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 短评

热门 最新
  • 23 愚人 2017-08-28 14:38:41

    为什么大家如此赞赏的人,我却对此缺乏耐心看下去!

  • 32 一只猪肘 2019-01-24 18:10:00

    最喜欢乡村医生和法的门前,一个是对梦的隐喻,一个是对现实困境的隐喻,你觉得看不懂是因为大多数作家是在为读者写作,卡夫卡是为自己写作的人,前期的作品和后期的作品很明显能感觉到作者的心境有所改变,比如地洞,饥饿艺术家,虽然仍然描绘的是扭曲令人恐惧的世界和主体的孤独感,但是他似乎已经接受了这样的世界对孤独感也是欣然相对。我猜在这过程中,他的精神一定经历过毁灭。他在日记里写,我从未与现实斗争过。也不止一次形容自己无能与麻木,我想《法的门前》不仅仅是在隐喻法,也在隐喻自己的人生。

  • 12 多肉植脂末 2018-06-29 19:32:27

    有几篇文像是对梦境的再加工。还有几篇文暗语太多无法理解,除非了解卡夫卡的人生细节。个人感觉,卡夫卡的文主要是写给自己用来回忆的,让别人看懂不是他的初衷。个人最喜欢《在法的门前》一篇。有法制而无法治,结尾处体现了权威的虚伪,很有种讽刺的意味。

  • 3 PETRICHOR 2020-06-30 21:50:13

    卡夫卡是不是遭遇过什么重大打击之类的?很恐怖啊兄弟。

  • 1 Over5 2019-11-22 21:36:39

    郎中卡里加里

  • 4 罔两 2018-12-18 20:56:06

    卡夫卡真的是太难读了,满篇的隐喻,完完全全地抓不住荒诞背后的东西。只有《变形记》读得心有戚戚焉。《判决》读了之后有些迷茫,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父亲映射社会的权威,而儿子般的民众只能忍受并且服从。另一种是父亲对儿子的谴责,而让儿子正视自己的本心,是人性的判决。《变形记》读的时候真的是愤愤不平,格雷戈尔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可变形之后却成了家里的拖累,他一个人的“去人化”反而救赎了游手好闲的家人。叙事上有关格雷戈尔的比重在逐渐减少,像是象征着格雷戈尔在家人中的位置。人总是习惯于接受,又善于遗忘。最后格雷戈尔像垃圾一样被抛弃的时候,自私就取代了人性。之后的文章读了几篇就真的是读不下去了。

  • 1 sea 2021-07-21 19:12:19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合集 有点荒谬和怪诞的感觉 作者应该是很细腻敏感的人,只是语言过于琐碎,稍长的篇幅看起来有点累 最喜欢在法的门前这种短小精悍的 这种题材放在一百年前真的算是先锋之作了,有象征有隐喻,表现手法很超前

  • 2 Enos 2019-01-19 18:57:33

    总结一下卡夫卡。“怎么会这样?还能怎么样呢?就这样吧!不然还能怎样?”

  • 0 时间都哪儿去了 2017-12-23 14:24:30

    很卡夫卡 地洞 变形记 在流放地 乡村医生 判决 饥饿艺术家 再法的门前 一个上了年纪的单身汉

  • 1 无忧的热雨 2020-09-10 14:40:24

    重读卡夫卡,发现原来在记忆中打旋的地方不再扭结了,阻涩吗?仍然是有些阻涩。但是再读判决,变形记,中国长城建造时,地洞这些篇目的时候,层叠的喻指在凝结中给人沉浸般的冷静体验,阅读本身的愉悦也在自我纠缠。而他的文字总是让人深有感触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现代,而荒诞、疯狂、困蹇、迷惑本就是现代的真实特征。

  • 0 嘉树 2019-04-28 21:26:26

    《变形记》就不说了,上一次读还是高中课本,时隔多年再读,那种浑身鸡皮疙瘩的感觉还是很强烈,把一个荒诞的故事写得过于真实,这种能力是多么可怕。《在流放地》这篇很震撼,偏执者的信念对别人残忍,对自己更残酷。《布鲁姆费尔德》写小职员的职场世界,写到老板对其工作的偏见那段很妙,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有几篇没太看懂,也许是隐喻太多,也过于意识流。

  • 1 意式浓缩两杯半 2022-04-01 15:17:48

    刚读卡夫卡绝对会对他的行文风格感到难受,即使是读过后仿卡夫卡风格的作家如残雪也还是会感到别扭。我不是很赞同将卡夫卡的叙事看作是意向的堆叠,而其中的宗教映射都是用来反应人类观的。前后不搭调的语言是很常见的,尤其像这一篇乡村医生和很多篇非常短小的短篇,那些更加晦涩

  • 0 Pinô 2022-02-11 15:10:25

    看他写作取材有种看自己写作的感觉…好神奇,卡夫卡的素材感觉有很多也是来自于遐想、回忆的改造和梦境。

  • 0 潘达雷昂上尉 2022-02-28 22:21:52

    重读卡夫卡短篇,句句暗藏杀机。

  • 1 决明子 2022-02-07 18:20:06

    《在流放地》:旅行者、指挥官、士兵、被判决者。 《乡村医生》:他们已经失去了旧信仰;牧师坐在家中,撕着一件又一件弥撒服;医生凭他动手术的纤弱之手,却应当无所不能。……我的皮衣挂在马车后面,我却够不着它,我那手脚灵便的病人中谁也不愿动一下手指头。上当了!上当了! 《在法的门前》:(守门人对这个人说)因为这道门只是为你开的。我现在要去关上它了。 《中国长城建造时》:领导们想要的就是一种不实际的东西。奇怪的结论!(长城的非连续性建造) (后天培养先天的奴隶性。中国人从来都需要「统治」,而非「统治者」。) 《一只杂交动物》:它的心里存在着两种不安,有小猫的不安,有羔羊的不安,二者是那样的迥然不同。 《地洞》:因为我在这里是保持寂静的,没有人做到比我重返地洞时更寂静的了。……但是一切始终毫无改变。

  • 0 耿鬼 2022-02-04 17:52:28

    非常的难以理解,全篇充斥着隐喻和荒诞。有人提到卡夫卡只为自己写作,这是不太正确的,收录到蜂鸟文丛里的短篇都是在卡夫卡生前出版了的作品。他的难以理解在于不知所云,只能模模糊糊得出自己的理解。最喜欢的是在法的门前这样短小精悍的作品,很震惊,这样的文字居然是一百年前的。另外这个系列,蜂鸟文丛,内页字距非常不利于阅读,虽然开本合适,但是由于本身就难以翻开,加上内页靠书脊部分的字很难一眼看清楚,可读性很差。

  • 0 喂? 2021-11-14 14:14:44

    好,卡夫卡,有点东西

  • 5 麦克默多的浮冰 2021-11-13 23:42:26

    卡夫卡既是这整个时代,又是“我和他们”,是每一个孤绝于世界的现代灵魂。卡夫卡就是“现代”本身。你永远无法凌驾于卡夫卡之上只用阅读“纯文学”的手段去俯视、拆解他的作品,正如我们永远无法将自我真正客体化,永远无法拽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飞离地面,永远无法在“此刻”真正认识自身,然后发现原来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完成真正的自我确证,所谓的“自我”意识越强烈,越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薄薄的一本小册子,竟能如此深刻地体会到极端的个人化与非个人化。上帝已死,这便是人类的原罪与宿命。因为不存在真正的结局与归宿,面对这些问题永远无法做出解答,于是卡夫卡永远只能是未完成,永恒彷徨于无物之阵……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