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天性》的原文摘录

  • 在一般情况下,你的神经网络对非社会推理越开放,对社会推理也就越封闭。社会思考(social thinking)与非社会思考这两者之间的“二元对立”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越专注于某个问题,他(或她)就越有可能会疏远或者忽视就在自己身边、能够帮助他(或她)解决问题的人。 (查看原文)
    良不知 3赞 2017-12-06 13:44:34
    —— 引自第1页
  •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提出的观点可能是最愤世嫉俗的。他这样写道: 人们对于他们的“利己主义”想了很多、说了很多,但无论他们怎么想、怎么说,终其漫长的一生,绝大多数人在“自我”方面都是全无作为的。充其量,他们只能为自我的幽灵做些事。自我是形成于他们周围人的头脑中,然后再交付给本人的。 尼采认为,自我意识并不是一种我们与生俱来的内在固有的东西,或者说,自我并不是我们存在的真正核心,或是我们医生的意义所在。恰恰相反,尼采指出,通常来说,我们的自我意识主要是由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人构建出来的,而且自我还是一个“秘密特工”,它所服务的对象首先是他人,而不是我们自己。如果一个人认为,自我的目的就是通过“更好地了解我们是谁”来帮助每个人获得最大的个人奖赏、实现最大的个人成就,那么他将会悲哀地发现,实际上自我所做的事情与我们原来所想象的竟然完全不一样。 (查看原文)
    Allen 3赞 2018-03-30 17:09:42
    —— 引自第205页
  • 在西方,顺从似乎是一种被人看不起的习惯;而在东方,同样的行为则被称为是“和谐”,是成功的群体生活不可或缺的。 (查看原文)
    良不知 3赞 2017-12-06 13:45:58
    —— 引自第1页
  •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最有智慧、最精明能干的人是那些拥有特别强大的分析推理能力的人;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或许那些具有最强的社交技能的人才最有智慧、最精明能干。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7-12-06 13:44:56
    —— 引自第1页
  • 在一大群人面前公开演讲的可怕之处恰恰在于,它使得所有可能反对自己、拒绝自己的人数大大增加。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7-12-06 13:45:05
    —— 引自第1页
  • 当人类在经历对其社会连接造成威胁或损伤的事件时,大脑的反应几乎与它对物理疼痛的反应一致。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7-12-06 13:45:23
    —— 引自第1页
  • 公平这东西看起来有点像空气——没有它时比有它时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7-12-06 13:45:32
    —— 引自第1页
  • 相互合作激活了人类大脑的奖赏系统,因为合作本身就是目的。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7-12-06 13:45:43
    —— 引自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