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次重读换的这个译本,我觉得这个更好,但是架不住它错别字太多了!月亮🌙在巴别尔笔下狰狞恐怖。
“臭名昭著”的哥萨克算是被作者无情的具象化了,战争中人性的丑恶会放大,反之人性的光辉也一样,但在作者这里没有一篇正面报道,看来也就一枚愤青而已。作者极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之能事,经常感觉这边写了个半截,又跳到另一边去了,把人吊得云里雾里。很多比喻也用得牵强,看着别扭。这种毫无正能量写得还一般般的东西,图新鲜的随便翻翻也就可以扫入字纸篓了。
巴别尔
感觉翻译不太行,明明是短篇小说,读起来却老走神。不过也跟缺乏背景知识有关系。开篇很惊艳,在以为故事才刚刚开始的地方猝然结束,令人错愕却也回味无穷。有几篇写到跟波兰人的战争,再看当下俄乌局势,确实,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或许还有永远野蛮的俄罗斯。
爱伦堡晚年的回忆录介绍了他和巴别尔的友谊。巴别尔参加了进攻波兰的战争,同时又有着深厚的写作功底。《骑兵军》就像一个纪录片,记录了战争岁月一个战士的生活。
最后的八卦很精彩
有必要重看另一个译本
挺喜欢第一手视觉印象的文字,比现实主义更为真实,能够从文字里感觉得到血腥跟硝烟。难怪骑兵军长布琼尼会生气,因为它毁掉了各种主义的,为理想献身的,正义的,英姿飒爽的,苏维埃骑兵的正面营造感。还原了血浆泥淖包裹的破碎肢体,也就是战争的真实样式:野蛮、残破、无序、疲惫不堪。战士也就是底层的哥萨克,用着最原始的语言,跟强盗一样的无情无义。为着自己也搞不清的目的去杀人或被杀。他们唯一的爱人是战马,唯一的同伴是死神。
翻译作品里出现爹阿俺阿这些字眼,场景一下就变成了中国农村。。
“当时谁也看不到战争的尽头,只有萨什卡一个人把歌声和泪水洒在我们难熬的征途上,征途上血迹斑斑。歌声就在我们斑斑的血迹上飘扬。”
巴别尔的生与死 《骑兵军》中文译本我看了四个版本,本书孙越上世纪1989年的译本一般,但可读的是书末译者为新世纪再版写的译后记“生死巴别尔”,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巴别尔的一生,特别是遭到清洗的缘由和过程,推荐阅读。对比美苏上世纪的争霸,苏联还是沿袭农业文明的土地侵占策略,霸占领土,掠夺,对占领区人民奴役,虽然初期有阶级解放,激发了底层民众的积极性,对比封建社会有进步,但很快阶层固化,无法弥合融合不同民族,如果没有扩张也让社会僵化,而英美帝国式的建立,属于现代化的,并不侵占领土,而是把控金融,战略节点的驻军,意识形态宣传和人才的吸引,以跨国公司和有自我解释权的游戏规则,对帝国进行控制,确实比苏俄高明。
翻译的跟狗屎一样
有限的苏联文学作品阅读经历中读到的最好的短篇小说集,没有之一。
本质上是一本故事会,收录了作者在第一骑兵军当战地记者时的见闻和听来的讲述。如果你读过《静静的顿河》的话,那这书就实在太不够味了。要说看点的话,大概就是巴别尔居然是个契卡!不过也就这样了,毕竟海明威也是契卡。
翻译扣2星,如此伟大的前苏联文学作品竟被译得如此惨不忍睹不知所云,还是去读索尔仁尼琴吧。
孙越翻译的。。简直是shit
最爱的巴别尔。不过翻译确实无法与戴骢比肩
书是好书 翻译是让我难受的翻译
完全不用心理描写,所有的情绪都在语言和行动里
听的。很多句子没听明白
> 骑兵军
3 有用 方明媚进城求学 2020-11-08 22:01:30
这次重读换的这个译本,我觉得这个更好,但是架不住它错别字太多了!月亮🌙在巴别尔笔下狰狞恐怖。
1 有用 彩色猫猫 2019-11-24 21:14:44
“臭名昭著”的哥萨克算是被作者无情的具象化了,战争中人性的丑恶会放大,反之人性的光辉也一样,但在作者这里没有一篇正面报道,看来也就一枚愤青而已。作者极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之能事,经常感觉这边写了个半截,又跳到另一边去了,把人吊得云里雾里。很多比喻也用得牵强,看着别扭。这种毫无正能量写得还一般般的东西,图新鲜的随便翻翻也就可以扫入字纸篓了。
0 有用 罗佐欧 2016-06-03 16:30:36
巴别尔
2 有用 春江水 2022-03-19 13:42:40
感觉翻译不太行,明明是短篇小说,读起来却老走神。不过也跟缺乏背景知识有关系。开篇很惊艳,在以为故事才刚刚开始的地方猝然结束,令人错愕却也回味无穷。有几篇写到跟波兰人的战争,再看当下俄乌局势,确实,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或许还有永远野蛮的俄罗斯。
0 有用 diawa 2021-10-26 19:52:34
爱伦堡晚年的回忆录介绍了他和巴别尔的友谊。巴别尔参加了进攻波兰的战争,同时又有着深厚的写作功底。《骑兵军》就像一个纪录片,记录了战争岁月一个战士的生活。
1 有用 陌生人 2021-11-12 19:14:51
最后的八卦很精彩
0 有用 大A 2021-11-24 17:10:34
有必要重看另一个译本
0 有用 天外飞青 2022-01-10 18:59:54
挺喜欢第一手视觉印象的文字,比现实主义更为真实,能够从文字里感觉得到血腥跟硝烟。难怪骑兵军长布琼尼会生气,因为它毁掉了各种主义的,为理想献身的,正义的,英姿飒爽的,苏维埃骑兵的正面营造感。还原了血浆泥淖包裹的破碎肢体,也就是战争的真实样式:野蛮、残破、无序、疲惫不堪。战士也就是底层的哥萨克,用着最原始的语言,跟强盗一样的无情无义。为着自己也搞不清的目的去杀人或被杀。他们唯一的爱人是战马,唯一的同伴是死神。
0 有用 要想露就得瘦 2022-10-19 07:59:20 北京
翻译作品里出现爹阿俺阿这些字眼,场景一下就变成了中国农村。。
0 有用 zz 2022-08-15 08:18:24
“当时谁也看不到战争的尽头,只有萨什卡一个人把歌声和泪水洒在我们难熬的征途上,征途上血迹斑斑。歌声就在我们斑斑的血迹上飘扬。”
0 有用 陆吴双 2023-02-01 18:06:03 山东
巴别尔的生与死 《骑兵军》中文译本我看了四个版本,本书孙越上世纪1989年的译本一般,但可读的是书末译者为新世纪再版写的译后记“生死巴别尔”,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巴别尔的一生,特别是遭到清洗的缘由和过程,推荐阅读。对比美苏上世纪的争霸,苏联还是沿袭农业文明的土地侵占策略,霸占领土,掠夺,对占领区人民奴役,虽然初期有阶级解放,激发了底层民众的积极性,对比封建社会有进步,但很快阶层固化,无法弥合融合不同民族,如果没有扩张也让社会僵化,而英美帝国式的建立,属于现代化的,并不侵占领土,而是把控金融,战略节点的驻军,意识形态宣传和人才的吸引,以跨国公司和有自我解释权的游戏规则,对帝国进行控制,确实比苏俄高明。
0 有用 胡子博 2016-11-16 20:45:07
翻译的跟狗屎一样
0 有用 海子 2020-02-13 20:53:58
有限的苏联文学作品阅读经历中读到的最好的短篇小说集,没有之一。
0 有用 Laisky 2020-12-03 09:31:17
本质上是一本故事会,收录了作者在第一骑兵军当战地记者时的见闻和听来的讲述。如果你读过《静静的顿河》的话,那这书就实在太不够味了。要说看点的话,大概就是巴别尔居然是个契卡!不过也就这样了,毕竟海明威也是契卡。
0 有用 弗里德里希大王 2018-10-18 17:07:06
翻译扣2星,如此伟大的前苏联文学作品竟被译得如此惨不忍睹不知所云,还是去读索尔仁尼琴吧。
0 有用 黑小马红月亮 2017-03-21 15:45:29
孙越翻译的。。简直是shit
1 有用 SIOURED 2017-12-04 00:43:25
最爱的巴别尔。不过翻译确实无法与戴骢比肩
0 有用 Hiyui- 2019-12-24 15:51:58
书是好书 翻译是让我难受的翻译
0 有用 张涯舞 2017-09-27 14:14:03
完全不用心理描写,所有的情绪都在语言和行动里
0 有用 不可三世 2021-01-24 16:16:31
听的。很多句子没听明白