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祥,1933年生于北平。20世纪40年代后期,读中学时开始在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和新诗,同时积极参与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活动。50年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编辑、记者,业余主要写诗,却因1956年所写的讽刺诗和杂文,遭到批判和斗争,随后被流放。二十年后恢复政治名誉,于1978年重获发表作品的权利。杂文集《忧乐百篇》和《邵燕祥随笔》先后获国家奖。其大量散文之作,涵括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批判性内容,见于《邵燕祥文抄》等数十本书。并出版有反思性的人生实录《沉船》《人生败笔》《找灵魂》《邵燕祥自述》《一个戴灰帽子的人》等。
3 有用 李小补 2019-10-05 13:41:10
这是将近二十年前的文章合集了,里面一些东西现在没人谈了,另外一些东西现在也没人谈了。
2 有用 季米 2020-10-27 08:40:17
本书是邵燕祥先生的读史笔记,写于1989—1990年期间。那时先生有几个月时间闭门读书,有所感则记录一二,留下了一段私人记录。先生读古诗词、读鲁迅的文章、读《管锥篇》,也对书中人名、地名作一些考证和探究,更有对前人书中思想的思考和质疑,读后的种种感悟汇成了这一册书。先生闭门读史,秉烛夜思,富有文史底蕴。书中全是小文章,或用诗歌吟诵时代、谱写沧桑,或用匕首解剖自己、审视历史。翻阅之下可获取大量文史知... 本书是邵燕祥先生的读史笔记,写于1989—1990年期间。那时先生有几个月时间闭门读书,有所感则记录一二,留下了一段私人记录。先生读古诗词、读鲁迅的文章、读《管锥篇》,也对书中人名、地名作一些考证和探究,更有对前人书中思想的思考和质疑,读后的种种感悟汇成了这一册书。先生闭门读史,秉烛夜思,富有文史底蕴。书中全是小文章,或用诗歌吟诵时代、谱写沧桑,或用匕首解剖自己、审视历史。翻阅之下可获取大量文史知识、增长见识,并愉悦精神世界、滋养心灵。文章大多短小精辟,观点鲜明,内容好,纸张也不错,精装本,是一本值得阅读、欣赏和收藏的好书。说实在杂文写得最多的也改变不了什么,这点邵先生后来深有体会,真是无奈。一则短诗是真实写照:假话不想说。 真话不许说。 废话不必说。 因此,无话可说。——《无题》 (展开)
3 有用 仔予 2017-06-18 10:55:21
我们当代青少年所获缺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这类文思哲史类闲趣的陶养吧。
1 有用 荒腔走板 2023-04-28 16:11:28 江苏
只有知道所做的年份,以及那年所发生的事情,才能体会作者所想表达的
1 有用 嘉音慕仪 2023-10-03 20:06:50 河南
他的杂文是非常凝重的,对于过去遭受的磨难和苦难总是具有深刻的反思精神!(2019.7.25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