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文笔简洁而犀利,俄式幽默中透着辛辣的嘲讽,感觉巴别尔是个混合体:契科夫+卡夫卡。巴别尔笔下的敖德萨与马尔克斯描绘的马孔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19025.薄雾与黑雪。“巴别尔是夸张的主人,有时也是夸张的奴仆。”(伍德)
译笔过于文绉端凝
言语无法形容的伟大。
巴别尔是文青和县中的混合体,越是倒霉蛋、越是惨淡文青便越是崇拜那些暴烈的汉子,越是深入地描绘那种完全超越倒霉文人的毁灭力量。世人皆苦,而在他笔下苦痛的力度和暴烈的力度是等价的,用暴烈来反证苦痛,或者用暴烈来超越苦痛——何等邪恶又真实的……
与人文版的《敖德萨故事》相比,多了《彼得堡日记》的二十多篇文章,是巴别尔发表在杂志上的关于场景和人物的练笔之作,但却充满了批判精神,对许多社会和国家机构弊端有相当尖刻的批评。
爽
总觉得写的太刻意,真的不怎么合我胃口。
“土地在我身下保持着令人安心的缄默”「敖德萨系列」是巴别尔成长的乐园,是海风与阳光熏陶的南方,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充满传奇,这里的人们“生来是为了享受劳动、打仗、谈情说爱的欢乐”,生存的艰难从来不会阻挡他们追求幸福的机会,“在没有从爱情手中摘得一枚金币,我不会弃世而去”;「我的鸽子窝的故事」是一个犹太男孩的成长史和心路历程,不无自传成分,也侧面折射整个犹太民族的遭遇;「彼得堡日记」则灰暗生冷,“大家全是掘墓人”;精妙比喻是其一大特色,充满生气,形象生动,语言瑰丽,虽都是短篇,但整体架构有其内在统一性,不啻为一出狂欢。
绝
文笔冷峻,克制。
补标
敖德萨故事的最后两篇是跟前面的情节没啥关系吗
敖德萨是个人欲横流的城市,这是尽人皆知的。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生活轻松,光明。敖德萨的男性不同于彼得堡的男性。彼得堡淡黄色头发的虚胖的太太总是对他们一见倾心。
#2019第132# 巴别尔的故事一针见血,赤裸,残酷,暴露,血腥,但却让人倍感爽快,尤其是写到犹太人被屠杀,仿佛作为一个旁观者,不带一丝感情的去远远观望,这样的叙述更能引起读者的愤慨和不平,也大胆的揭开了俄国人对犹太人的罪恶。后面的早期彼得堡故事略显青涩,也因为青年时期被苏联契卡杀害在卢比扬卡监狱,断送了大好年华和才华之路,不然也许俄罗斯又会出现另一个屠格涅夫或者契诃夫。
因为鲁迅才知道巴别尔。和鲁迅所喜欢的安特莱耶夫一样,巴别尔代表着俄罗斯文学中隐忍又酷烈的那个向度。所不同的是安特莱耶夫是黑白色调的,近乎单色版画,而巴别尔是色调浓郁的,近乎套色木刻或者笔触锐利的油画。巴别尔像一场纯净的火灾,烧进人性最深入骨髓的荒凉深处。
伏特加的张狂,另一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黑海明珠的惊鸿一瞥,它曾经是犹太人繁荣的迷宫,却又遭受崩坏——不是苦难,巴别尔的笔触冷静、忍耐而不哀怨,如同他的民族,展示了极强的生命韧性。
比骑兵军更魔幻了..喜欢
想把几篇(片段)当成诗歌背诵下来
> 敖德萨故事
7 有用 脑震荡 2017-03-10 11:41:05
文笔简洁而犀利,俄式幽默中透着辛辣的嘲讽,感觉巴别尔是个混合体:契科夫+卡夫卡。巴别尔笔下的敖德萨与马尔克斯描绘的马孔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4 有用 卡尔松 2019-02-12 23:11:27
19025.薄雾与黑雪。“巴别尔是夸张的主人,有时也是夸张的奴仆。”(伍德)
2 有用 森森 2018-05-20 10:04:22
译笔过于文绉端凝
1 有用 7cm 2022-01-24 22:43:42
言语无法形容的伟大。
1 有用 斑鸠 2023-01-03 17:49:20 湖南
巴别尔是文青和县中的混合体,越是倒霉蛋、越是惨淡文青便越是崇拜那些暴烈的汉子,越是深入地描绘那种完全超越倒霉文人的毁灭力量。世人皆苦,而在他笔下苦痛的力度和暴烈的力度是等价的,用暴烈来反证苦痛,或者用暴烈来超越苦痛——何等邪恶又真实的……
2 有用 苏莫 2018-05-15 16:52:55
与人文版的《敖德萨故事》相比,多了《彼得堡日记》的二十多篇文章,是巴别尔发表在杂志上的关于场景和人物的练笔之作,但却充满了批判精神,对许多社会和国家机构弊端有相当尖刻的批评。
2 有用 陸鰅痷 2016-06-16 22:43:15
爽
0 有用 Nosferatu 2020-11-12 23:25:59
总觉得写的太刻意,真的不怎么合我胃口。
0 有用 欢乐分裂 2017-02-07 19:54:52
“土地在我身下保持着令人安心的缄默”「敖德萨系列」是巴别尔成长的乐园,是海风与阳光熏陶的南方,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充满传奇,这里的人们“生来是为了享受劳动、打仗、谈情说爱的欢乐”,生存的艰难从来不会阻挡他们追求幸福的机会,“在没有从爱情手中摘得一枚金币,我不会弃世而去”;「我的鸽子窝的故事」是一个犹太男孩的成长史和心路历程,不无自传成分,也侧面折射整个犹太民族的遭遇;「彼得堡日记」则灰暗生冷,“大家全是掘墓人”;精妙比喻是其一大特色,充满生气,形象生动,语言瑰丽,虽都是短篇,但整体架构有其内在统一性,不啻为一出狂欢。
0 有用 胡杨水桐 2020-10-31 16:16:37
绝
0 有用 操蛋的教父 2018-03-03 22:57:20
文笔冷峻,克制。
0 有用 Atomic 2019-12-03 10:24:28
补标
0 有用 峨眉山大主教 2018-03-01 17:46:46
敖德萨故事的最后两篇是跟前面的情节没啥关系吗
2 有用 狐不归 2018-05-18 20:50:23
敖德萨是个人欲横流的城市,这是尽人皆知的。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生活轻松,光明。敖德萨的男性不同于彼得堡的男性。彼得堡淡黄色头发的虚胖的太太总是对他们一见倾心。
0 有用 念青 2019-12-29 21:21:28
#2019第132# 巴别尔的故事一针见血,赤裸,残酷,暴露,血腥,但却让人倍感爽快,尤其是写到犹太人被屠杀,仿佛作为一个旁观者,不带一丝感情的去远远观望,这样的叙述更能引起读者的愤慨和不平,也大胆的揭开了俄国人对犹太人的罪恶。后面的早期彼得堡故事略显青涩,也因为青年时期被苏联契卡杀害在卢比扬卡监狱,断送了大好年华和才华之路,不然也许俄罗斯又会出现另一个屠格涅夫或者契诃夫。
1 有用 花衣云影 2019-09-06 17:32:23
因为鲁迅才知道巴别尔。和鲁迅所喜欢的安特莱耶夫一样,巴别尔代表着俄罗斯文学中隐忍又酷烈的那个向度。所不同的是安特莱耶夫是黑白色调的,近乎单色版画,而巴别尔是色调浓郁的,近乎套色木刻或者笔触锐利的油画。巴别尔像一场纯净的火灾,烧进人性最深入骨髓的荒凉深处。
0 有用 西夏上马 2022-02-27 11:03:47
伏特加的张狂,另一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0 有用 lcsun 2022-02-02 10:43:21
黑海明珠的惊鸿一瞥,它曾经是犹太人繁荣的迷宫,却又遭受崩坏——不是苦难,巴别尔的笔触冷静、忍耐而不哀怨,如同他的民族,展示了极强的生命韧性。
0 有用 eisneun 2021-12-30 22:59:50
比骑兵军更魔幻了..喜欢
0 有用 西叶小白君 2021-12-10 00:06:59
想把几篇(片段)当成诗歌背诵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