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与“一·二八”淞沪抗战研究 短评

热门
  • 10 关税挚爱 2022-06-10 21:53:54

    太难了太难了,整本书读下来就是一个难字。内有土汉奸、投机政客军阀、自杀式的愚民,外有日俄两大帝国主义把利爪插入中国,英美的调停只停留在口头上,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能保留下来简直是奇迹,蒋氏居功至伟。

  • 1 所思在远道 2024-03-25 12:37:07 浙江

    外有日军进逼 内有cp暴动 党内胡汉民孙科扯后腿 各路人马高唱不负责任的全面抗战高调 光头真是太难了

  • 1 亲爱的瑞秋 2021-03-22 11:24:38

    大体上翻了翻这本书,应该是学位论文改编而成的?优点:史料细密扎实,论证合理,缺点:太多车轱辘话,研究框架太死,不灵活,算得上是中规中矩之作。

  • 0 风轻轻吹过 2022-06-05 09:39:54

    研究这段历史必读之书。结论撑得住,但是写法总感觉有种以论带史的味道。而且过于为蒋介石洗白了,情感色彩过于浓厚。

  • 1 ryan 2022-09-24 16:06:38 广东

    对淞沪抗战的梳理,观点亦比较客观,唯独参考资料较为单一说服力略逊一筹。在内忧外患下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之难,确实只能由蒋委员长独肩其任,历史也证明其战略眼光之准确。

  • 0 凤瞳 2024-04-20 22:41:32 北京

    相较东北 上海无退让空间 国府抵抗与交涉并行 成功将中日对抗限制于局部 可惜始终有派系与赤色掣肘

  • 0 我的子弹还没飞 2016-10-27 14:44:54

    该说的都说明白了,不偏不倚

  • 1 橙子 2019-05-16 23:39:46

    236页,27万字,还行,也改变了我对蒋介石一点点看法,觉得至少在民族大义上还是没有太大的污点。分析比较中规中矩,没有太大的亮点,也没有太大的败笔。对于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到全面抗战政策的转变有更进一步了解。

  • 1 宵闇紫 2019-03-08 10:57:34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成为蒋与南京国府在全面抗战前处理中日冲突的基本原则

  • 0 不多哔哔 2021-05-17 14:25:20

    调理清晰而不是啰哩啰嗦讲一堆有的没的太棒了

  • 0 andgoal 2024-08-04 16:13:23 河北

    全面翔实!

  • 0 吧里吧里 2024-05-22 14:01:59 江苏

    见人挑担不吃力,常凯申真不容易,怎么总有人要捣乱😂

  • 0 云清 2024-05-19 17:36:12 北京

    在中日民族矛盾交织之际,我们从不否认他人的民族主义之心。事实上,在国力孱弱的现实情况下,无论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还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都自有其合理性所在,甚至可以说是时代下的最优解。人常言民心可恃,朝野皆曰可以一战,但仅仅在”一二八事变“五年后,在历史的映照下,这些人的言和行就都昭然可见了~不得不感慨作者当年收集和梳理史料用功之深和写作之勤,书里引用了诸多事稿和日记,也正因如此,让历史面目那么真切可见~

  • 0 瓦西里耶夫 2024-04-24 16:40:43 甘肃

    作为吸引学者确实不错,面面俱到,可惜我是被迫写作业才看的

  • 0 yelpoo 2021-07-04 07:35:38

    客观公允,有点料

  • 0 枪手1488 2024-09-16 23:26:57 安徽

    老蒋当时的环境确实太难了。操作也算尽力了吧

  • 0 适之 2017-02-16 21:04:14

    一·二八事变爆发以后,蒋中正放弃了不抵抗政策,确立起“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这一方针既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又表现出了谋求和谈的诚意,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与赞赏,达到了将中日冲突局限一隅的战略目的,为国府的抗战准备赢得了时间,成为此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前处理中日冲突的基本原则。 ps.“以和日掩护外交,以交通掩护军事,以实业掩护经济,以教育掩护国防,韬光养晦,乃为国家与本人惟一政策也。”(《蒋介石日记》,1933年7月14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