · · · · (更多)
推荐序二 真正的爱是接纳不完美,而不是追求完美
引 言
第1章 请每一个妈妈都给自己一个充满肯定和接纳的拥抱
生完孩子的前两年,是女人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没有之一
· · · · · · (更多)
推荐序一 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
推荐序二 真正的爱是接纳不完美,而不是追求完美
引 言
第1章 请每一个妈妈都给自己一个充满肯定和接纳的拥抱
生完孩子的前两年,是女人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没有之一
足够好的妈妈就是要足够爱自己
拼妈的时代,接纳孩子与自己的不完美
在孩子的心里,你就是最好的妈妈
第2章 健康的母爱就是帮助孩子健康地离开
追求完美的妈妈就是好妈妈吗?
让孩子变成“提线木偶”才是妈妈的失职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妈妈放手的过程
给孩子的爱,要做“减法”
轻放你的焦虑,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60分妈妈,为孩子提供最适宜的成长环境
静待花开,好的教育是耐心陪伴默默等待
60分妈妈,90分孩子
第3章 60分妈妈务必要牢记的亲子法则
别打着爱的旗号伤害孩子
忍不住朝孩子发火时,请停下来关照你的内心
你现在能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能量
尽量不要让孩子观看父母吵架这场恐怖的“电影”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第4章 顺应孩子的习性,才能让他自发养成好习惯
不过分呵护,孩子才会更健康
吃饭,相信孩子的本能需要
吃零食,越限制越贪恋
睡眠,尊重每个孩子的睡眠“生物钟”
是否分床,要以宝宝是否能睡个好觉为标准
如厕,不用刻意训练
玩耍,把自由玩耍的权利还给孩子
第5章 情绪表达,妈妈提供空间,孩子才能成长
“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接纳孩子的情绪比置之不理重要
允许孩子胆小比“人见人爱”重要
延迟满足比及时满足更重要
第6章 允许孩子“犯错”,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爱咬人,不是孩子的错
善意地理解孩子,让爱“打人”的宝宝变得友好
“被打”不还手,真的是因为懦弱吗?
“偷东西”是孩子内心需要的表达
撒谎有时是因为孩子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的界线
第7章 妈妈学会放手,学习才会成为孩子自己的事
学习,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快乐教育不等于彻底的放纵
早期的学习需要陪伴而不是监视
大班再开始学习认字,完全来得及
把数学的学习融于生活与游戏
阅读,陪孩子一起享受文字之美
兴趣班,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 · · · · · (收起)
推荐序二 真正的爱是接纳不完美,而不是追求完美
引 言
第1章 请每一个妈妈都给自己一个充满肯定和接纳的拥抱
生完孩子的前两年,是女人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没有之一
足够好的妈妈就是要足够爱自己
拼妈的时代,接纳孩子与自己的不完美
在孩子的心里,你就是最好的妈妈
第2章 健康的母爱就是帮助孩子健康地离开
追求完美的妈妈就是好妈妈吗?
让孩子变成“提线木偶”才是妈妈的失职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妈妈放手的过程
给孩子的爱,要做“减法”
轻放你的焦虑,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60分妈妈,为孩子提供最适宜的成长环境
静待花开,好的教育是耐心陪伴默默等待
60分妈妈,90分孩子
第3章 60分妈妈务必要牢记的亲子法则
别打着爱的旗号伤害孩子
忍不住朝孩子发火时,请停下来关照你的内心
你现在能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能量
尽量不要让孩子观看父母吵架这场恐怖的“电影”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第4章 顺应孩子的习性,才能让他自发养成好习惯
不过分呵护,孩子才会更健康
吃饭,相信孩子的本能需要
吃零食,越限制越贪恋
睡眠,尊重每个孩子的睡眠“生物钟”
是否分床,要以宝宝是否能睡个好觉为标准
如厕,不用刻意训练
玩耍,把自由玩耍的权利还给孩子
第5章 情绪表达,妈妈提供空间,孩子才能成长
“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接纳孩子的情绪比置之不理重要
允许孩子胆小比“人见人爱”重要
延迟满足比及时满足更重要
第6章 允许孩子“犯错”,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爱咬人,不是孩子的错
善意地理解孩子,让爱“打人”的宝宝变得友好
“被打”不还手,真的是因为懦弱吗?
“偷东西”是孩子内心需要的表达
撒谎有时是因为孩子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的界线
第7章 妈妈学会放手,学习才会成为孩子自己的事
学习,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快乐教育不等于彻底的放纵
早期的学习需要陪伴而不是监视
大班再开始学习认字,完全来得及
把数学的学习融于生活与游戏
阅读,陪孩子一起享受文字之美
兴趣班,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你的内在小孩,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就是你的功课。 接纳你的原生家庭,接纳你的父母、你的家庭、你的配偶、你身边出现的一切,因为这都是你自己选择的,你心甘情愿地选择了现在的生活。你现在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都是你要面对、学习的功课。 当你做好自己,让自己变得圆满、满足时,你的内在就有更多的空间去接纳你身边的一切,包括你的孩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8页 -
正如金星老师说的那样:“德国女人只工作,日本女人只带孩子,中国女人就是超人。你得工作,创业,洗衣服做饭带孩子,打扫卫生收拾家,照顾公婆,伺候老公,教育子女,对外和谐社会关系,对内和谐家庭关系。”即使已经开足马力,全速奔跑,妈妈们依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成功心理学 8.4
-
-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 7.6
-
- 爱与亲密 8.4
-
- 走神的艺术与科学 6.9
-
- 想 8.0
-
-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 8.0
-
- 心理营养 8.7
-
- 自由学习(第3版) 8.4
-
-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 7.4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4 条 )
> 更多书评 5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37°暖书单(一) (37°暖)
- baby--育儿思想 (葡萄)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9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鼻涕虫 2017-07-27 21:53:11
看到后面就开始草草翻过,都是老生常谈
0 有用 翡冷翠的一朵云 2017-01-18 20:41:28
理念不错,不过不喜欢这种说教的口吻,里面举得例子不知真假,无法证实,有些有耸人听闻之嫌
0 有用 村里的Mia 2020-11-10 10:54:40
新手妈妈还是值得一读的。
0 有用 夏天该减肥了 2016-10-10 05:59:38
看见豆瓣很多人推荐,所以入手,很失望,无非是爱与自由那些案例,车轱辘话,没干货没亮点,如果之前已懂得爱是自由的道理,便可以自己举一反三万变不离其宗,不推荐买。当然如果作为育儿第一本书那另当别论
0 有用 安静 2023-02-08 22:38:51 浙江
在搜索另一本书时见到的这本书,书名吸引了我,因为之前看过 妈妈的心灵课,而且也对自己做了很多心理建设,所以对于60分妈妈竟然很亲切,很平静。首先,我是完全赞同这种理念的。再说这本书,前半部分是给妈妈们做心里建设的,告诉你什么是60分妈妈,为什么做60分妈妈,语言都特别朴实,朴实的语言有时候最具有说服力。后半部分可以看做实操部分了,针对具体问题,比如孩子不爱吃饭,吃零食,辅导班,等等等等,一些具体的... 在搜索另一本书时见到的这本书,书名吸引了我,因为之前看过 妈妈的心灵课,而且也对自己做了很多心理建设,所以对于60分妈妈竟然很亲切,很平静。首先,我是完全赞同这种理念的。再说这本书,前半部分是给妈妈们做心里建设的,告诉你什么是60分妈妈,为什么做60分妈妈,语言都特别朴实,朴实的语言有时候最具有说服力。后半部分可以看做实操部分了,针对具体问题,比如孩子不爱吃饭,吃零食,辅导班,等等等等,一些具体的问题,作者结合自身及周边人的经历讲述60分妈妈具体如何操作,让我受益良多,虽然对于一些具体的建议可能有疑虑不一定完全同意,但依旧带给我很多启发。另外,我特别佩服作者,很擅长观察,透过表象看本质。同意做60分妈妈不代表就自然而然会做,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